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亿:什么样的电影值得进电影院
张艺谋的《长城》,我还没来得及去看。但网上的评论似乎偏向负面。另外从微薄上看电影方的投资人乐视的老板和某影评人撕逼。形象很不堪,。有人冲着撕逼专门跑去看电影,看完后自己感触,是不是着了道。这年头卖部电影不容易,各种无间道你还是防不胜防的。倒是我弟弟看完电影微信我,说,感觉还行。但感叹,为什么主流观众与所谓精英感受的不一致。我觉得这是个好问题。
有些电影,说真的,几乎看一眼预告片,就能决定有无看的必要,比如某年我看崔健导演的电影的预告片,那叫什么来着——无所谓了。我便写篇文章说没有必要去看。结果一堆人在文章下面骂我狗血喷头。结果,时间这玩意是尴尬的解药。有人真看完电影留言夸我有先见之明。我很欣慰。这玩意根本不是什么先见之明,而是一种本能反应。电影这东西要好看其实不难。但要不好看,那就更容易。一旦你心怀装逼之心的时候,电影基本是溃败之景象了。何况有些人,还不知道自己在装逼。所以电影的空洞感和漏洞百出的形式主义感,在第一个镜头出来之际,便已暴露无遗。看不看,显而易见。
但真有一种好电影,也是无需去电影院看的。因为有内涵,有深度,尤其还慢热,内涵和深度这种东西,是个人的体验,是无法与人共享的,再说的猥亵一点,就如做爱一样,高潮是不足与外人道也。人类真正的内心,都是私密到无可言表。简单如听一首歌,真正打动内心的旋律,真是无法与人共享的。何况电影这种承载更多信息东西。当然,我说的这是好电影的一种形式。在喧杂的电影院里,你沉浸在情境之中,旁边的抠脚大汉却在骂骂咧咧说这拍的什么玩意。真是打不过,要打得过,我扇他丫的。
技术上的发展,已经让曾经那个内涵的世界渐行渐远。现在每个人,手上有大大小小的各种视频硬件,比如手机,比如平板,比如笔记本,比如电视机。这也让许多需要独享的电影,有了独享的可能性。所以,某种程度,好电影,是不可能在聚众的情况下观看的。当然,所谓好电影的好处,还是有更多可以商量的地方。
电影最终是个大众消费品,所以越主流越必须在工业化的情况下才能产出。这也导致了爆米花电影这一类型的产生。电影是口水可以消化。当然也能催泪。催泪并不困难。人人心中都有最为廉价的软弱部分,这部分,只需一点音乐一点情节就可以触及。一如温存的前奏,可以被情趣用品轻易的替代。话说在到达情绪G点的效率方面,工业产品无可替代。快餐的好处,就是味道最直接的方式。这个时代,效率很重要。至于品位和内涵,是一种需要时间体会过程的奢侈。
即便如我,看电影,看的当然就是声光电,场面不够大,就不值票价。我不需要在大场合里感受深度,我更不需要与一堆人在一个封闭场合里分享到内心的细腻。要的还是感官的刺激,要的是场面,是轰隆隆的声响,四面八方的包裹上来。本来就是为了逃避而来,来了,也就真换了一个身份。置于电影中最无快速的场景置换之中,忘却生活,迷失于虚幻之中,至少在两个小时里。浑然忘我。
其实张艺谋是有这个本钱的。以我浅见,张艺谋假如再接地气一点,他该是上一代中最好的爆米花电影导演。他懂色彩,也舍得用色彩。他好奇技淫巧,能满足一般俗人的窥淫癖。他癖好大场面,也迎合我们这个国家普遍暴发户的气质。另外,他还有足够的知名度,他拍电影,其实用什么演员都无所谓,本身就充满话题性。他的问题,他有个架子,有个所谓定位的问题,这问题挺害人的,这问题逼着一个其实也很朴实但透着焉坏和猥琐的西北汉子,无时不刻的警醒自己,还需要装逼一点。
与之比较,冯小刚玩大场面还是怯了点。至于陈凯歌,前面玩坏了,现在有点不振。当然,整体说回来,这些老家伙,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样。毕竟江河日下,新导演们层出不穷,视野格局,都要好过他们许多。只是文化稍微欠缺一点点。要命的是,现在的电影,恰恰最不需要的,就是所谓的文化。
最后说回主题,什么样的电影才值得进电影院。其实答案在前面已经说了,当然是烧钱最多的大片。一如吃阳春面在家就可以了。进饭店,当然要点做法最折腾的满汉全席吃,这还和所谓文化修养够不够无关,只是,电影这东西,就是消遣而已,且不谈票价问题,就谈,专门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去排队去买票买饮料爆米花,呆在黑屋子里一两个小时憋着尿中途不出场。当然要有一个丝丝入扣的玩意以对应自己花去的时间与专注。这个专注,当然不是因为艺术的高下,而在于,刺激的够不够,震撼的足不足。看到投入不投入。
电影院本身就是电影的一部分,氛围,环境,确实能让你专注下来。这也是当我真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发现,很多烂片,也有看的津津有味的可能。任何东西,一旦投入情境之中,便不可避免失去了客观。除非你带着批判的精神去的。你要去挑刺。一如有人对你情话绵绵,但你保持清醒。在她试图吻你的一刻,你冷静的问一句:过夜多少钱?
