雁过留声评书连载第三十三回 【怀赤胆智救忠良将】
雁过留声评书连载第三十三回 【怀赤胆智救忠良将】
第三十三回 怀赤胆智救忠良将
原创:孙小林张新东孙承林,评书改编:孙小林孙全利王子善
书接前文,前文书咱们说到,晨光茶社来了两个人,一位身穿棉袍、头戴帽垫,孙少林不认识,另一位孙少林看着眼熟,仔细一想,想起来了,自己在跤场摔到了吴三,吴三起来背后偷袭,就是这个人给自己提醒,这才回手把吴三给打倒了。到现在还没谢谢人家呢。想到这儿,孙少林赶紧迎出来:“先生你来了,上次跤场多亏您的帮助,我在这儿谢谢您了。”说完话,给来人鞠了一躬。
来人赶紧拦住:“不敢不敢,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您这话就不对了,老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报,我应当好好谢谢您,你先来剧场,等会儿我做东,咱们吃饭去。”
来人一摆手:“孙老板,不必了。”
“这怎么说话,一定要谢。”
“不用谢了!”
“一定要谢!”
“要真谢,我得先谢谢您!”
“谢我?”
“没错!”
“可我还不知道您尊姓大名啊。”
“不敢,我叫谭树森,是济南跤场摔跤的。”
“您就是谭老板?”孙少林很惊喜。谭树森摔跤好,孙少林是清楚的,当时在济南是出名的跤师。孙少林之前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如今一见,方知到之前帮过自己的那位年轻人就是谭树森,自然激动。
“我听出来了谭老板,您是有事。你放心,只要您说,我一定照办。”
那位说,谭树森是来求孙少林先生办事吗?还真是。孙少林先生在大家的心目中是很有威望的,大家都很赞赏他的人品并很信任他。那时的曲艺行、梨园行、武行,都非常讲义气,相互之间互相帮助很团结。尤其是在大观园混的,更是文武不分,情同家人,遇事互相关照是常有的事。
这会儿谭树森对孙少林说了:“孙老板,这位先生是我们的‘老和’,在地上遇上点麻烦,我的本事在咱的地上是罩不住了,您的码头大、腕大,请设法帮着这位‘老和’过关。”
孙少林上下打量了这位“老和”,一看便知道不是吃江湖这碗饭的。那位问了,是不是江湖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哎,那时候还真是。甭多看,就看三个地方——眼神,后背,穿着。过去走江湖的“老和”,眼神里都得透着机灵,要不怎么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呢。甭管遇上什么突发情况,脑子不能停,脑子要一停,这一天的饭钱就可能危险。看来的这位,眼神儿跟一汪水儿似得,这是头一看。再看是后背,过去跑江湖的人,后背有个共同的特点——罗锅。是真罗锅吗?不是。过去的艺人到处受人欺凌,早了说公子王孙,到后来军警宪特,艺人呢?谁都不敢得罪,那就得鞠躬赔礼道歉。久而久之,不是罗锅也称罗锅了。可艺人这罗锅和做苦力的罗锅还不一样。做苦力的罗锅,基本就直不起来了,这艺人罗锅,就是个做派,不过是表示谦逊恭敬。您再瞧这位,嗬,腰杆儿倍儿直。再看这打扮,虽然也是常人的衣服,可穿到身上,别有一种精气神。观其言知其行,孙少林知道这里头有问题,可既然谭树森都罩不住又领到这里来,肯定不是外人。干脆,先盘盘道。于是孙少林问了:“这位老板,您甩个蔓儿吧。”这是一句行话,那意思是“这位老板,您姓什么啊?”再看那位“老和”,一脸茫然,仿佛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孙少林心里明白个七八成了,这根本不是江湖人。这时谭树森老板插了一句:“冷子,章点儿。”
听完这话孙少林心里一惊,“冷子”是当兵的,这是位军人,章点是什么意思呢?行话里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叫“柳月汪摘中,申星章耐居”。这“章点子”就是行八。当兵的行八?难道是八路军?再看那位“老和”,虽然能看出来,身上的衣服是临时换上的,显得有点邋里邋遢,但整个人带有一股子军人的气质。看来自己猜的错不了。于是他顾不得再与这位“老和”盘道,急忙叫来徒弟王文元说:“马上领这位先生到后台,找个地方好好地藏起来。”
谭树森赶紧拦住:“不行,要是能藏后台,我跤场找个地方就能藏了,等会儿怕是得来一番大扫荡,后台恐怕藏不住。”
“那怎么办啊?”孙少林记得直转圈,“要不从后门出去?”
