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晴天,便是安好
昨天晚上从五教出来的时候,感受到了嗖嗖的凉风,下意识的觉的好冷诶,可转念一想,风一来,雾霾就吹走了,于是很兴奋的喊了声:“哇哦吼~起风嘞!”,我们要习惯“喜欢冷风”,风啊,你可知道我们等你等的有多么着急😁。抬头看看天,还能看到很多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
今天的天明显的好了很多,天蓝了,太阳出来了,很明媚,月牙还在,和太阳同辉,风还在吹啊吹,冷风也温柔,心情大好,哇咔咔!\^O^/!吃过早饭,和琳琳儿一起去操场溜圈,晒太阳。还是这样的暖阳让人感到舒服,迎着阳光,闭上双眼,张开双臂,感觉到自己好像变成了一片叶子,大口大口的呼吸做着光合作用。我把这种心情告诉她,并不会害怕她是否觉得我太诗意地肉麻,有些话,可以写出来,但是,未必能说出来。能让我这么直接地说出来,是真的自由,也是我最本真、最自然的状态。
走了两三圈,可以感受到太阳的光芒更强烈了些,有点刺眼了,想到朱自清的文章《匆匆》,里边有句话大概是“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着”,很有意境的句子,是不是?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学习,太阳就那样地在我不知不觉之间从我的脸庞上溜走了,脑海中不禁想到了这么句“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着”,自我感觉很神奇,我怎么会想到这么美的句子,是不是曾经见过的,后来才知道确实是朱自清写的句子,大概是句子太美而印象深刻了,所以在不经意间,有了同样的情景,表达这种感觉的句子也会脱口而出。有一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去田地里,骑着车子,迎着风,听着耳边风在呢喃,心里又有个声音冒了出来――“且听风吟”,并不记得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是我自己造的吗?那我岂不是很厉害?网上搜了下,竟然搜到了,春上村树的处女作的中文名就叫做“且听风吟”,朴树的一首歌也叫做这个,好吧,我们想到一起去了😁,好骄傲诶。之后的某一天,灵感乍现,写了首诗,就用到了“且听风吟”:
“
微光
夜
很静了
月亮现了
街灯亮了
路上的行人也少了
空中有风
微冷
天上有星
一闪一闪
是互相眨着眼笑呢
还是
小嘴一张一合说着什么悄悄话呢
星星啊
看起来挨得很近
实际上距离甚远
一步两步三步四步
抬头望望天
你的目光温柔如那月
皎洁明朗灵动
低头看看路
影子追随着脚丫
不紧不慢地走着
挽不了你的衣袖
握不到你的温柔
那就牵着你的影子
那一路上
且听风吟
如此悦耳
――Yoyodi大顽童(我的笔名哦)
”
还有个清晨,看到朝霞呈“WIFI形状”散开,一大片,颇为壮观,另外,还有一群鸟儿在云边欢快地飞来飞去,于是很能感受到王勃的那句名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了,美哉美哉!美的景色,美的诗句。如果不曾亲眼见到这样的景象,也许就不能真正的感受这句诗的美了。
P.S.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
上午玩英语趣配音的时候,看到软件的首页推荐了一个关于雾霾的微视频,题目就叫做《你若晴天,便是安好》。作者在《趁,此身未老》里也提到了林徽因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于是,我把这篇日志的题目写成“你若晴天,便是安好”。
最开始了解到阿Sam,是在刘同的一本书里,那本书的配图都是阿Sam拍摄的,感觉拍的挺好的,再后来,玩起了新浪微博,关注了刘同,知道他俩是很好的朋友,于是又关注了阿Sam的午夜场,看到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斯里兰卡,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文字写得不错,配图也好看,更喜欢的是他那种自由自在的旅途生活,很是向往。看完这本关于旅行的书,不由地想问:“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让眼睛看到不一样的色彩?是为了让双脚踏上不一样的土地?是为了开阔心胸长见识?还是为了逃离一种生活?我认为这本书的作者阿Sam喜欢旅行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时候读三毛的书,受到了三毛的旅行的感染;
2.兴之所起,一往而深:有时候只是想来一场旅行,说走就走,然后就热爱了
3.因为寂寞,想逃离失恋的城市
4.习惯――>喜欢
陈绮贞唱了一首歌,歌名就是《旅行的意义》,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个男孩不爱那个女孩了,所以离开,就是他旅行的意义。大概每个人想要离开一个人、一个环境,抑或一种生活模式的时候,都会想到旅行吧,把记忆撕成碎片,扔在旅行的途中,让身体的累缓解心中的伤痛,待回到那座城,开始新的生活。
其实,旅行一定要有意义吗?就像,我们做的很多事情一样,未必是有意义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想着多出去外边走走转转,可是到老了,反而会觉得旅行太累了,还不如安安稳稳地在家里种个花、养个草、喂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和家人一起待着。
