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戳文化:见贤思齐 以勤补拙
寿山石原石的珍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曾有记载。明代徐火勃的《游寿山寺》诗写:“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这里的“断珉”指被“广应院”僧人珍藏过的“寿山石”。但那时的“寿山石”原石只是为了雕琢之后制造用具。寿山石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不断崭露头角,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追捧。直至近代,更有画家齐白石“百石富翁”的佳话,他则穷搜广采,珍藏了一千颗,而且是质量上乘的“中国四大印石”之一的“芙蓉石”,被人戏称为“千石王子”。
大师风范
叶子贤,1950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65年学习木雕工艺;1980年转入寿山石雕创作;1992年作品《八仙舟》获市“如意奖”一等奖;2001年作品《虎啸三溪》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2008年被选为奥运火炬手。
传技艺,韬光养晦
已过花甲之年的叶子贤,近两年在创作上开始放慢脚步,更多时间去沉淀,韬光养晦,愿意把时间花在培养石雕工艺新人上。他觉得,好的技艺如果没有传承下去,作为老一辈的石雕工艺师,反倒是失职的。
雕了半辈子的石头,石雕已经完全融入叶子贤的血液了。现在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会自然而然的和石雕联系在一起,正在创作的“群贤雅会谈诗论道”的作品,灵感就来源于他的武汉之行,当他在黄鹤楼看到王羲之的书法时,脑子里浮现出当年王羲之与众贤士齐聚兰亭,吟诗作赋的画面,回来后,叶子贤迅速就将这一构思表达出来。
水到渠成,信手拈来,这就是大师所追崇的境界;见贤思齐,为人如此,为艺如斯,这就是大师的境界。
幽闲贞静
郑世斌,1975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94年毕业于福建省福州师范艺术分校;1999年作品《踏歌行》获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2005年参加马来西亚“知石常乐”寿山石雕展;2007年作品《独钓寒江雪》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乐在其中 玩中知理
如今的郑世斌已在行业中名声斐然,不惑之年的他对寿山石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
“和石头相伴的时间长了,石头不仅是我的材料,更是我的玩伴。”钻研石雕多年,郑世斌更加喜欢这个不会说话的“玩伴”。虽然石头不会说话,但它的肌理、材质、形状却让郑世斌享受到了别样的快乐。
“其实雕刻就是一种玩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快乐,我们雕出的作品会有温度,有温度的作品则能打动藏家的心。”这是郑世斌多年的石刻感悟。在玩中享受,在享受中成就经典,这就是郑世斌的石刻之道。
三千多年的印章文化让每一方收藏级印章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是实用与艺术的合体,是具有悠久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艺术瑰宝。
大师风范
叶子贤,1950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65年学习木雕工艺;1980年转入寿山石雕创作;1992年作品《八仙舟》获市“如意奖”一等奖;2001年作品《虎啸三溪》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2008年被选为奥运火炬手。
![]() |
卡戳网评聘名家 叶子贤 |
传技艺,韬光养晦
已过花甲之年的叶子贤,近两年在创作上开始放慢脚步,更多时间去沉淀,韬光养晦,愿意把时间花在培养石雕工艺新人上。他觉得,好的技艺如果没有传承下去,作为老一辈的石雕工艺师,反倒是失职的。
雕了半辈子的石头,石雕已经完全融入叶子贤的血液了。现在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会自然而然的和石雕联系在一起,正在创作的“群贤雅会谈诗论道”的作品,灵感就来源于他的武汉之行,当他在黄鹤楼看到王羲之的书法时,脑子里浮现出当年王羲之与众贤士齐聚兰亭,吟诗作赋的画面,回来后,叶子贤迅速就将这一构思表达出来。
水到渠成,信手拈来,这就是大师所追崇的境界;见贤思齐,为人如此,为艺如斯,这就是大师的境界。
幽闲贞静
郑世斌,1975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94年毕业于福建省福州师范艺术分校;1999年作品《踏歌行》获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2005年参加马来西亚“知石常乐”寿山石雕展;2007年作品《独钓寒江雪》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 |
卡戳网评聘名家 郑世斌 |
乐在其中 玩中知理
如今的郑世斌已在行业中名声斐然,不惑之年的他对寿山石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
“和石头相伴的时间长了,石头不仅是我的材料,更是我的玩伴。”钻研石雕多年,郑世斌更加喜欢这个不会说话的“玩伴”。虽然石头不会说话,但它的肌理、材质、形状却让郑世斌享受到了别样的快乐。
“其实雕刻就是一种玩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快乐,我们雕出的作品会有温度,有温度的作品则能打动藏家的心。”这是郑世斌多年的石刻感悟。在玩中享受,在享受中成就经典,这就是郑世斌的石刻之道。
三千多年的印章文化让每一方收藏级印章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是实用与艺术的合体,是具有悠久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艺术瑰宝。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