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年度观影报告
查看话题 >2016年度最佳以及最烂片总结 上(外语片)
在看到此次话题题目后,我还真的认真的查看了一下我的观影清单,并更加认真的总结出了下面的排名。
在此声明,本排名是以我今年的观影清单为基础总结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一些老片子。另外,本排名是根据我个人好恶所列,所以如有异议,请自行保留。
2016年度最佳外语片 TOP 10
1. 五道障碍 De fem benspaend
1967年,丹麦电影导演乔根·莱斯创作出颇具实验色彩的作品《完美的人》。四十年后,应拉斯·冯·特里尔的邀请,乔根以五种电影创作的基本形式来重新演绎了这本片子,这其中包括了常识(challenge on the technique)、表达手段(absence of figure)、自由发挥(challenge on personal limit)、动画以及内容(deprivation of contents)。
原片《完美的人》内容其实很简单,全片只是一个男人在做一些简单而且常见的动作而已,但就是这些简单的动作,单一的画面却创造出了极具艺术性的电影。而《五道障碍》在原片的基础上更加增加了电影的艺术感。让观者清楚的意识到电影不仅仅是讲故事而已。
2. 梦之安魂曲 Requiem for a Dream
说实话,其实我已经不记得片子讲了什么事了。但是看完片子之后的感觉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种HIGH是无法形容的,甚至比片中角色们还要严重。不管怎样,我还得再看一遍这部片子。
3. 八恶人 The Hateful Eight
长达3小时的片子对我来说可谓挑战,尤其是有着冗长无聊开头的电影。《八恶人》就是这样一部。片子前半段无聊到让人昏昏欲睡,我总共看了四遍才看完片子的前两个小时。不过,片子的后半段的精彩程度足以让你忽略之前的无聊。紧张刺激到像是要把你在无聊时呼吸进的空气一下子吸走似的。这就是昆汀,不到最后,永远没有结束。
4. 天空之眼 Eye in the Sky
在这个打着反恐旗号来战争的环境下,《天空之城》的上映似乎合乎情理。这部片子在表现现代军事的高端之外,更是引出了一个哲学问题:电车难题。我想我是不愿意去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答案只会让你觉得比战争更难受。
5. 年轻的教宗 The Young Pope
起初看这部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是裘德·洛。严肃传统的宗教和现代热情的摇滚,结合出了不可思议的和谐。在这部剧中,宗教是时尚的。
6. 丹麦女孩 The Danish Girl
迄今为止,见过男演员演女人最像的就是李·佩斯和埃迪·雷德梅恩。两人都是对女人的演绎非常自然,不是男人的娘,而是女人的美。小雀斑确实演出了人物的心灵深处。其实带给我无限感慨的恰恰不是片子本身,而是在散场后看到的坐在身后泪流满面的大叔。他的泪是为何而流,我不得而知。但是,他的眼泪却让我想到一个问题:那些还在身受性别认同障碍的痛苦的人们又该怎样在现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呢?
7.比利·怀恩的中场战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想到去看这部片子的原因跟《年轻的教宗》有些类似,都是为了男主角。这部披着反战外衣的自我发现电影可以说是成功了引起了人们的自我思考,单凭那些长长的影评就能看出。其实,单凭男主有着我百分之百审美的脸,我也该给本片前三的排名,可惜,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的参演,让本片大打折扣。
8. 群鸟 The Birds
希区柯克的电影一直是我的最爱之一。这部片子更是对我个人来讲认为是希区柯克拍摄效果最强的电影。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血都吓凉了。人类对成群的鸟类天生就会有种恐惧感,尤其是当它们成群飞起来的时候。希区柯克在本片中把这种恐惧放大到了极致。
9. 蓝 Blue
带着些许装逼的目的看完了这部片子。七十多分钟的蓝屏对我来说不能不是个挑战,看片期间我不得不看看窗外,提醒这个世界是斑斓多彩的。俗话说:眼盲心不盲。通常拍这种盲人题材的电影突出的就是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可是这满屏的蓝色,这种放弃的绝望,其实更能打动人,也更真实。
10. 希特勒回来了 Er ist wieder da
德国人近乎强迫症的反思反而加深了这个民族的恐怖。这部片子就是德国人的又一次反思:为什么德国会出希特勒这样的人物?“德国人选择了我。”多么恐怖的一句话,也是多么真实的一句话。纳粹种族主义绝不是德国的特产,毛时期的中国不可否认是另一种形式的种族主义,美国从建国到如今,种族主义一直如影随形。这是人类黑暗的一面,也是本性。
2016年度最烂外语片
关于这个部分我就不弄排名了,今年也没看几部外语烂片。就说说这个最烂的吧。
沙海狂鲨 Sand Sharks
这部已经烂到我都懒的骂了。总之,非常后悔自己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了这个破玩意儿。
