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甘草[1] ,(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甘草 拉丁学名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别 称 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乌拉尔甘草 二名法 Glycyrrhiza uralensis 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蔷薇亚纲 目 豆目 科 蝶形花科(豆科) 族 山羊豆族 属甘草属 种 甘草 分布区域 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环境分布 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 生态习性 陆生植物 生活型 多年生草本 日 照 喜光照 水 分 喜干燥 温 度 耐寒 土 壤 砂质壤土 海 拔 150~1400米 花 期 6~8月 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 果 期 7~9月 茎的高度 高30-120厘米 毒 性 无毒 药用部位 根和根状茎 命名者 Fisch.
功效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
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
甘草的图片
甘草的图片(20张)
,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7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8.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9.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10.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11.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药用毒性
久服大剂量甘草,可引起浮肿。有关研究还发现,甘草制剂有损性功能,每天服用28克甘草,可导致男性的性欲降低和其它形式的性无能,停药4天后可恢复。甘草还可抑制皮质醇的转化,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和低血钾症。因此,对于有性功能减退、高血压及浮肿的患者,不宜使用甘草。
甘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等数十种化合物,但这些成分和数量通常会随甘草的种类、种植区域、采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内的部分。[4]
形状鉴别
野生灰皮甘草切片
野生灰皮甘草切片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皮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微米;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微米,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4]
优劣辨别
对于中药市场的检查发现,市场上的甘草存在硫熏、细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达不到药用要求,甚至出现伪品,冒充甘草出售。鉴别甘草要点有四:一是根圆柱形,红棕色或灰棕色;二是具纵沟皱及皮孔;三是质坚实,断面黄白色,形成层环纹明显;四是气微、具特殊甜味。而类似品光果甘草则皮孔细而不明显,质坚实,断面裂隙较少,味甜;胀果甘草则根及根茎粗壮,灰棕色或褐色,质坚硬、少粉性,味甜或带苦。至于黄甘草、粗毛甘草则根条较细,甜味略差;刺果甘草、苦甘草则味苦,可资区别。
甘草 拉丁学名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别 称 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乌拉尔甘草 二名法 Glycyrrhiza uralensis 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蔷薇亚纲 目 豆目 科 蝶形花科(豆科) 族 山羊豆族 属甘草属 种 甘草 分布区域 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环境分布 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 生态习性 陆生植物 生活型 多年生草本 日 照 喜光照 水 分 喜干燥 温 度 耐寒 土 壤 砂质壤土 海 拔 150~1400米 花 期 6~8月 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 果 期 7~9月 茎的高度 高30-120厘米 毒 性 无毒 药用部位 根和根状茎 命名者 Fisch.
功效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
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
甘草的图片
甘草的图片(20张)
,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7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8.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9.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10.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11.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药用毒性
久服大剂量甘草,可引起浮肿。有关研究还发现,甘草制剂有损性功能,每天服用28克甘草,可导致男性的性欲降低和其它形式的性无能,停药4天后可恢复。甘草还可抑制皮质醇的转化,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和低血钾症。因此,对于有性功能减退、高血压及浮肿的患者,不宜使用甘草。
甘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等数十种化合物,但这些成分和数量通常会随甘草的种类、种植区域、采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内的部分。[4]
形状鉴别
野生灰皮甘草切片
野生灰皮甘草切片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皮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微米;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微米,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4]
优劣辨别
对于中药市场的检查发现,市场上的甘草存在硫熏、细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达不到药用要求,甚至出现伪品,冒充甘草出售。鉴别甘草要点有四:一是根圆柱形,红棕色或灰棕色;二是具纵沟皱及皮孔;三是质坚实,断面黄白色,形成层环纹明显;四是气微、具特殊甜味。而类似品光果甘草则皮孔细而不明显,质坚实,断面裂隙较少,味甜;胀果甘草则根及根茎粗壮,灰棕色或褐色,质坚硬、少粉性,味甜或带苦。至于黄甘草、粗毛甘草则根条较细,甜味略差;刺果甘草、苦甘草则味苦,可资区别。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