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哪些「最真理」的句子?
你听过哪些「最真理」的句子?
1、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为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钱鹤滩《明日歌》
2、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莫泊桑《一生》
3、
如果羡慕成功者的富贵,请别一味模仿他们富贵后的事,那些名牌表呀包呀酒呀车呀,都是他们富贵后的事,硬撑著模仿了,也只能图个穷开心而已。要模仿,就模仿他们富贵前的事,他们那些鹰般的探查,蛇般的专注,蚁般的搜括,蛹般的耐心,全是些风吹日晒,灰头土脸的事啊。
——蔡康永 《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4、
很多人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你看到他人的幸福,其实是你所向往的幸福,你看到他人的不幸,亦是你所恐惧的不幸。
——腐生:为什么当今很多人,钱也有,工作也好,但是却没有幸福感呢?
5、
在特大地震灾难面前,人类是如此的脆弱。对很多人而言,也许只是一分钟的时间,整个世界以及此前孜孜追求和不懈奋斗的所有一切,就顷刻间化为废墟,失去了全部的意义。在灾难面前,没有穷人和富人的区别,没有官员和民众的差异,唯一只有幸运与不幸的分别。事实上,只要主司地震的妖魔神奇地换个地点发作,现在也许就该是灾区人民为我们捐款了。换句话说,我们与灾区人民之间,乃至与世界虚无之间,所间隔的仅仅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新闻稿《活着,是一种信念》节选
6、
"生命共同体"的概念,其背后是一个普世价值观念:每一个人的不幸都与我们有关,每一个地方的不公正都是对我们的羞辱,每次对别人苦难的冷漠都是我们为命运自挖的墓地。
——钱理群《致青年朋友》
7、
现代的人往往不追求幸福,又或以为欲望的满足便是幸福。
——弗洛姆《爱的艺术》
8、
只要你愿意走进生活的深处,愿意去关注寻常人家的命运,就不会为了余华小说《活着》里的残酷故事感到惊讶了。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童话,一种是文学意义上的童话,另一种是政治意义上的童话。前者开头通常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而后者却是“不远了不远了......”
托·富勒:不知道该如何度过一生的普通人,总想进入天堂。
——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9、
在我年轻的时候,当房门响起敲门声时,我会很高兴,因为我想:“幸福就要来了。”但在往后的岁月,在相同的情形下,我的反应却变成了类似于害怕:“不幸终于到了。”
在年轻时候,我们误以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和有影响的事件会大张旗鼓地露面和发生。到了老年以后,对生活所做的回顾和考察却告诉我们,这些人物和事件都是悄无声息、不经意地从后门进入我们的生活。
只要我们还年轻,那么,不管人们对我们说些什么,我们还是把生活视为长无尽头而因此挥霍时间。在我们的青年时代,时间的步子慢悠得多,因此,在我们生命中的这最初四分之一时间里我们不仅感到极其快乐,而且这段时间也还是最悠长的。所以,这段时间留给我们最多的记忆;一旦需要,一个人讲起在这段时间的事情远甚于在这之后的中年期和老年期。就像在一年中的春天,日子是令人难受的冗长,在生命的春天,日子同样烦闷漫长。但在这两者中的秋天,日子却是短暂的,不过更加明朗、更加缺少变化。当生活临近结束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生活跑哪儿去了。
——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0、
中国老例,凡要排斥异己的时候,常给对手起一个诨名,——或谓之“绰号”。这也是明清以来讼师的老手段;假如要控告张三李四,倘只说姓名,本很平常,现在却道“六臂太岁张三”,“白额虎李四”,则先不问事迹,县官只见绰号,就觉得他们是恶棍了。
——鲁迅《华盖集》
11、
每一真理的反面也同样的真实。比如说,只有片面的真理才能形诸于言辞;事实上,以语言表达或思维的一切都只能是片面的,只是半个真理而已,它们都缺乏完备、圆融与统一。
——黑塞《悉达多》
12、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能坚持到最后的。
13、
譬如自己要择定一种口号——例如不买英日货——来履行,与其不饮不食的履行七日或痛哭流涕的履行一月,倒不如也看书也履行至五年,或者也看戏也履行至十年,或者也寻异性朋友也履行至五十年,或者也讲情话也履行至一百年。记得韩非子曾经教人以竞马的要妙,其一是“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鲁迅《华盖集》
14、
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曾国藩
人做事,应该像母鸡孵卵,锲而不舍,逐渐孕育出小生命;像燕子筑巢,永不歇息,逐渐使巢居牢固;像栽培树木,虽然看不见树木在成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忽然发现树木已经长大成材;像源源不断的泉水一样,昼夜不停,前面的凹地填满了,后面的泉水继续跟进,直至大海。
1、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为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钱鹤滩《明日歌》
![]() |
2、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莫泊桑《一生》
3、
如果羡慕成功者的富贵,请别一味模仿他们富贵后的事,那些名牌表呀包呀酒呀车呀,都是他们富贵后的事,硬撑著模仿了,也只能图个穷开心而已。要模仿,就模仿他们富贵前的事,他们那些鹰般的探查,蛇般的专注,蚁般的搜括,蛹般的耐心,全是些风吹日晒,灰头土脸的事啊。
——蔡康永 《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4、
很多人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你看到他人的幸福,其实是你所向往的幸福,你看到他人的不幸,亦是你所恐惧的不幸。
——腐生:为什么当今很多人,钱也有,工作也好,但是却没有幸福感呢?
