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靠一粒粒小瓜子,怎么做到年销售额10亿的?
瓜子壳里的冠军——洽洽,算是一家活得潇洒又滋润的公司了。在它的圈子里,也有几个实力相当的对手,比如曾经的傻子瓜子、真心瓜子、同城的小刘瓜子等等,能走得远也就只有洽洽。
它最初的经营方式也有点意思,面对同城的真心瓜子和小刘瓜子的“威胁”,洽洽既没有对真心、小刘反击,也不急着扩大战场,甚至还进入物流、印刷、房地产等众多和休闲食品“不搭界”的领域。
出乎意料的是,洽洽在仅卖一种休闲食品的情况下,年销售额高达10亿多。很多人好奇,在低门槛的炒货行业,它是怎么成就大气候的?
● 一个不怕试错的老板洽洽实际上是一个经典的创业故事。
创始人陈先保是一个典型的安徽商人,爱冒险,不怕试错,永远敢在工艺、配方、营销、渠道等方面探索新的发现。靠一粒粒小瓜子,2011年上市就成为“炒货第一股”。
创业是一项冒险活动。当时陈先保辞掉铁饭碗(职位科长),一头扎进了商海,成立了合肥华泰公司。他先是经营儿童棒棒冰。恰巧碰上冷饮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国内许多知名的冷饮企业都在抢食冰棍、雪糕市场。
这里就不得不佩服陈先保的眼光。他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打法”,就是将棒棒冰做成双截棍的形状,非常受少年儿童的喜爱,而且价格便宜,很快就打开了市场,还把销路拓展到了好几个省市。
这是陈先保的第一桶金,也是后来推出洽洽瓜子的保障。棒棒冰的成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成功创业者的经营思维。当时棒棒冰卖火之后,许多同行开始模仿,原有的市场日趋饱和。陈先保就提出开拓新的东北市场,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东北寒冷气候居多,当地人到底需不需要冷饮?如果盲目拉长战线,是否太过冒险?
结果呢,到了北方后,发现他们有暖气,过得可比南方舒服,大冬天也能在屋里穿着背心吃冰棍。陈先保就是这样率先迈出一大步,挖到了北方更大的市场,年销售额逾千万。
过去常听人问企业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史老师是这样回答地:无论是何种战略目标,何种市场机遇,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家的思想有多深远。说得文艺点,走多远,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有多强大。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陈先保身上。他的公司从2001年开始,就组建了20多个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的主要省市。相比同行,他的优势可想而知。
● 学会智慧“抢蛋糕”
话说回来。在儿童冷饮市场成功后,陈先保还是不安份,又突发奇想要卖瓜子炒货。事实上,随便一个炒货摊子上就有卖瓜子,利润并不高,陈先保这么做会有“钱途”吗?
面对市场的质疑,陈先保有自己的看法。他看到了瓜子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当时两三个产品作坊式的生产,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是说,只要开发新的产品,还是有赚钱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创新者会培养可执行洞察力,从而判断出哪些新产品最可能打动消费者,从而将新产品开发变成一个有的放矢的流程。
那些缺乏创新的企业将永远是市场的追随者,很难有大的作为。当问题已经日益凸显时,企业应该何去何从呢?有两条路径:
关键是:
1.研究与把握未来产品的趋势,引导市场;
2.重视品质生产,提高顾客认知度,激活市场。
洽洽这两点都做得比较到位。如果和传统瓜子没啥差别,洽洽也就不会成功。关键就在于,当时陈先保对洽洽做了四项全国第一的创新:
要知道当时洽洽第一年的利润还不到400万元,这种情况下,投400万做广告在别人眼里无疑是飞蛾扑火。没想到的是,"恰恰"舞蹈一下子成了当下潮流,洽洽瓜子也变得家喻户晓。1999年底投的广告,到2000年,洽洽瓜子的销售收入就突破了1亿元。2001年,销售额是4亿。
看,冒险不可怕,但是需要勇气、努力和战略,否则就成了惹人耻笑的冒进。洽洽的聪明之处就是,完全摆脱了竞争对手的模仿复制、有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差异化,从行为入手
竞争激烈的时候,差异化就是杀手锏,那些深谙行为差异之道的公司总是能够比对手更胜一筹。比如运营和公司形象建设上与众不同,又或者为顾客提供服务上更进一步。
如果你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不能脱颖而出,那就难逃被打入市场底层的命运---你的产品将沦落为"大路货"。
最近5年,陈先保从技术上着手改进,同时从源头考虑产业的整合,从原料开始抓质量,并且计划在调味品市场上大展拳脚。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呈现最佳的口感,陈先保成立了自己的农业公司,研制葵花子品种,并推出了葵花子杂交新品种之一。让人眼前一亮。
有了资本后,他也多元化布局,陆续开发了花生、蚕豆、饼干、蛋糕等一系列休闲食品,产品不仅飞出了安徽,还飞出了国门,远销东亚、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它最初的经营方式也有点意思,面对同城的真心瓜子和小刘瓜子的“威胁”,洽洽既没有对真心、小刘反击,也不急着扩大战场,甚至还进入物流、印刷、房地产等众多和休闲食品“不搭界”的领域。
![]() |
出乎意料的是,洽洽在仅卖一种休闲食品的情况下,年销售额高达10亿多。很多人好奇,在低门槛的炒货行业,它是怎么成就大气候的?