今天的天明显的好了很多,天蓝了,太阳出来了,很明媚,月牙还在,和太阳同辉,风还在吹啊吹,冷风也温柔,心情大好,哇咔咔!\^O^/!吃过早饭,和琳琳儿一起去操场溜圈,晒太阳。还是这样的暖阳让人感到舒服,迎着阳光,闭上双眼,张开双臂,感觉到自己好像变成了一片叶子,大口大口的呼吸做着光合作用。我把这种心情告诉她,并不会害怕她是否觉得我太诗意地肉麻,有些话,可以写出来,但是,未必能说出来。能让我这么直接地说出来,是真的自由,也是我最本真、最自然的状态。
![]() |
走了两三圈,可以感受到太阳的光芒更强烈了些,有点刺眼了,想到朱自清的文章《匆匆》,里边有句话大概是“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着”,很有意境的句子,是不是?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学习,太阳就那样地在我不知不觉之间从我的脸庞上溜走了,脑海中不禁想到了这么句“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着”,自我感觉很神奇,我怎么会想到这么美的句子,是不是曾经见过的,后来才知道确实是朱自清写的句子,大概是句子太美而印象深刻了,所以在不经意间,有了同样的情景,表达这种感觉的句子也会脱口而出。有一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去田地里,骑着车子,迎着风,听着耳边风在呢喃,心里又有个声音冒了出来――“且听风吟”,并不记得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是我自己造的吗?那我岂不是很厉害?网上搜了下,竟然搜到了,春上村树的处女作的中文名就叫做“且听风吟”,朴树的一首歌也叫做这个,好吧,我们想到一起去了😁,好骄傲诶。之后的某一天,灵感乍现,写了首诗,就用到了“且听风吟”:
“
微光
夜
很静了
月亮现了
街灯亮了
路上的行人也少了
空中有风
微冷
天上有星
一闪一闪
是互相眨着眼笑呢
还是
小嘴一张一合说着什么悄悄话呢
星星啊
看起来挨得很近
实际上距离甚远
一步两步三步四步
抬头望望天
你的目光温柔如那月
皎洁明朗灵动
低头看看路
影子追随着脚丫
不紧不慢地走着
挽不了你的衣袖
握不到你的温柔
那就牵着你的影子
那一路上
且听风吟
如此悦耳
――Yoyodi大顽童(我的笔名哦)
”
还有个清晨,看到朝霞呈“WIFI形状”散开,一大片,颇为壮观,另外,还有一群鸟儿在云边欢快地飞来飞去,于是很能感受到王勃的那句名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了,美哉美哉!美的景色,美的诗句。如果不曾亲眼见到这样的景象,也许就不能真正的感受这句诗的美了。
![]() |
![]() |
P.S.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
上午玩英语趣配音的时候,看到软件的首页推荐了一个关于雾霾的微视频,题目就叫做《你若晴天,便是安好》。作者在《趁,此身未老》里也提到了林徽因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于是,我把这篇日志的题目写成“你若晴天,便是安好”。
![]() |
最开始了解到阿Sam,是在刘同的一本书里,那本书的配图都是阿Sam拍摄的,感觉拍的挺好的,再后来,玩起了新浪微博,关注了刘同,知道他俩是很好的朋友,于是又关注了阿Sam的午夜场,看到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斯里兰卡,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文字写得不错,配图也好看,更喜欢的是他那种自由自在的旅途生活,很是向往。看完这本关于旅行的书,不由地想问:“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让眼睛看到不一样的色彩?是为了让双脚踏上不一样的土地?是为了开阔心胸长见识?还是为了逃离一种生活?我认为这本书的作者阿Sam喜欢旅行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时候读三毛的书,受到了三毛的旅行的感染;
2.兴之所起,一往而深:有时候只是想来一场旅行,说走就走,然后就热爱了
3.因为寂寞,想逃离失恋的城市
4.习惯――>喜欢
陈绮贞唱了一首歌,歌名就是《旅行的意义》,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个男孩不爱那个女孩了,所以离开,就是他旅行的意义。大概每个人想要离开一个人、一个环境,抑或一种生活模式的时候,都会想到旅行吧,把记忆撕成碎片,扔在旅行的途中,让身体的累缓解心中的伤痛,待回到那座城,开始新的生活。
其实,旅行一定要有意义吗?就像,我们做的很多事情一样,未必是有意义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想着多出去外边走走转转,可是到老了,反而会觉得旅行太累了,还不如安安稳稳地在家里种个花、养个草、喂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和家人一起待着。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