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年度音乐报告
查看话题 >2016 年终唱片榜单揭晓 | The Year in Music
今年力图使自己的榜单跟主流榜单不同,但到最后发现喜欢的作品大家也都给了好评,所以是一脸的不高兴和无奈,You know what ? No One Deserves Happiness,哈哈。关于第一名的问题,给了Frank Ocean,他今年出了两张作品,虽说有《Endless》是一张视觉专辑,也算是新专辑《Blonde》的附带品,但一开始的时候却深得我心,但当我认真听完《Blonde》后,便开始无限循环。另外,我不喜欢大家拿某些音乐人去世说事,更重要的是今年去世的大多数人的音乐都不是我感兴趣的。( Vincent Greene )PS:除了第一名是 Frank Ocean 的《Blonde》外,其他唱片都不做排序。
Blonde Frank Ocean
男孩子也会哭,但我十几岁的时候几乎一滴泪也没流。意外的是那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段人生。很意外,对我来说,因为我现在的生活才是我小时候向宇宙祈求得到的。—— Frank Ocean 关于Frank Ocean的新专辑的消息在网上已经吵了将近一年了,一拖再拖,但乐迷们似乎非常买账,在经历了改名和推迟风波后,Frank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在临近作品发行的日子里,先给了我们一张视觉专辑,虽说视觉这个形式的意义不大,却也在网上理所当然的炸了。毕竟距离上一张正式专辑《channel orange》已经快四年了。Frank 算是主流音乐风潮中的一股清流,极具抒情和感染力的嗓音加上简洁精致的编曲在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里已经非常难得了,内敛也许是最能代表他的一个词。不需要再去纠结那些表白的歌词是唱给男生还是女生,我们也许都能从中找到安慰。专辑的封面是由曾经获得过透纳奖的著名摄影师Wolfgang Tillmans完成,并且Wolfgang Tillmans也参与到了视觉专辑的创意灵感上来。随着专辑一同发行的还有名为《Boys don't cry》的杂志,邀请了一众摄影师参与拍摄了跟音乐有关的照片,中国摄影师任航也参与其中,这本杂志不仅附送音乐,还有两个版本,有些人会注意到专辑的名字有的是Blond 而有的则是Blonde,其实都是对的,是针对男性和女性不同的选择,就像是他的性取向一样。新专辑合作的音乐人名单也十分眼,Radiohead吉他手,James Blake,Arca,Beyonce,Kanye West,Jamie xx, Kendrick Lamar等都参与到了这张专辑的制作中来。在开篇曲《Nikes》中,法海也致敬了A$AP,Pimp C和Trayvon Martin,用nikes寓意金钱,赤裸裸的揭露了现在拜金的社会现状。Frank的妈妈和弟弟也参与其中,《Be Yourself》里尽是妈妈的忠告和嘱托。这是一张值得反复聆听的作品。
Blackstar David Bowie
这世上很多人不相信这种事,有些人步入17岁,就忘了16岁的自己,我知道这终将成为故事,我们的照片会泛黄,我们会为人父母,但此刻,这一切尚未成为过去式,是现在进行式,这一刻你明白自己,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一刻,我发誓,我们就是永恒。 ——《壁花少年》 这世上最著名的先锋摇滚音乐人David Bowie去世了,走在了刚刚过完69岁生日之后,走在了刚刚发行了《Blackstar》之后,但他的音乐却走在了整个时代的最前面,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人。