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马儿童教育戏剧:《巨人的拥抱》于中国儿童中心首演!
抓马宝贝.教育剧场 DR.TIE
抓马宝贝.教育剧场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开发以校园、博物馆、艺术区、剧场等公共空间的教育剧场(Theatre in Education)项目。每年教育剧场都推出春季和秋季两个演出季,为生活在中国的3-8岁儿童发展戏剧项目,并同时推出亲子剧场、家长工作坊和教师工作坊。
抓马宝贝.教育剧场是以戏剧为过程的实践团队,秉承英国教育戏剧奠基人Dorothy Heathcote和现代英国最伟大剧作家Edward Bond的戏剧发展观。不断地对中国的社会形态和人文景观,特别是中国家庭当下的生命状态进行教育和戏剧的观看-表达-引导-反思。
抓马宝贝.教育剧场是国内最早进行完整教育剧场项目实践的团体:
2010-2011年《另一面的我》
2012-2014年《箱子屋》
2014年 《弃儿》
2015年 《灰》
2016年 《灰巨人的拥抱》
在国际方面,抓马宝贝.教育剧场与英国著名剧作家爱德华•邦德及英国著名教育剧场Big Brum合作,成为中国教育剧场领域气质独特的领军者。
2016年12月13日,抓马宝贝.教育剧场第五部作品《巨人的拥抱》结束了在中国儿童中心的首演。
抓马宝贝.教学督导Chris Cooper先生、中国大陆教育戏剧第一人李婴宁女士及抓马宝贝创意总监.曹曦先生前来探班,都对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巨人的拥抱》也得到了中国儿童中心师生的喜爱与肯定。
《巨人的拥抱》将一个充满矛盾和人性极端的故事,以满载童趣和想象的偶剧形式展开。三位说书人引导孩子们通过想象进入故事,在互动、即兴参与和集体讨论中,为故事的结尾带来了不同的可能性。
让我们看看它到底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体验?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虚幻与现实交织的真实
“2016年岁末,孩子们盼望已久的TIE《巨人的拥抱》终于如期进驻我们的课堂,近700名幼儿在这里被赋予了更多的尊贵自由。
他们跟随着抓马3个讲故事的人进入故事,他们在虚构的故事里经历了想象的现实,他们体验了故事人物的绝地境遇,他们从闭眼睛捂耳朵的胆小、回避,经历了矛盾、犹疑,直至正视和面对;他们从无条件的“善良”,到客观地“解救自我”,实现了一次真正的快乐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我们惊喜地听到孩子们说:“我们参与了故事”,“这个办法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真的是”……有什么比孩子们的内心快乐更让我们更快乐的呢?
2个小时里,真问题引出了真思考、真独立、真回应、真解决,TlE的魅力也许就在于虚构与现实的交织。
同时,对于我们的教师而言,每一次TlE都是不可多得的专业教学示范。我们从中学习如何真正地给予幼儿独立思考的权利,如何帮助幼儿拥有故事,如何发现幼儿回应的独特价值,学习如何向幼儿学习。
TlE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究竟应该实施怎样的教育?”——中国儿童中心 姚老师
真实性赋予的能量
故事一开始,孩子们还没有习惯接受故事所带来的真实的接触,也许他们习惯了传统课堂中师生既定的交流模式——突如其来的“自由”一下子让他们无法应对,于是害怕、回避、怀疑、拒绝……
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无论何时呈现的,都是当刻真正的想法。那些曾经“被告诉”的解决策略,那些鲜少听到的故事或课堂知识而来的经验,无法真正帮助他们面对眼前的困境,找到和自身有关的连结,做出有建设性的思考和行动。
所以,首先需要待在真实的境遇里,这也是帮助他们树立自我认知的过程。
当孩子们有勇气相信和参与故事,想象力就让一切被挑战、被打破,他们意识到:
“噢……我们要严肃一点了。”
于是孩子们开始学习承担责任。此时,孩子的任何想法和意见都会被接纳,在这个过程里,所有人都在冒险!演教员们也需要时刻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同时赋予孩子权利——拥有发言的权利,这也让孩子们得到尊重。
想象、改变、行动,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值得敬佩的演教员们
随着演出场次越来越多,演教员们开始面临一个问题:累积下来的经验会无形中增加演出“预设”——可能有时候无意识、有选择性或者不倾听孩子们的观点,甚至说假装很有兴趣……这阻碍了真实的接触。
抓马宝贝.教学督导Chris Cooper提醒演教员们:
“昨天的我们要试图忘记,迎接新的孩子和他们全新的经验。”
在Chris的鼓励下,每一位演教员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让自己抱有对于故事更大的真实性,努力引导孩子们愿意相信。
这同时也让演教员们进行自我观照:希斯考特与盖文伯顿都曾提到关于“真实性”的问题,只有当作为“真实的教师”出现在孩子面前,才有可能唤醒与他们之间“真实的接触”,而非只是让他们沉浸于充满怀疑的游戏之中。
除此之外,“课堂秩序”也成为演出过程中的一大挑战。使用传统的教师范式显然更容易实现这一点,但演教员们选择用保护故事的方式替代对于纪律的维护,建立孩子们对于故事的相信和拥有:当孩子们开始探寻故事,就开始了探寻世界和自身的旅程。在故事里,演教员们需要跟随限制,而非打破它——故事的权威在帮助他们练习对于自由的控制。
智慧与灵性的游走
……以前也不是这样的……但是现在巨人只关心他那大大的肚皮了。就像我说的,巨人啊,越来越贪吃,慢慢地失去了控制……
>> 怎么办?
