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革履扫厕所 --浅谈日本的值日文化
每天的上班路上,我总能看到路边那家银行的职员穿着工作服认真清扫自家“势力范围”的情形。初到日本的歪果仁,看到西装革履扫大街、甚至擦洗厕所马桶的,或许有点违和感吧,这就要说到日本独特的“值日文化”了。
▲ 每天早晨,职员们轮流清扫工作场所及周边环境
目前,我家小树在3-4周岁的保育班,入秋后的某日,班主任很自豪地宣布“番茄班的小朋友们已经开始值日啦,大家都做得不错哦”。我大吃一惊,上洗手间还要大人搭手的孩子,怎么做值日呢?
▲ 保育所的每月通讯上介绍了3岁班的值日情况
怪不得小树最近回家特别爱管闲事,收拾东西、丢垃圾特别勤快!
原来,3周岁以下的孩子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行动的,到了3周岁,园方就开始给孩子们分配任务,有明确职责了。比如,每日清晨,班级集合起来的时候,那天值日的小朋友就要走到前面,大声说“早上好!我叫○○,今天是我值日”,午餐时帮老师分菜,吃饭前要带头说“请坐好,合掌,开吃啦!”吃完饭要说“我吃饱了,谢谢”,其他还有诸如督促大家漱口、洗手、收拾玩具等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也开始轮流分担啦,比如浇花、擦洗手台什么的。
▲ 托儿所、幼儿园低龄段的值日内容
再大一点的孩子,就有更多的任务了。比如午餐分食、各种清扫等等。
▲ 幼儿园大班开始,值日内容丰富多啦
从娃娃开始的值日习惯,已经彻底渗透到日本人的职场、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比如轮流主持公司早会、清扫工作场所、组织各种联欢活动。
生活中呢,日本的住宅区,行政上来说叫作“自治会”或“自治区”。这个自治,指的是“自我管理”。日本的社区基本没有物业管理的存在,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每家每户都会轮到值日、值周甚至值年。比如本人居住的社区,区长、会计、班长等等,都是按年度来轮流的,日常的垃圾站的清扫,则按周轮流。区长需要负责召开区内会议,对小区的活动进行策划,还负责传达、分发市级行政通知,转达本小区的意见等等。因为轮流来做,大家也毫无怨言。
▲ 从日常生活、从学校到职场,人生中各种“值日”
所以大家也可以理解了,日本的公众场所为什么即使没有垃圾桶,也很少见到垃圾!因为大家从小就习惯了人人动手负责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整洁,也就会很自觉地珍惜自己及别人的劳动成果吧。
日本人的这种习惯,在外国人眼中可能有点匪夷所思。比如,本人曾经在一家普通的企业待过,公司里面自然有在日本读完书留下来工作的高学历人士。好了,大家在操着流利外语、姿态优雅地夹着电话噼里啪啦指点键盘与外国客户唇枪舌战或谈笑风生的间隙,还得轮流在规定时间内换洗手间的手巾、清理洗手台……有的留学生就很郁闷:我读完博士不是来扫厕所的呀!
然而对本土日本人来说,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并且,早会、清扫,这些琐事,在日企里面属于“工作时间外”。也就是说,大家都需要提早到公司完成这些事情,下班了也是收拾干净或集体大扫除一番才能离去。
据说有些日企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后,经常抱怨“工人太懒了”,而当地的工人则很愤慨“开早会、清扫工作场地难道不是工作吗?不应该付加班费吗??”
这,也算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冲突了。
![]() |
▲ 每天早晨,职员们轮流清扫工作场所及周边环境
目前,我家小树在3-4周岁的保育班,入秋后的某日,班主任很自豪地宣布“番茄班的小朋友们已经开始值日啦,大家都做得不错哦”。我大吃一惊,上洗手间还要大人搭手的孩子,怎么做值日呢?
![]() |
▲ 保育所的每月通讯上介绍了3岁班的值日情况
怪不得小树最近回家特别爱管闲事,收拾东西、丢垃圾特别勤快!
原来,3周岁以下的孩子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行动的,到了3周岁,园方就开始给孩子们分配任务,有明确职责了。比如,每日清晨,班级集合起来的时候,那天值日的小朋友就要走到前面,大声说“早上好!我叫○○,今天是我值日”,午餐时帮老师分菜,吃饭前要带头说“请坐好,合掌,开吃啦!”吃完饭要说“我吃饱了,谢谢”,其他还有诸如督促大家漱口、洗手、收拾玩具等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也开始轮流分担啦,比如浇花、擦洗手台什么的。
![]() |
▲ 托儿所、幼儿园低龄段的值日内容
再大一点的孩子,就有更多的任务了。比如午餐分食、各种清扫等等。
![]() |
▲ 幼儿园大班开始,值日内容丰富多啦
从娃娃开始的值日习惯,已经彻底渗透到日本人的职场、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比如轮流主持公司早会、清扫工作场所、组织各种联欢活动。
生活中呢,日本的住宅区,行政上来说叫作“自治会”或“自治区”。这个自治,指的是“自我管理”。日本的社区基本没有物业管理的存在,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每家每户都会轮到值日、值周甚至值年。比如本人居住的社区,区长、会计、班长等等,都是按年度来轮流的,日常的垃圾站的清扫,则按周轮流。区长需要负责召开区内会议,对小区的活动进行策划,还负责传达、分发市级行政通知,转达本小区的意见等等。因为轮流来做,大家也毫无怨言。
![]() |
▲ 从日常生活、从学校到职场,人生中各种“值日”
所以大家也可以理解了,日本的公众场所为什么即使没有垃圾桶,也很少见到垃圾!因为大家从小就习惯了人人动手负责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整洁,也就会很自觉地珍惜自己及别人的劳动成果吧。
日本人的这种习惯,在外国人眼中可能有点匪夷所思。比如,本人曾经在一家普通的企业待过,公司里面自然有在日本读完书留下来工作的高学历人士。好了,大家在操着流利外语、姿态优雅地夹着电话噼里啪啦指点键盘与外国客户唇枪舌战或谈笑风生的间隙,还得轮流在规定时间内换洗手间的手巾、清理洗手台……有的留学生就很郁闷:我读完博士不是来扫厕所的呀!
然而对本土日本人来说,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并且,早会、清扫,这些琐事,在日企里面属于“工作时间外”。也就是说,大家都需要提早到公司完成这些事情,下班了也是收拾干净或集体大扫除一番才能离去。
据说有些日企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后,经常抱怨“工人太懒了”,而当地的工人则很愤慨“开早会、清扫工作场地难道不是工作吗?不应该付加班费吗??”
这,也算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冲突了。
© 本文版权归 blankvers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