5、
在特大地震灾难面前,人类是如此的脆弱。对很多人而言,也许只是一分钟的时间,整个世界以及此前孜孜追求和不懈奋斗的所有一切,就顷刻间化为废墟,失去了全部的意义。在灾难面前,没有穷人和富人的区别,没有官员和民众的差异,唯一只有幸运与不幸的分别。事实上,只要主司地震的妖魔神奇地换个地点发作,现在也许就该是灾区人民为我们捐款了。换句话说,我们与灾区人民之间,乃至与世界虚无之间,所间隔的仅仅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新闻稿《活着,是一种信念》节选
6、
"生命共同体"的概念,其背后是一个普世价值观念:每一个人的不幸都与我们有关,每一个地方的不公正都是对我们的羞辱,每次对别人苦难的冷漠都是我们为命运自挖的墓地。
——钱理群《致青年朋友》
7、
现代的人往往不追求幸福,又或以为欲望的满足便是幸福。
——弗洛姆《爱的艺术》
8、
只要你愿意走进生活的深处,愿意去关注寻常人家的命运,就不会为了余华小说《活着》里的残酷故事感到惊讶了。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童话,一种是文学意义上的童话,另一种是政治意义上的童话。前者开头通常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而后者却是“不远了不远了......”
托·富勒:不知道该如何度过一生的普通人,总想进入天堂。
——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9、
在我年轻的时候,当房门响起敲门声时,我会很高兴,因为我想:“幸福就要来了。”但在往后的岁月,在相同的情形下,我的反应却变成了类似于害怕:“不幸终于到了。”
在年轻时候,我们误以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和有影响的事件会大张旗鼓地露面和发生。到了老年以后,对生活所做的回顾和考察却告诉我们,这些人物和事件都是悄无声息、不经意地从后门进入我们的生活。
只要我们还年轻,那么,不管人们对我们说些什么,我们还是把生活视为长无尽头而因此挥霍时间。在我们的青年时代,时间的步子慢悠得多,因此,在我们生命中的这最初四分之一时间里我们不仅感到极其快乐,而且这段时间也还是最悠长的。所以,这段时间留给我们最多的记忆;一旦需要,一个人讲起在这段时间的事情远甚于在这之后的中年期和老年期。就像在一年中的春天,日子是令人难受的冗长,在生命的春天,日子同样烦闷漫长。但在这两者中的秋天,日子却是短暂的,不过更加明朗、更加缺少变化。当生活临近结束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生活跑哪儿去了。
——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0、
中国老例,凡要排斥异己的时候,常给对手起一个诨名,——或谓之“绰号”。这也是明清以来讼师的老手段;假如要控告张三李四,倘只说姓名,本很平常,现在却道“六臂太岁张三”,“白额虎李四”,则先不问事迹,县官只见绰号,就觉得他们是恶棍了。
——鲁迅《华盖集》
11、
每一真理的反面也同样的真实。比如说,只有片面的真理才能形诸于言辞;事实上,以语言表达或思维的一切都只能是片面的,只是半个真理而已,它们都缺乏完备、圆融与统一。
——黑塞《悉达多》
12、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能坚持到最后的。
13、
譬如自己要择定一种口号——例如不买英日货——来履行,与其不饮不食的履行七日或痛哭流涕的履行一月,倒不如也看书也履行至五年,或者也看戏也履行至十年,或者也寻异性朋友也履行至五十年,或者也讲情话也履行至一百年。记得韩非子曾经教人以竞马的要妙,其一是“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鲁迅《华盖集》
14、
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曾国藩
人做事,应该像母鸡孵卵,锲而不舍,逐渐孕育出小生命;像燕子筑巢,永不歇息,逐渐使巢居牢固;像栽培树木,虽然看不见树木在成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忽然发现树木已经长大成材;像源源不断的泉水一样,昼夜不停,前面的凹地填满了,后面的泉水继续跟进,直至大海。
© 本文版权归 古柳 Deserts-X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古柳 Deserts-X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12-23 13: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