专辑上架的那一天,我在人民广场的地铁里,走在拥挤的人流中,在地铁上终于被他打动了。与癌症抗争了许久之后,终于还是被病魔带走了,但你听到他的音乐和看到他生前最后一个MV时,很难觉察出来,巨星的成名和陨落本身就是传奇。格莱美和全英音乐奖的舞台上,不同形式的悼念活动虽然褒贬不一,但是都是值得肯定的。还记得我在看《壁花少年》这个电影的时候,艾玛扮演的少女珊和查理、帕特里克在隧道里释放自己的青春和友谊的时候,他的那首Heroes想起来了,愿你如海豚般畅游,享受波涛汹涌,在这个丑陋的世界里,成为不朽,我想 David Bowie 自己做到了。抛开情怀看这一张作品,先锋的影子依然咄咄逼人,Avant Jazz、Blues等风格转换自如,整张专辑氛围基调独特诡异,令人赞叹。
Spiral Puce Mary Puce Mary
这张作品,算是今年的一大惊喜,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女性音乐人Puce Mary(本名Frederikke Hoffmeier)做出了今年这张充满工业气息的,极具黑暗和侵略性的声音作品,将她本人带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如同动物般嘶叫的声音立刻让听者陷入一种不安的情绪之中,强烈的敲击声配合着粗粒的机器声造就了整张作品的基调,被刻意模糊化的人声仿佛更加重了这些不安,让人无法控制周围的一切,陷入其中。声音实验家在Frederikke Hoffmeier身上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她的音乐让人想到了一步科幻电影《太阳浩劫》,尤其是专辑最后一首《Slow Agony Of A Dying Orgasm》气质尽显,简直精彩至极。喜爱科幻的朋友们,也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Phase Zero Morgan Delt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矶的 Morgan Delt 虽然才发行了第二张作品,但其音乐风格和成就却早就令人瞩目不已。今年的这张作品出了黑胶、磁带,CD不同版本,乐迷们也是一片支持,早就销售一空。加州西海岸强烈温暖的日出,让一切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这是致命的金色,它会侵蚀你的肌肤,让你彻底融化在这其中。美妙的音调加上柔化了的吉他声,比第一张作品更加彻底的迷幻氛围让人无法自拔。
III Moderat
前段时间虾米推出了“你的虾米,独家记忆”的数据统计活动,惊讶的发现,自己在2016年听得最多的一首歌竟然是来自 Moderat 在2009年发行的同名作品中的《A New Error》,同时 Moderat 也是我所有试听音乐人排行榜第二名,对此我并不是特别惊讶。在大学期间,第一次听到了他们的音乐,晚上跑步的时候总是《II》里的作品不断循环,毕业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时候会帮朋友找Runway的音乐,而他们也是我力推的音乐人。他们的音乐也成为了路易威登2016春夏大秀的秀场音乐,亚裔粉发模特 Fernanda Ly 以一袭未来科幻世界的look为大秀开场,酷感十足。相信大家也在电影《双面劳伦斯》里听到过他们的作品。几年了,他们的音乐依然是我播放列表里的前三名。今年发表的这张作品《III》名字似乎是要做一个系列,封面还是代表性的手绘插画。不少朋友反映听完之后略感失望,但依然阻挡不了他们进入年终榜单。精妙的节奏和流行化得唱腔会在第一秒就调动全身的细胞,简直是上班要迟到人的利器。不多说了,赶紧抖腿!