“提醒巨人不要去再吃这么多东西。”
>> 怎么提醒?
“给他一些礼物,他需要的东西。”
>> 巨人需要什么?
“他需要交朋友;需要能听一下别人的话,要不然他遇到困难,别人想帮他都不敢跟他说。”
>> 怎么能让他明白这些是他需要的?
“可以先在巨人耳边念一句咒语我们是神的声音,是来帮你的。”
(然后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建议。当达成一致,我们就一起进入森林,藏在石头后面,念出那句咒语。其中有一个孩子还主动地拿起小兔子,用小兔子的声音去和巨人说话。)
>> 孩子们对巨人说的话:
“你一个人不会感觉很孤单吗?”
“如果你有朋友,你不会失去什么,反而会得到更多。”
“你如果把别人的东西都吃没了,等别人都死了,你会后悔的。”
“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有很多,如果每个人都给你一点,你就会得到很多。”
>> 小人儿们会愿意和巨人重新做朋友吗?
“让森林重现生机就可以了。”
“要让巨人健身,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肚子。”
是这群孩子,打开自己的想象力,勇敢地接受故事的真实性;是这群孩子,发现了故事里问题的本源;是这群孩子,关注到巨人真正的需求,不断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积极寻找满足巨人需求的方法和途径;也正是他们,在努力地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参与的是一个成为人的过程。
我们真的需要教育戏剧、教育剧场吗?
它们对我们、对孩子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正主动靠近,让我们愈加清晰地看到真正的人或者 一种希望。
抓马宝贝.教育剧场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开发以校园、博物馆、艺术区、剧场等公共空间的教育剧场(Theatre in Education)项目。每年教育剧场都推出春季和秋季两个演出季,为生活在中国的3-8岁儿童发展戏剧项目,并同时推出亲子剧场、家长工作坊和教师工作坊。
抓马宝贝.教育剧场是以戏剧为过程的实践团队,秉承英国教育戏剧奠基人Dorothy Heathcote和现代英国最伟大剧作家Edward Bond的戏剧发展观。不断地对中国的社会形态和人文景观,特别是中国家庭当下的生命状态进行教育和戏剧的观看-表达-引导-反思。
抓马宝贝.教育剧场是国内最早进行完整教育剧场项目实践的团体:
2010-2011年《另一面的我》
2012-2014年《箱子屋》
2014年 《弃儿》
2015年 《灰》
2016年 《灰巨人的拥抱》
在国际方面,抓马宝贝.教育剧场与英国著名剧作家爱德华•邦德及英国著名教育剧场Big Brum合作,成为中国教育剧场领域气质独特的领军者。
2016年12月13日,抓马宝贝.教育剧场第五部作品《巨人的拥抱》结束了在中国儿童中心的首演。
抓马宝贝.教学督导Chris Cooper先生、中国大陆教育戏剧第一人李婴宁女士及抓马宝贝创意总监.曹曦先生前来探班,都对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巨人的拥抱》也得到了中国儿童中心师生的喜爱与肯定。
《巨人的拥抱》将一个充满矛盾和人性极端的故事,以满载童趣和想象的偶剧形式展开。三位说书人引导孩子们通过想象进入故事,在互动、即兴参与和集体讨论中,为故事的结尾带来了不同的可能性。
让我们看看它到底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体验?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虚幻与现实交织的真实
“2016年岁末,孩子们盼望已久的TIE《巨人的拥抱》终于如期进驻我们的课堂,近700名幼儿在这里被赋予了更多的尊贵自由。
他们跟随着抓马3个讲故事的人进入故事,他们在虚构的故事里经历了想象的现实,他们体验了故事人物的绝地境遇,他们从闭眼睛捂耳朵的胆小、回避,经历了矛盾、犹疑,直至正视和面对;他们从无条件的“善良”,到客观地“解救自我”,实现了一次真正的快乐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我们惊喜地听到孩子们说:“我们参与了故事”,“这个办法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真的是”……有什么比孩子们的内心快乐更让我们更快乐的呢?