我的意思是,没有必要过度反应,因为这真的很扫兴。这年头名不副实的东西太多。我们能将就这个社会所有的不堪,何止于为两个小时的电影耿耿于怀。
何况,让人耿耿于怀,也是商业的一部分。
许亿频道
微信公共号:xuyi_bpz
生活且慢,待我说三道四一番
有些电影,说真的,几乎看一眼预告片,就能决定有无看的必要,比如某年我看崔健导演的电影的预告片,那叫什么来着——无所谓了。我便写篇文章说没有必要去看。结果一堆人在文章下面骂我狗血喷头。结果,时间这玩意是尴尬的解药。有人真看完电影留言夸我有先见之明。我很欣慰。这玩意根本不是什么先见之明,而是一种本能反应。电影这东西要好看其实不难。但要不好看,那就更容易。一旦你心怀装逼之心的时候,电影基本是溃败之景象了。何况有些人,还不知道自己在装逼。所以电影的空洞感和漏洞百出的形式主义感,在第一个镜头出来之际,便已暴露无遗。看不看,显而易见。
但真有一种好电影,也是无需去电影院看的。因为有内涵,有深度,尤其还慢热,内涵和深度这种东西,是个人的体验,是无法与人共享的,再说的猥亵一点,就如做爱一样,高潮是不足与外人道也。人类真正的内心,都是私密到无可言表。简单如听一首歌,真正打动内心的旋律,真是无法与人共享的。何况电影这种承载更多信息东西。当然,我说的这是好电影的一种形式。在喧杂的电影院里,你沉浸在情境之中,旁边的抠脚大汉却在骂骂咧咧说这拍的什么玩意。真是打不过,要打得过,我扇他丫的。
技术上的发展,已经让曾经那个内涵的世界渐行渐远。现在每个人,手上有大大小小的各种视频硬件,比如手机,比如平板,比如笔记本,比如电视机。这也让许多需要独享的电影,有了独享的可能性。所以,某种程度,好电影,是不可能在聚众的情况下观看的。当然,所谓好电影的好处,还是有更多可以商量的地方。
电影最终是个大众消费品,所以越主流越必须在工业化的情况下才能产出。这也导致了爆米花电影这一类型的产生。电影是口水可以消化。当然也能催泪。催泪并不困难。人人心中都有最为廉价的软弱部分,这部分,只需一点音乐一点情节就可以触及。一如温存的前奏,可以被情趣用品轻易的替代。话说在到达情绪G点的效率方面,工业产品无可替代。快餐的好处,就是味道最直接的方式。这个时代,效率很重要。至于品位和内涵,是一种需要时间体会过程的奢侈。
即便如我,看电影,看的当然就是声光电,场面不够大,就不值票价。我不需要在大场合里感受深度,我更不需要与一堆人在一个封闭场合里分享到内心的细腻。要的还是感官的刺激,要的是场面,是轰隆隆的声响,四面八方的包裹上来。本来就是为了逃避而来,来了,也就真换了一个身份。置于电影中最无快速的场景置换之中,忘却生活,迷失于虚幻之中,至少在两个小时里。浑然忘我。
其实张艺谋是有这个本钱的。以我浅见,张艺谋假如再接地气一点,他该是上一代中最好的爆米花电影导演。他懂色彩,也舍得用色彩。他好奇技淫巧,能满足一般俗人的窥淫癖。他癖好大场面,也迎合我们这个国家普遍暴发户的气质。另外,他还有足够的知名度,他拍电影,其实用什么演员都无所谓,本身就充满话题性。他的问题,他有个架子,有个所谓定位的问题,这问题挺害人的,这问题逼着一个其实也很朴实但透着焉坏和猥琐的西北汉子,无时不刻的警醒自己,还需要装逼一点。
与之比较,冯小刚玩大场面还是怯了点。至于陈凯歌,前面玩坏了,现在有点不振。当然,整体说回来,这些老家伙,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样。毕竟江河日下,新导演们层出不穷,视野格局,都要好过他们许多。只是文化稍微欠缺一点点。要命的是,现在的电影,恰恰最不需要的,就是所谓的文化。
最后说回主题,什么样的电影才值得进电影院。其实答案在前面已经说了,当然是烧钱最多的大片。一如吃阳春面在家就可以了。进饭店,当然要点做法最折腾的满汉全席吃,这还和所谓文化修养够不够无关,只是,电影这东西,就是消遣而已,且不谈票价问题,就谈,专门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去排队去买票买饮料爆米花,呆在黑屋子里一两个小时憋着尿中途不出场。当然要有一个丝丝入扣的玩意以对应自己花去的时间与专注。这个专注,当然不是因为艺术的高下,而在于,刺激的够不够,震撼的足不足。看到投入不投入。
电影院本身就是电影的一部分,氛围,环境,确实能让你专注下来。这也是当我真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发现,很多烂片,也有看的津津有味的可能。任何东西,一旦投入情境之中,便不可避免失去了客观。除非你带着批判的精神去的。你要去挑刺。一如有人对你情话绵绵,但你保持清醒。在她试图吻你的一刻,你冷静的问一句:过夜多少钱?
我的意思是,没有必要过度反应,因为这真的很扫兴。这年头名不副实的东西太多。我们能将就这个社会所有的不堪,何止于为两个小时的电影耿耿于怀。
何况,让人耿耿于怀,也是商业的一部分。
许亿频道
微信公共号:xuyi_bpz
生活且慢,待我说三道四一番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