“师父,后门出不去。我刚看见一队宪兵从咱们后街上走过去。吓得我粉子都掉了一地。”
“粉子?什么粉子?”
“化妆的粉子啊。演双簧用的,今儿您不安排了我一场双簧吗?我这儿还没化妆呢。”
孙少林突然想起来了:“对啊,双簧啊,我怎么没想起来呢。文元,你别化妆了,你给这位老和扮上,待会儿你们俩一块儿演双簧。”
“好嘞,兄弟,我先给你化上妆。”
这边王文元化着妆,孙少林赶紧嘱咐:“等会儿听我的号令,如果前面有麻烦,你就立马上台‘把和着’这位先生,在台上演双簧。哎哎,花大点儿,能涂的都涂上,能抹的都抹上,朝天锥带上去。等会儿……”孙少林把徒弟叫住,“你把朝天锥拿过来。”
这朝天锥啊,就是咱们看双簧演出的时候,演员头上戴的那根小辫儿。戴法各不一样。有的箍在头顶上,跟孙悟空那金箍似得,小辫儿在前头,有的呢,从上往下戴,小绳儿箍在下巴上,小辫儿在头顶。孙少林这个本来是箍在头上的,被孙少林三翻两翻,楞拧过来了,给“老和”箍在了下巴上。
谭树森一看:“孙老板,真有你的,聪明!”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老和”是个大圆脸,刚刚往上抹化妆粉子,抹完了这张脸更明显了。孙少林把小辫儿让老和戴在脸上,箍出一个圈而来,大脸看着就成小脸了。
谭树森刚走一会,大观园的地方维持会会长张义庭就先行送来信说:“大观园共和厅门口出现了匪患,有人在撒传单,宣传抗日,宪兵队、侦缉队、皇协军已经把大观园团团围住,所有买卖和店铺以及娱乐场所都要协助搜查。”
孙少林虽然内心很紧张,但还是和往常一样,在晨光茶社前门口继续迎宾。就在这时警察局的侦缉队在前,日本宪兵紧跟在后,气势汹汹地来到了晨光茶社,二话没说就把晨光茶社的前后门都给封堵了。他们经常来检查,对晨光茶社的位置、地形很熟悉。况且日本宪兵队特高课的多田俊是个中国通,是从关东军调来的,能说简单的中国话。他来到孙少林面前严肃地询问说:“孙桑,你的这里来了‘毛猴子’,快快的交出来”。孙少林回答说:“我这里您是清楚的,我开的是相声大会,不演杂耍,更用不着买猴子,但是演员在演出中学猴子是常有的,我不是也学号称京剧活猴李万春的猴戏吗,这些你都知道啊?”