The Waiting Room Tindersticks
2016年年初,Tindersticks意外的发行了一张新作,很高兴也很担心,年初就发新作,会不会在后面一整年的时间里被众多其他的作品淹没。转眼已经是年底了,这张 Chamber Pop 风格的作品不仅没有黯淡下来,反而成为了众多媒体年终榜单的常客,让人激动万分。Tindersticks在Chamber Pop的音乐世界里已经走过了20多年了,虽然现在不如 Goldfrapp、Lana Del Rey、Antony and the Johnsons、Belle and Sebastian等这些音乐人红,但依然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里最坚持不懈和最值得回味的音乐标杆。很多人会疑惑Chamber Pop这种音乐风格现如今发展的怎么样了,为什么很多音乐人都可以成为Chamber Pop。其实到现在几十年的发展,Chamber Pop已经从一开始的严格意义上的加入众多古典弦乐元素,拥有精致干净的编曲和优美的旋律的室内流行乐演变成了多元化的音乐尝试风格,更加开放和自由。但Tindersticks始终坚持八九十年代最初的那种风格走到了今天。乐队人员也是经历了数次变动,但好音乐不受这些影响,至今仍历久铭心。12年那张《The Something Rain》让人印象深刻,深沉,忧伤、浅浅的呢喃和萎靡的氛围打动人心,随后在13年,他们又出了一张翻新作品。我们都是忧伤的人,我们都在等待自己的解药,Follow Me那忧伤美好的口琴声让人心伤,奠定了整张专辑的基调。
Too Many Voices Andy Stott
英国曼彻斯特音乐人 Andy Stott已经在 Dub Techno和 House 的路上深深耕耘了好多年,并且备受推崇。2006年的首张作品《Merciless》凌冽的鼓点和吉他声是他探索的最初形式,随后在2008的作品《 Unknown Exception》奠定了其以后发展的基调,不得不说的就是 2012的《Luxury Problems》,真正使得其声名远扬,无数高级时装秀场上的音乐都是出自这张作品里。很早就就读音乐学院的 Andy Stott 与其音乐老师 Alison Skidmore 一起呈现了这张作品,里面缥缈的女声就是来自她,Andy将她录制的一些声音片段做了拼图和叠加,深邃缥缈令人无法自拔,收获了Resident Advisor、Pitchfork等众多知名媒体的一致好评,登上多家年终榜单,至今仍是最好的一张作品。2014年的某一个下午,刚刚结束了工作的我,从楼梯上走下来,抽着烟,走到了家乐福里,在买洋葱的地方停了下来,听到了《Faith in Strangers》,那个时候的心境真的跟标题一样,让人不堪回首。时至今日,还能记得。今年的这张《Too Many Voices》充满了很多奇妙的古典和音色,更具实验性,弱化了节奏,更加有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这一张失望了。要说最正统的Dub Techno,他在12年的那张已经成为顶峰之光了。封面上四位芭蕾舞者后倾着身体,令人印象深刻。
Blood Bitch Jenny Hval
一直在音乐上不断探索的挪威奥斯陆声音艺术家 Jenny Hval 今年为我们带来了新作,几乎张张都在变化的 Jenny Hval这两年势头猛烈,2014年的那张和Susanna合作的《Meshes of Voice》让他收获了多家媒体的赞誉,随后一年的《Apocalypse, girl》实验的脚步更进一步,而今年的这张新作第一次有了故事性的构思,也是迄今为止其最个人最完整的也是最有虚构性质的一张作品,节奏和旋律上更为的流畅和饱满。来源于70年代恐怖影片的虚拟形象,Blood Bitch更像是不同女性的一个形象投影,他们可以是吸血鬼,可以是母亲,可以是几女,也可以是你的爱人和你的梦中形象。
Will Julianna Barwick
出生在美国路易安娜州的 Julianna Barwick 已经发行了7张音乐作品,受到了Pitchfork等媒体的广泛好评,11年的《The Magic Place》和13年的《Nepenthe》作品均备受赞誉,氛围的营造和缥缈的人声一直是她最出色的地方,让人想到了同是做氛围音乐的 Grouper,但他们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幼年时期钢琴教会唱诗班的影响为她奠定了音乐的基础,有着敏锐感受的她经历了很多令人悲欢离合的记忆,这些都是一开始其创作的力量源泉。人声一直是其音乐的主线,在《The Magic Place》里,如群山回荡的人声,有时候甚至扭曲的难以辨认,一种莫名的空洞感营造而来。我不能说她的音乐是属于自然的,像是 Grouper在旷野中,在山谷中听,似乎更能找到共鸣。但 Julianna Barwick 的音乐更多的是属于一个抽象的幻象世界,就像是封面上的镜子一样,虚虚实实难以捉摸。
For Those of You Who Have Never Huerco S.