2个小时里,真问题引出了真思考、真独立、真回应、真解决,TlE的魅力也许就在于虚构与现实的交织。
同时,对于我们的教师而言,每一次TlE都是不可多得的专业教学示范。我们从中学习如何真正地给予幼儿独立思考的权利,如何帮助幼儿拥有故事,如何发现幼儿回应的独特价值,学习如何向幼儿学习。
TlE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究竟应该实施怎样的教育?”——中国儿童中心 姚老师
真实性赋予的能量
故事一开始,孩子们还没有习惯接受故事所带来的真实的接触,也许他们习惯了传统课堂中师生既定的交流模式——突如其来的“自由”一下子让他们无法应对,于是害怕、回避、怀疑、拒绝……
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无论何时呈现的,都是当刻真正的想法。那些曾经“被告诉”的解决策略,那些鲜少听到的故事或课堂知识而来的经验,无法真正帮助他们面对眼前的困境,找到和自身有关的连结,做出有建设性的思考和行动。
所以,首先需要待在真实的境遇里,这也是帮助他们树立自我认知的过程。
当孩子们有勇气相信和参与故事,想象力就让一切被挑战、被打破,他们意识到:
“噢……我们要严肃一点了。”
于是孩子们开始学习承担责任。此时,孩子的任何想法和意见都会被接纳,在这个过程里,所有人都在冒险!演教员们也需要时刻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同时赋予孩子权利——拥有发言的权利,这也让孩子们得到尊重。
想象、改变、行动,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值得敬佩的演教员们
随着演出场次越来越多,演教员们开始面临一个问题:累积下来的经验会无形中增加演出“预设”——可能有时候无意识、有选择性或者不倾听孩子们的观点,甚至说假装很有兴趣……这阻碍了真实的接触。
抓马宝贝.教学督导Chris Cooper提醒演教员们:
“昨天的我们要试图忘记,迎接新的孩子和他们全新的经验。”
在Chris的鼓励下,每一位演教员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让自己抱有对于故事更大的真实性,努力引导孩子们愿意相信。
这同时也让演教员们进行自我观照:希斯考特与盖文伯顿都曾提到关于“真实性”的问题,只有当作为“真实的教师”出现在孩子面前,才有可能唤醒与他们之间“真实的接触”,而非只是让他们沉浸于充满怀疑的游戏之中。
除此之外,“课堂秩序”也成为演出过程中的一大挑战。使用传统的教师范式显然更容易实现这一点,但演教员们选择用保护故事的方式替代对于纪律的维护,建立孩子们对于故事的相信和拥有:当孩子们开始探寻故事,就开始了探寻世界和自身的旅程。在故事里,演教员们需要跟随限制,而非打破它——故事的权威在帮助他们练习对于自由的控制。
智慧与灵性的游走
……以前也不是这样的……但是现在巨人只关心他那大大的肚皮了。就像我说的,巨人啊,越来越贪吃,慢慢地失去了控制……
>> 怎么办?
“提醒巨人不要去再吃这么多东西。”
>> 怎么提醒?
“给他一些礼物,他需要的东西。”
>> 巨人需要什么?
“他需要交朋友;需要能听一下别人的话,要不然他遇到困难,别人想帮他都不敢跟他说。”
>> 怎么能让他明白这些是他需要的?
“可以先在巨人耳边念一句咒语我们是神的声音,是来帮你的。”
(然后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建议。当达成一致,我们就一起进入森林,藏在石头后面,念出那句咒语。其中有一个孩子还主动地拿起小兔子,用小兔子的声音去和巨人说话。)
>> 孩子们对巨人说的话:
“你一个人不会感觉很孤单吗?”
“如果你有朋友,你不会失去什么,反而会得到更多。”
“你如果把别人的东西都吃没了,等别人都死了,你会后悔的。”
“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有很多,如果每个人都给你一点,你就会得到很多。”
>> 小人儿们会愿意和巨人重新做朋友吗?
“让森林重现生机就可以了。”
“要让巨人健身,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肚子。”
是这群孩子,打开自己的想象力,勇敢地接受故事的真实性;是这群孩子,发现了故事里问题的本源;是这群孩子,关注到巨人真正的需求,不断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积极寻找满足巨人需求的方法和途径;也正是他们,在努力地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参与的是一个成为人的过程。
我们真的需要教育戏剧、教育剧场吗?
它们对我们、对孩子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正主动靠近,让我们愈加清晰地看到真正的人或者 一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