旁边的侦缉队不是别人,正是为虎作伥的常丙贵。高声说:“姓孙的,你费什么话啊,太君是怀疑你这里来了反日分子,马上让你交出来。”孙少林还是满面笑容对着多田俊说:“我这里天天都有太君与老总们在弹压席上就座,像您说的这些人是不敢来的,来听相声的都是良民,都是拥护东亚共荣的。”多田俊命令侦缉队对台下的观众逐人搜查,接着让孙少林先生带路,自己带着日本宪兵去后台搜查。来到后台,日本宪兵用刺刀到处乱挑乱扎,后台演员放大褂的箱箱柜柜都被扎得乱七八糟,门帘台帐都被挑得全是大窟窿。在逐个检查演员的良民证与艺人证明书的同时,他让孙少林到台上把正在演出的演员叫下来接受检查。
孙少林先生到了台上后,让徒弟王文元去后台接受检查,并交代尽量拖住多田俊,然后把那位装扮好的“老和”顺手按到了台上的桌子底下,随手把桌头布盖好,又脱下自己的大褂搭在桌子上面遮挡。接着转过身来面对台下,突然高声洪亮地唱起了京剧《武家坡》选段,“一马离了西凉界……”他这一唱台下台上的演员与观众起初觉得突然,互相你看我,我看着你发愣。刹那间好像又什么都明白了,大家众口一词同声喊“好”。这个“好”喊得铿锵有力,在场搜查的宪兵队与侦缉队听到突然降临的爆炸性大喊声,都愣住了。此时多田俊急忙从后台来到了台上,对着孙少林说:“孙桑,你的良心大大的不好,把你的艺人证明书扣了,你今后不要再说相声了,改行唱京剧去吧……。”说完对着台下检查的侦缉队命令说:“开路”。
日本宪兵队与侦缉队走了,谭树森领来的“老和”也脱险了,但是孙先生的艺人证明书被宪兵队扣了。那时候艺人没有了艺人证明书就等于没有了饭碗,就更别提还要在晨光茶社领班开园子了。过后,还是托大观园维持会长出面说情并担保,几经周折才算把艺人证明书讨要回来。1945年后,因日本太平洋战争节节失利,据说苏联要和日本人开战,多田俊又调回了关东军,从此再也没有来过晨光茶社。
至于那位常丙贵,据说战争结束后,直接以叛国罪被处决了。这都是后话,表过不提。
再说孙少林,知道张家富来晨光茶社闹事,是因为当时小伙计劝架得罪了他。他知道常丙贵这种人,不论好坏,总会找事,但是孙少林也知道,小伙计招待人没问题了,劝架什么的剧场的突发情况还不熟练。没事儿把小伙计叫过来,就讲这件事儿的重要性。
小伙计有听的也有不听的,还有的反驳:“孙老板,您说的简单,打架两边都窝着火呢,谁能劝的住啊。”
“我就能劝得住。”
结果没过两天,园子里还真的又出现打架的情况,您要问孙少林怎么巧妙地劝解? 咱们下回再说!
第三十三回 怀赤胆智救忠良将
原创:孙小林张新东孙承林,评书改编:孙小林孙全利王子善
书接前文,前文书咱们说到,晨光茶社来了两个人,一位身穿棉袍、头戴帽垫,孙少林不认识,另一位孙少林看着眼熟,仔细一想,想起来了,自己在跤场摔到了吴三,吴三起来背后偷袭,就是这个人给自己提醒,这才回手把吴三给打倒了。到现在还没谢谢人家呢。想到这儿,孙少林赶紧迎出来:“先生你来了,上次跤场多亏您的帮助,我在这儿谢谢您了。”说完话,给来人鞠了一躬。
来人赶紧拦住:“不敢不敢,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您这话就不对了,老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报,我应当好好谢谢您,你先来剧场,等会儿我做东,咱们吃饭去。”
来人一摆手:“孙老板,不必了。”
“这怎么说话,一定要谢。”
“不用谢了!”
“一定要谢!”
“要真谢,我得先谢谢您!”
“谢我?”
“没错!”