在此声明,本排名是以我今年的观影清单为基础总结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一些老片子。另外,本排名是根据我个人好恶所列,所以如有异议,请自行保留。
2016年度最佳外语片 TOP 10
1. 五道障碍 De fem benspaend
![]() |
1967年,丹麦电影导演乔根·莱斯创作出颇具实验色彩的作品《完美的人》。四十年后,应拉斯·冯·特里尔的邀请,乔根以五种电影创作的基本形式来重新演绎了这本片子,这其中包括了常识(challenge on the technique)、表达手段(absence of figure)、自由发挥(challenge on personal limit)、动画以及内容(deprivation of contents)。
原片《完美的人》内容其实很简单,全片只是一个男人在做一些简单而且常见的动作而已,但就是这些简单的动作,单一的画面却创造出了极具艺术性的电影。而《五道障碍》在原片的基础上更加增加了电影的艺术感。让观者清楚的意识到电影不仅仅是讲故事而已。
2. 梦之安魂曲 Requiem for a Dream
![]() |
说实话,其实我已经不记得片子讲了什么事了。但是看完片子之后的感觉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种HIGH是无法形容的,甚至比片中角色们还要严重。不管怎样,我还得再看一遍这部片子。
3. 八恶人 The Hateful Eight
![]() |
长达3小时的片子对我来说可谓挑战,尤其是有着冗长无聊开头的电影。《八恶人》就是这样一部。片子前半段无聊到让人昏昏欲睡,我总共看了四遍才看完片子的前两个小时。不过,片子的后半段的精彩程度足以让你忽略之前的无聊。紧张刺激到像是要把你在无聊时呼吸进的空气一下子吸走似的。这就是昆汀,不到最后,永远没有结束。
4. 天空之眼 Eye in the Sky
![]() |
在这个打着反恐旗号来战争的环境下,《天空之城》的上映似乎合乎情理。这部片子在表现现代军事的高端之外,更是引出了一个哲学问题:电车难题。我想我是不愿意去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答案只会让你觉得比战争更难受。
5. 年轻的教宗 The Young Pope
![]() |
起初看这部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是裘德·洛。严肃传统的宗教和现代热情的摇滚,结合出了不可思议的和谐。在这部剧中,宗教是时尚的。
6. 丹麦女孩 The Danish Girl
![]() |
迄今为止,见过男演员演女人最像的就是李·佩斯和埃迪·雷德梅恩。两人都是对女人的演绎非常自然,不是男人的娘,而是女人的美。小雀斑确实演出了人物的心灵深处。其实带给我无限感慨的恰恰不是片子本身,而是在散场后看到的坐在身后泪流满面的大叔。他的泪是为何而流,我不得而知。但是,他的眼泪却让我想到一个问题:那些还在身受性别认同障碍的痛苦的人们又该怎样在现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呢?
7.比利·怀恩的中场战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 |
想到去看这部片子的原因跟《年轻的教宗》有些类似,都是为了男主角。这部披着反战外衣的自我发现电影可以说是成功了引起了人们的自我思考,单凭那些长长的影评就能看出。其实,单凭男主有着我百分之百审美的脸,我也该给本片前三的排名,可惜,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的参演,让本片大打折扣。
8. 群鸟 The Birds
![]() |
希区柯克的电影一直是我的最爱之一。这部片子更是对我个人来讲认为是希区柯克拍摄效果最强的电影。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血都吓凉了。人类对成群的鸟类天生就会有种恐惧感,尤其是当它们成群飞起来的时候。希区柯克在本片中把这种恐惧放大到了极致。
9. 蓝 Blue
![]() |
带着些许装逼的目的看完了这部片子。七十多分钟的蓝屏对我来说不能不是个挑战,看片期间我不得不看看窗外,提醒这个世界是斑斓多彩的。俗话说:眼盲心不盲。通常拍这种盲人题材的电影突出的就是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可是这满屏的蓝色,这种放弃的绝望,其实更能打动人,也更真实。
10. 希特勒回来了 Er ist wieder da
![]() |
德国人近乎强迫症的反思反而加深了这个民族的恐怖。这部片子就是德国人的又一次反思:为什么德国会出希特勒这样的人物?“德国人选择了我。”多么恐怖的一句话,也是多么真实的一句话。纳粹种族主义绝不是德国的特产,毛时期的中国不可否认是另一种形式的种族主义,美国从建国到如今,种族主义一直如影随形。这是人类黑暗的一面,也是本性。
2016年度最烂外语片
关于这个部分我就不弄排名了,今年也没看几部外语烂片。就说说这个最烂的吧。
沙海狂鲨 Sand Sharks
![]() |
这部已经烂到我都懒的骂了。总之,非常后悔自己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了这个破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