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神话传说杂谈
最近忽然对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起了兴趣。 山海经里有许多人面蛇身的神,最有名的就是女娲和伏羲。其他还有共工、相柳等等。当时貌似人面蛇身的神很常见,黄帝所出的轩辕国,全是人面蛇身。《山海经》的“海外西经”写:“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一直以来都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那么哪里看出这个龙的传人呢?我研究了下相关资料,发现人体胎儿发育前期是有腮裂和尾巴的,但后期就消失了。那么这至少说明人类起先是生活在水中的。西方的波塞冬海神其实就是人面鱼身。(有没有觉得美人鱼和美人蛇很接近?只是尾巴长短不同而已。)这里我想起了大洪水。东西方都有大洪水的传说神话。而大洪水需要生物能够在水里长期生活。有种说法认为其实应该是龙身,我觉得这种说法比较靠谱。因为蛇是没有腮的,它是爬行动物,靠肺呼吸,蛇在水里主要靠憋气。而龙是有腮的。 但关于龙,还是有不少疑惑的地方。龙的普通类型是有两个杈角、蛇身、四足、鳞片、腥味浓烈。《海外南经》云:“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1)。《海外西经》云:“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2)。《海外西经》云:“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3)。《海外东经》云:“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除《山海经》之外,《大戴礼·五帝德》中也有相同意义的记载。文献云: “黄帝乘龙戾云,顺天地之德;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帝喾春夏乘龙,秋冬乘马。执中而获天下”。这段史料又介绍了“黄帝”、“颛顼”、“帝喾”乘龙而游世界的事情。其次,关于古帝“乘龙”的史料,还在《韩非子》、《史记》、《列仙传》等古籍中有所记载。 这么看,当时龙貌似只是半人半兽的神的宠物或坐骑。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图腾了呢?又有种说法,说黄帝、女蜗等其实就是龙,算是龙变人后的形象。这个说法在神话中有很多体现,比如大禹的父亲鲧,就是偷息壤的那位治水英雄,他死后尸体三年不腐,剖开后化为黄龙。所以我猜想,当坐骑的龙是差等级的,有大能力的都能化为人面或人身。也就是说,人面人身其实代表了进化。有一些其它古籍又称伏羲龙身、龙首、龙唇和龙颜:如《拾遗记》称其:“长头修目,龟齿龙唇”;《春秋元命苞》称伏羲:“龙颜”;《春秋合诚图》称其:“龙身牛首”、“龙唇龟齿”;《白虎通》称伏羲:“鼻龙状”;《云中记》称其:“伏羲龙身”。 古人为什么一会儿称“伏羲”、“女娲”的形像是“蛇身人面”,又一会儿称“伏羲”、“女娲”的形像是“龙身龙面”呢?关于这个问题,有种说法是因为古人认为“龙蛇”原本是个大家族,只不过它们个子大小不同。所以古人将“蛇”称为:“龙子”或“小龙”。 再从佛教看,佛经称呼龙为那伽,在印度语里,是一种多头,头型酷似眼镜蛇,长身无足,无角,并且有剧毒的水属精怪类生物,居水中,有宫殿,喜欢财宝。具有控制水,行云雨的力量。也就是佛教天龙八部众,所谓的龙众。“那迦”的天敌是金翅鸟,在中国又称大鹏,金翅鸟是“那迦”同父异母的弟弟,但金翅鸟每一天要吃一条大“那迦”与五百条小“那迦”,此后“那迦”皈依佛陀,得袈裟护体,才免金翅鸟吞噬。注意那伽无足,偏蛇。中国的龙按理说是有足的,但是他们化身的人面蛇身又是无足的。所以这里就不好说到底是有足还是无足了。我猜测佛经里说的那伽,龙众,应该与中国的龙接近,龙蛇可能区分并不是很严格。 非洲多贡人的祖先据说是天狼星人,多贡人称,在远古时代,来自天狼星系的智慧生物到达地球后,将这些知识传授给了他们。他们将这种智慧生物称为“诺母”,其外貌像鱼又像人,是一种两栖生物,必须在水中生活。也就是说,他们是土著,外星人是人面蛇身。这个说法和山海经多么接近啊!也许现在的人其实是外星人和人类土著的后代? 世界各地其实都有人面蛇身的古老传说,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大众信仰的丰育神宁吉茲达,便是人首蛇身的形像。而从另一件公元前五世纪的文物上来看,在西方希腊有个神灵,他就是希腊神话传说中的雅典的第一位国王凯克洛普斯。他的形像也是‘人首蛇尾’,尾卷在背上的形象。印度的创世神毗湿奴和湿婆,也是人首蛇身的形像。 所以结论是,现在的人类真的是“龙的传人”。而且还是进化版(已经无蛇尾)的。佛说人身难得,咱得好好珍惜:) 但山海经中以及其他国家的传说中,除了人面蛇身,还有人面虎身,人面马身,人面鸟身等等其他奇怪的生物。外星人貌似还不止一种。但人面蛇身的最后占据了大多数。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封神演义》,里面说道家的三位人物,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了阐、道、截教。阐道主要是人做徒弟,老子当时没徒弟,通天的徒弟全是各种兽类。联想一下,感觉是外星人和人类杂交以后,人类想夺回自己的地位。于是当时元始、老子和释教的接引、准提联手打败了通天。鸿钧来了也于事无补,最后鸿钧令三个徒弟吞了毒丹,不可再起是非,和通天离去。接引准提以及早期参与的女蜗都没事人一样。封神演义中奇怪的地方很多,说不通的地方也很多,暂且先放着,不在这边讨论。不过通过这次战役,基本上兽类神仙死了大半,留下的寥寥无几是真的。此后阐教和截教都衰落了,道教和释教崛起。 备注:1,人首蛇身即是“道”字的原型,用其表示道。 2,关于西王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穆天子传》中有记载周穆王见西王母的记录,西王母自述是帝女,因为天帝令她驻守此地,不得离开。 《类聚》引《黄帝出军诀》上说:“西王母遣玄女授符于黄帝”,黄帝藉此打败了蚩尤。后来的尧舜禹,都受过她的恩惠(《焦氏易林》上说:“稷为尧使,西见王母。”;《竹书纪年》上说:“舜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论衡别通篇》上说:“禹、益见西王母。”;《荀子》上说:“禹学于西王母。”等等),这位娘娘,似乎和中国夏商周的历代君王国君都有联系,还老送一些玉器之类的东东,这不仅在文献中有记载,在夏商周的甲骨文中也有记载,后世她还赐给过汉武帝蟠桃。西王母与中国统治者的关系可谓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