● 一个不怕试错的老板洽洽实际上是一个经典的创业故事。
创始人陈先保是一个典型的安徽商人,爱冒险,不怕试错,永远敢在工艺、配方、营销、渠道等方面探索新的发现。靠一粒粒小瓜子,2011年上市就成为“炒货第一股”。
创业是一项冒险活动。当时陈先保辞掉铁饭碗(职位科长),一头扎进了商海,成立了合肥华泰公司。他先是经营儿童棒棒冰。恰巧碰上冷饮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国内许多知名的冷饮企业都在抢食冰棍、雪糕市场。
这里就不得不佩服陈先保的眼光。他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打法”,就是将棒棒冰做成双截棍的形状,非常受少年儿童的喜爱,而且价格便宜,很快就打开了市场,还把销路拓展到了好几个省市。
这是陈先保的第一桶金,也是后来推出洽洽瓜子的保障。棒棒冰的成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成功创业者的经营思维。当时棒棒冰卖火之后,许多同行开始模仿,原有的市场日趋饱和。陈先保就提出开拓新的东北市场,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东北寒冷气候居多,当地人到底需不需要冷饮?如果盲目拉长战线,是否太过冒险?
结果呢,到了北方后,发现他们有暖气,过得可比南方舒服,大冬天也能在屋里穿着背心吃冰棍。陈先保就是这样率先迈出一大步,挖到了北方更大的市场,年销售额逾千万。
过去常听人问企业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史老师是这样回答地:无论是何种战略目标,何种市场机遇,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家的思想有多深远。说得文艺点,走多远,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有多强大。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陈先保身上。他的公司从2001年开始,就组建了20多个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的主要省市。相比同行,他的优势可想而知。
![]() |
● 学会智慧“抢蛋糕”
话说回来。在儿童冷饮市场成功后,陈先保还是不安份,又突发奇想要卖瓜子炒货。事实上,随便一个炒货摊子上就有卖瓜子,利润并不高,陈先保这么做会有“钱途”吗?
面对市场的质疑,陈先保有自己的看法。他看到了瓜子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当时两三个产品作坊式的生产,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是说,只要开发新的产品,还是有赚钱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创新者会培养可执行洞察力,从而判断出哪些新产品最可能打动消费者,从而将新产品开发变成一个有的放矢的流程。
那些缺乏创新的企业将永远是市场的追随者,很难有大的作为。当问题已经日益凸显时,企业应该何去何从呢?有两条路径:
关键是:
1.研究与把握未来产品的趋势,引导市场;
2.重视品质生产,提高顾客认知度,激活市场。
洽洽这两点都做得比较到位。如果和传统瓜子没啥差别,洽洽也就不会成功。关键就在于,当时陈先保对洽洽做了四项全国第一的创新:
要知道当时洽洽第一年的利润还不到400万元,这种情况下,投400万做广告在别人眼里无疑是飞蛾扑火。没想到的是,"恰恰"舞蹈一下子成了当下潮流,洽洽瓜子也变得家喻户晓。1999年底投的广告,到2000年,洽洽瓜子的销售收入就突破了1亿元。2001年,销售额是4亿。
![]() |
看,冒险不可怕,但是需要勇气、努力和战略,否则就成了惹人耻笑的冒进。洽洽的聪明之处就是,完全摆脱了竞争对手的模仿复制、有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差异化,从行为入手
竞争激烈的时候,差异化就是杀手锏,那些深谙行为差异之道的公司总是能够比对手更胜一筹。比如运营和公司形象建设上与众不同,又或者为顾客提供服务上更进一步。
如果你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不能脱颖而出,那就难逃被打入市场底层的命运---你的产品将沦落为"大路货"。
最近5年,陈先保从技术上着手改进,同时从源头考虑产业的整合,从原料开始抓质量,并且计划在调味品市场上大展拳脚。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呈现最佳的口感,陈先保成立了自己的农业公司,研制葵花子品种,并推出了葵花子杂交新品种之一。让人眼前一亮。
有了资本后,他也多元化布局,陆续开发了花生、蚕豆、饼干、蛋糕等一系列休闲食品,产品不仅飞出了安徽,还飞出了国门,远销东亚、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