“可我还不知道您尊姓大名啊。”
“不敢,我叫谭树森,是济南跤场摔跤的。”
“您就是谭老板?”孙少林很惊喜。谭树森摔跤好,孙少林是清楚的,当时在济南是出名的跤师。孙少林之前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如今一见,方知到之前帮过自己的那位年轻人就是谭树森,自然激动。
“我听出来了谭老板,您是有事。你放心,只要您说,我一定照办。”
那位说,谭树森是来求孙少林先生办事吗?还真是。孙少林先生在大家的心目中是很有威望的,大家都很赞赏他的人品并很信任他。那时的曲艺行、梨园行、武行,都非常讲义气,相互之间互相帮助很团结。尤其是在大观园混的,更是文武不分,情同家人,遇事互相关照是常有的事。
这会儿谭树森对孙少林说了:“孙老板,这位先生是我们的‘老和’,在地上遇上点麻烦,我的本事在咱的地上是罩不住了,您的码头大、腕大,请设法帮着这位‘老和’过关。”
孙少林上下打量了这位“老和”,一看便知道不是吃江湖这碗饭的。那位问了,是不是江湖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哎,那时候还真是。甭多看,就看三个地方——眼神,后背,穿着。过去走江湖的“老和”,眼神里都得透着机灵,要不怎么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呢。甭管遇上什么突发情况,脑子不能停,脑子要一停,这一天的饭钱就可能危险。看来的这位,眼神儿跟一汪水儿似得,这是头一看。再看是后背,过去跑江湖的人,后背有个共同的特点——罗锅。是真罗锅吗?不是。过去的艺人到处受人欺凌,早了说公子王孙,到后来军警宪特,艺人呢?谁都不敢得罪,那就得鞠躬赔礼道歉。久而久之,不是罗锅也称罗锅了。可艺人这罗锅和做苦力的罗锅还不一样。做苦力的罗锅,基本就直不起来了,这艺人罗锅,就是个做派,不过是表示谦逊恭敬。您再瞧这位,嗬,腰杆儿倍儿直。再看这打扮,虽然也是常人的衣服,可穿到身上,别有一种精气神。观其言知其行,孙少林知道这里头有问题,可既然谭树森都罩不住又领到这里来,肯定不是外人。干脆,先盘盘道。于是孙少林问了:“这位老板,您甩个蔓儿吧。”这是一句行话,那意思是“这位老板,您姓什么啊?”再看那位“老和”,一脸茫然,仿佛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孙少林心里明白个七八成了,这根本不是江湖人。这时谭树森老板插了一句:“冷子,章点儿。”
听完这话孙少林心里一惊,“冷子”是当兵的,这是位军人,章点是什么意思呢?行话里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叫“柳月汪摘中,申星章耐居”。这“章点子”就是行八。当兵的行八?难道是八路军?再看那位“老和”,虽然能看出来,身上的衣服是临时换上的,显得有点邋里邋遢,但整个人带有一股子军人的气质。看来自己猜的错不了。于是他顾不得再与这位“老和”盘道,急忙叫来徒弟王文元说:“马上领这位先生到后台,找个地方好好地藏起来。”
谭树森赶紧拦住:“不行,要是能藏后台,我跤场找个地方就能藏了,等会儿怕是得来一番大扫荡,后台恐怕藏不住。”
“那怎么办啊?”孙少林记得直转圈,“要不从后门出去?”
“师父,后门出不去。我刚看见一队宪兵从咱们后街上走过去。吓得我粉子都掉了一地。”
“粉子?什么粉子?”
“化妆的粉子啊。演双簧用的,今儿您不安排了我一场双簧吗?我这儿还没化妆呢。”
孙少林突然想起来了:“对啊,双簧啊,我怎么没想起来呢。文元,你别化妆了,你给这位老和扮上,待会儿你们俩一块儿演双簧。”
“好嘞,兄弟,我先给你化上妆。”
这边王文元化着妆,孙少林赶紧嘱咐:“等会儿听我的号令,如果前面有麻烦,你就立马上台‘把和着’这位先生,在台上演双簧。哎哎,花大点儿,能涂的都涂上,能抹的都抹上,朝天锥带上去。等会儿……”孙少林把徒弟叫住,“你把朝天锥拿过来。”
这朝天锥啊,就是咱们看双簧演出的时候,演员头上戴的那根小辫儿。戴法各不一样。有的箍在头顶上,跟孙悟空那金箍似得,小辫儿在前头,有的呢,从上往下戴,小绳儿箍在下巴上,小辫儿在头顶。孙少林这个本来是箍在头上的,被孙少林三翻两翻,楞拧过来了,给“老和”箍在了下巴上。
谭树森一看:“孙老板,真有你的,聪明!”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老和”是个大圆脸,刚刚往上抹化妆粉子,抹完了这张脸更明显了。孙少林把小辫儿让老和戴在脸上,箍出一个圈而来,大脸看着就成小脸了。
谭树森刚走一会,大观园的地方维持会会长张义庭就先行送来信说:“大观园共和厅门口出现了匪患,有人在撒传单,宣传抗日,宪兵队、侦缉队、皇协军已经把大观园团团围住,所有买卖和店铺以及娱乐场所都要协助搜查。”
孙少林虽然内心很紧张,但还是和往常一样,在晨光茶社前门口继续迎宾。就在这时警察局的侦缉队在前,日本宪兵紧跟在后,气势汹汹地来到了晨光茶社,二话没说就把晨光茶社的前后门都给封堵了。他们经常来检查,对晨光茶社的位置、地形很熟悉。况且日本宪兵队特高课的多田俊是个中国通,是从关东军调来的,能说简单的中国话。他来到孙少林面前严肃地询问说:“孙桑,你的这里来了‘毛猴子’,快快的交出来”。孙少林回答说:“我这里您是清楚的,我开的是相声大会,不演杂耍,更用不着买猴子,但是演员在演出中学猴子是常有的,我不是也学号称京剧活猴李万春的猴戏吗,这些你都知道啊?”
