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回忆录
成都的小吃多得不胜枚举,蛋烘糕为其一。
自从今年国庆回来后才有机会真正慢慢去体会这座城市,很小就离开了四川,虽然经常回来也被成都的悠闲以及生活方式吸引,但也是片面和陌生的。难忘的仍旧是味觉,胃是个非常的个人化标签,这是种会跟随一辈子的情愫。
小学二年级,放学和上学的途中难免会对路边的小食摊子吸引,最常光顾的小摊就是蛋烘糕,还有就是麻辣串儿。至今也不懂蛋烘糕的成份是什么糊状物,里面有没有鸡蛋?大概有吧,或许就是面粉,玉米粉调制。烘糕的托盘饭碗一般大小像个小盖子,盖底刷层薄油,舀一勺面糊放入摊均匀,一定要在煤油炉子或酒精炉上烤制,便于控制火候,只需几秒便可成型,圆形的饼子外弦是脆的,中间的饼底仍是软的,吃起来像华夫的口感但饼子本身要薄许多,这时候可以加许多馅儿料,多达几十种但凡在市面上你能想到的都可以加进去。甜的,咸的,酸的,辣的…依个人口味选择,加料在饼中间再卷过来包好就成了。每次都很开心尝试不同的馅儿料,对小孩子来说挺有意思的。多试几次总会找到你喜欢的最佳搭配!
在外多年,蛋烘糕也就成为了食物里的乡愁,儿时的记忆,中间虽有回来成都,想想也是阔别这种美味十多年的光景,如今已是迈三十的年岁里,更不会像小时候那样期待的选择什么馅儿料一样好奇和惊喜。这次陪亲戚逛街,路遇蛋烘糕的小摊,又尝了一次,一口气吃了三个也不过瘾,最喜欢的口味还是小时候的搭配,奶油加麻辣萝卜干。
食物不仅仅可以果腹,更可以在心中打上烙印,难以忘记的却是回忆,以及当时的心境,人与人之间感情也以食物为纽带传递,紧密联系。我记忆中关于食物的回忆大多和亲人有关,妈妈带我在寒冷的冬夜里穿梭于仁寿的小巷,第一次吃了肥肠粉。外婆做的回锅肉永远那么好吃,二老姑家的豆瓣烧鱼,第一次吃炒莲藕是爸爸介绍的,第一次在四姨家尝的客家风味的盐焗鸡。
这些味觉体验根本没办法从记忆中抹去,也成为了生命中的唯一。所谓出场的顺序很重要,你根本不会遇到比第一次更好的了。这句话细细体会也是成立的,因为不管结局如何,第一次的印象永远那么深刻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