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闯天下 於柏樟:健康水的搬运工
![]() |
美之净集团董事长於柏樟与美之净全球总顾问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合影 |
“我不生产水,但我可以做健康水的搬运工!”说这话时,宁波市美之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於柏樟就坐在我的面前。他健谈、快语,英俊的外貌下透着自信。虽说是79年生人,但他的身上除了朝气,还带着一丝谦和。这丝谦和圆润了当下人的戾气,使人在与他的初次接触中颇感轻松。
谈起他所从事的净水行业,於柏樟说这得从水说起。在千岛湖畔长大的他,与水有着一种自然的亲近。他喝着湖水长大,浴着湖水成人,清澈的湖水几乎是他生命里的血液。在他的心目中,水就是纯净的代名词。而从小喝惯了千岛湖的水,这让他对水更是有种本能的挑剔,以至于到了哪都会对喝到嘴里的水特别上心。他指着桌上的茶水说:“不是因为家乡的东西有多好,而是千岛湖的水就是不一样,干净、好喝、不带一点异味,这是我在其他地方喝不到的。当然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环境的污染就越严重,而水是最容易被污染到的东西。所以,一旦喝到那些不干净的水,我是既愤怒又害怕。”
他的话让我想起曾看到过的一篇报道,说是近几年的全国两会,诸多机构和个人的提案主题都是一个字——水。籍于这种现象,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水安全公益基金就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3个月,对全国29个大中城市的居民饮用水水质进行取样检测。本次检测水样均取自各城市居民区,为民众日常生活所用的终端水。根据检测结果,基金会拿出了一份中国29城市的水质报告:48%存在不合格情况。其中,超八成水样余氯含量不达标,四城市水样浊度超标一倍,七成城市氟化物含量偏低。如此令人担忧的水质状况,再一次向人们敲起了警钟。
提及这份水质报告,於柏樟说也有关注:“其实,我并不希望人们把水健康寄托在净水行业,但在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还是看好净水产业。只是没想到,最普通的水也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大问题。”话语里似乎有种得了好处还买乖的滋味。但细听之下,这滋味苦中带涩,就像这个世界的两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在兜兜转转中寻找方向
1997年,於柏樟毕业于淳安千岛湖镇农技校。从学校出来,他没去工厂,而是去了千岛湖茶叶市场卖茶叶。倒腾了一阵子,他还是想去外面看看。1999年,他来到了碧海之滨——慈溪。这个经济富裕的地方,让从偏远山区来的於柏樟大开眼界。慈溪不仅繁荣,而且又称中国“家电之都”,驰名全国的家电品牌,有一大半属于这里。一个临湖,一个傍海,水始终没有离开於柏樟的视线,反而给了他缘分的契机。
台资企业里面都是一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鱼龙混杂,各显其能。能在这些人里脱颖而出,怎么样也算是有本事的。於柏樟当然属于有本事的一类,不然学徒三个月,怎么能坐上班长的位置?只是年轻人的小骄傲按耐不住,一时间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十个月里竟换了三个车间,最后干脆离职。不过,他也没有白来慈溪,至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打道回府后,家人说你总得干点什么吧,他想了想,买饮水机。父亲给了他五千块做本钱,他揣在兜里直奔慈溪,出厂价拿出饮水机,零售价卖到千岛湖和建德。按理说一个差价就有钱可赚了,但他干了半年,本钱没收回,饮水机反倒送了人。无奈之下,父亲带着他去湖南做三合板加工生意。同去的有两个合伙人,都是小青年,玩性太重,根本不把生意当回事。即使父亲在管理,也挡不住他们的挥霍。二年后,还是两手空空回家。那段日子,用於柏樟自己的话来说,“就像被人下了蛊,卖什么什么亏本,做什么什么不行。”
游荡了好长时间,没有着落,整个人像似被吊在半空中,连睡觉也不踏实。而此时,他既做了丈夫,也当了父亲。成了一家之主的他,责任感油然而生,突然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马上找工作。
2006年的初夏,於柏樟又一次出现在慈溪街头。几年不见,慈溪已俨然成了一个小都市,而他的身上也被生活打磨出了折痕。应聘了三家企业,没料到全被录用。比较之后,他选了一家生产净水器设备的家电厂,因有推销净水机的经历,一上班就被委任为销售总监。接着,连续15个月的销售工作,工资从底薪800元涨到了3600元。期间,他边销售边调研,净水市场的火热让他看到了这行的商机。正巧有人找上门求合作,於柏樟也想出来发展,两人一拍即合聚到了一起。合作了一段时间,两人的理念还是差异太大,加上各种原因还是分开了。但此时,他已离开原公司。虽说原公司依旧希望他回去,但於柏樟思忖良久,还是决定自己干。
锁定净水行业
2008年的夏天,在一片知了的叫声里,於柏樟的小作坊开业了。几个工人,两台机器,加上简陋的场地,这一切就是他梦想的开始。对于创业者来说,一个好的开端能帮助你捱过无数艰难的日子。此时,於柏樟已经在兜兜转转中寻找到了方向,他要朝着目标前进了。
2009年初月,一个寒风飕飕,阳光温润的日子,於柏樟把宁波市美之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牌子挂在了工厂的大门口。端详着这块来之不易的牌子,就像端详着自己的孩子,因为在这近一年的创业过程中,他尝到了他人生里所有的甜酸苦辣。“承受生活的责任,才知道人生有多么不容易。”