旁边的侦缉队不是别人,正是为虎作伥的常丙贵。高声说:“姓孙的,你费什么话啊,太君是怀疑你这里来了反日分子,马上让你交出来。”孙少林还是满面笑容对着多田俊说:“我这里天天都有太君与老总们在弹压席上就座,像您说的这些人是不敢来的,来听相声的都是良民,都是拥护东亚共荣的。”多田俊命令侦缉队对台下的观众逐人搜查,接着让孙少林先生带路,自己带着日本宪兵去后台搜查。来到后台,日本宪兵用刺刀到处乱挑乱扎,后台演员放大褂的箱箱柜柜都被扎得乱七八糟,门帘台帐都被挑得全是大窟窿。在逐个检查演员的良民证与艺人证明书的同时,他让孙少林到台上把正在演出的演员叫下来接受检查。
孙少林先生到了台上后,让徒弟王文元去后台接受检查,并交代尽量拖住多田俊,然后把那位装扮好的“老和”顺手按到了台上的桌子底下,随手把桌头布盖好,又脱下自己的大褂搭在桌子上面遮挡。接着转过身来面对台下,突然高声洪亮地唱起了京剧《武家坡》选段,“一马离了西凉界……”他这一唱台下台上的演员与观众起初觉得突然,互相你看我,我看着你发愣。刹那间好像又什么都明白了,大家众口一词同声喊“好”。这个“好”喊得铿锵有力,在场搜查的宪兵队与侦缉队听到突然降临的爆炸性大喊声,都愣住了。此时多田俊急忙从后台来到了台上,对着孙少林说:“孙桑,你的良心大大的不好,把你的艺人证明书扣了,你今后不要再说相声了,改行唱京剧去吧……。”说完对着台下检查的侦缉队命令说:“开路”。
日本宪兵队与侦缉队走了,谭树森领来的“老和”也脱险了,但是孙先生的艺人证明书被宪兵队扣了。那时候艺人没有了艺人证明书就等于没有了饭碗,就更别提还要在晨光茶社领班开园子了。过后,还是托大观园维持会长出面说情并担保,几经周折才算把艺人证明书讨要回来。1945年后,因日本太平洋战争节节失利,据说苏联要和日本人开战,多田俊又调回了关东军,从此再也没有来过晨光茶社。
至于那位常丙贵,据说战争结束后,直接以叛国罪被处决了。这都是后话,表过不提。
再说孙少林,知道张家富来晨光茶社闹事,是因为当时小伙计劝架得罪了他。他知道常丙贵这种人,不论好坏,总会找事,但是孙少林也知道,小伙计招待人没问题了,劝架什么的剧场的突发情况还不熟练。没事儿把小伙计叫过来,就讲这件事儿的重要性。
小伙计有听的也有不听的,还有的反驳:“孙老板,您说的简单,打架两边都窝着火呢,谁能劝的住啊。”
“我就能劝得住。”
结果没过两天,园子里还真的又出现打架的情况,您要问孙少林怎么巧妙地劝解? 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