一个人的历练,唯有在艰难中才能看出结果,如同毛胚的打磨,时光的雕刻。在两年的时间里,美之净公司经过努力,厂房面积从成立之初的六百平方米扩大到了二千六百平方米。不仅如此,公司的产值也翻了好几番。於柏樟笑言,在公司的初建阶段,他就想做一个品牌,因为唯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人们才会认可你,相信你。因而,他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对“美之净”的投入,无论是净水器模具的设计,还是平台搭建和渠道沟通方面都花费了大力气。他还说,常常会和员工们互相打气,一定要让饱含美好夙愿的“美之净”商标,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有了美好夙愿作导向,每年於柏樟都会想方设法让公司气象万千。2011年投入五百万开始自主研发、设计,高仿新颖模具开发生产净水器配套散件,同时向同行提供质高价优的净水器配件,并先后与荣事达、美菱、康宝、先科等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2013年厂房搬迁新址,期间为了更好的控制品质,投入一千万购买成套注塑设备,自行加工。2014年又投入200万,成立即热式生产线成套产品的开发设计、销售为一体的事业部。接着成功签约著名影视巨星刘晓庆为美之净净水器的形象代言人。2015年7月,他在公司发展稳定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投资三百万成立合肥市美之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落地1200平方米的厂房,力争打造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并依托当地高校资源,成立了一支高素质的营销创新团队。同年,销售额就突破了亿元大关。与此同时,美之净与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形成战略合作,被授予唯一指定用品。2015年12月,美之净天猫旗舰店被评为行业当中的知名品牌。
欣喜之余,忧虑也重重。因为要想在净水行业创立自主品牌,绝非易事。这一行,因门槛低,生产厂家数以千计。在利好的催生下,更有一些跨界者接踵而至。他们从家电行业、从互联网行业,甚至是日化行业转型过来,凭着雄厚的资金来抢夺净水市场。面对这些强而有力的对手,是进还是退?是只求稳还是求发展?每时每刻於柏樟都在思考,都在发问。物择天竟、适者生存。这一大自然的生存法则,适用于任何一个行业。於柏樟非常清楚,要想在竞争中找到生存点,就必须要找到立足的优势,否则不配谈生存谈发展。可见,在这个火热的竞争年代,挑战不只是一道道栏杆,还有一座座山坡和高岗。然而在创事业的途中,大多数人都会走弯路,於柏樟的弯路则去了另一条航线。他为了帮家人,在杭州与人合伙开办电子商务——销售服装。然而毕竟不是主业,疏于管理下,一年之间竟亏损了一百多万。触礁上岸,黯然中他悟出了一条真理:踏踏实实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做成一桩自己的事。
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做好自主品牌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商业模式。这条商业模式,就是在市场上找到一个能让人记住你的位置。”於柏樟谈起净水行业的一些品牌企业,口气里全都是钦佩二字。说他们的商业模式,说他们的运作手段,说他们的创新方法,侃侃言语中道出了他善于观察、善于学习的能力。一个人的成功,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其中所花费的心血不计其数。它所包含的东西,如同让水月镜花变成现实。
於柏樟付出的几多努力,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强调,不想做一个唯利是图的人,更不想做一个失去诚信的人,唯有通过努力人生才能达到他想要的高度。然而有许多时候,你的努力并不能得到回报,反而被时间愚弄,被人情凉薄。在公司里,於柏樟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公司的晴雨表,他的喜怒哀乐关乎着公司的命运,同样关乎着员工们的命运。因此在任何困难面前,於柏樟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相信“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因为“唯一能够激励你的人,只有你自己”,励志电影里的台词真不是说说的,跌倒了爬起来,揉揉伤痛继续走,唯有这样努力才有意义。
思绪回到2016年,对于美之净公司,於柏樟最想做的就是“紧扣互联网思维,布局好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针对农村与城市市场,他准备了两条产品线。一条以产品实用型为主,精准价格定位,提高服务售后网点及服务功能;一条在完善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产品外形的美观度,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更换滤芯等耗材。他认为,2016年是净水行业蓄势待发的一年,这不仅仅是因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打开了净水产品的宣传渠道,更是因为在提倡环保的今天,作为健康行业的净水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图片来源于美之净净水器官网
“涉足净水行业,是我认为做得最正确也最具有价值的选择。美之净是我一手创办的,那么我就要把最好的美之净呈现给消费者。”在於柏樟的描述下,美之净公司要在2016年大干一场。首先推出5款以上的新品净水机,这些新产品身兼8个专利,更切合中国人的生活与文化。同时自产零部件,供给全国生产厂家。其次,筹备中的深圳美之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要尽快上马,第三在2015年9月与中国航空集团签订的提供30万台净水机合同要在今年兑现。除此之外,公司又与农夫山泉合作,把净水产品引进千岛湖高端小区,让美之净的品牌回到家乡。
善言的於柏樟不仅有着流畅的思路,而且还有很好的口才。这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用他的创业经历为我讲了一堂精彩的人生课,他内心的丰盈远胜过那些追求一杯茶一张报纸的安逸人。的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做安逸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