美国音乐新人 Huerco S.时隔三年带来了他第二张作品,弱化的合成器音效在一片迷雾般的氤氲氛围中缓缓开来,企图在反复的循环和变化中让人忘记时间的存在,就像是知名音乐厂牌Silent Season的变色体,但来的更为粗粝有趣。整张作品非常的饱满富有层次, Huerco S.在2013年那张《Colonial Patterns》之后,游历了欧洲,底下俱乐部那些梦幻的舞曲是他的灵感来源,他曾经在Opal Tapes旗下发行过作品,要知道Opal Tapes的风格和现在的他几乎是天差地别。在早期的舞池熏染后,Huerco S.选择了逃避,那些让人身体抖动的音乐并不能长久的留存,在一阵狂舞后的寂静是最令人不安和伤感的。但《For Those of You Who Have Never》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也并不是单纯的意识流的催眠,用旋律和合成器的音色制造着不同的音乐片段,是舍弃节奏的代表鼓点,而不是放弃节奏。
Love and Hate Michael Kiwanuka
2016年BBC年度之声冠军获得者,Michael Kiwanuka 一开始就在备受赞誉中开始音乐生涯,他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符的嗓音,动情,真挚,soul、bluse、jazz等老派音乐信手拈来,而这也正是其成名的起点,是那种咖啡馆书店或是在圣诞节的单身夜晚里会播放的歌曲。不过那都是2012年的事情了,四年之久,可以有多少改变,我想 Michael Kiwanuka 这张新作可以告诉你,如何踩着前人的步伐继续前进,并且让人惊喜。开篇第一首,Cold Little Heart 徐徐渐进的弦乐和冰冷的钢琴做铺垫,荡气回肠的人声让音乐犹如诗歌般来袭,失真的吉他声和合成器的运用都精彩至极,Michael Kiwanuka 的野心可见一斑。
2845 Convextion
不知大家在 Convextion 的第二张作品里找到了2845年后的感觉没有。百年之后的想象,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科幻世界的喜爱,本名为Gerard Hanson的美国音乐家在2016年,用这张专辑让许多人叫好。冗长的氛围铺垫差点就让这张作品流失了。非常适合高级时装秀的秀场。Convextion 隶属于德国柏林的 a.r.t.less 厂牌旗下,像Darko Esser,Don Williams,Fanon Flowers等优秀的音乐人都隶属于a.r.t.less。
Channel the Spirits The Comet is Coming
天空中闪现一团拖着尾巴的火焰,那美丽的磷光照耀颜控,那是彗星来了,似乎要创造新世界。毫无疑问,来自英国伦敦的的 The Comet is Coming 的这作品是非常出彩的,提名英国一年一度的水星音乐奖,也算是对其最大的肯定,要知道一直以专业著称的水星音奖几乎是所有音乐奖中数一数二的。电子乐的形式,爵士的精髓,迷幻的专辑封面,纷繁复杂,可圈可点,想法是非常有创意的,但彗星来了,声势浩大,却始终差一口气。
22,A MIllion Bon Iver
Bon Iver 2011年以同名专辑一举成名,迷人的真假声,充满梦幻的编曲都让人难以忘怀,时隔五年之久,Bon Iver 带着《22,A Million》来了,一切都是那么特别,从歌曲的名字,到复杂的专辑封面的设计或是仿佛是故障导致的断断续续都让人捉摸不透,那个唱着温暖歌曲的美国大叔哪去了。电子音效的强势加入,原声吉他、萨克斯和弦乐的混入,让一切如此抽象,极具实验氛围。但这一切往往是矛盾的,现在Bon Iver 没有刻意的迎合主流试听体验,而是玩起了声音实验。
Hopelessness Anohni
Anohni 以自己的本名发的这张作品,今年提名了水星音乐奖(他本人已经获得过提名并且也拿过奖了),也收到了众多媒体和乐迷的欢迎,Anohni 自己独特的歌剧式的阴柔唱腔在电子流行的编曲中相互碰撞,严肃的歌词探讨了现在很多的社会发展问题,混合起来很有趣。但这一切显得有限过于注重形式,口水话的问题依然被拿出来探讨,身为变性人的他本身就是问题的中心,虽然想法很有心意,但也有些让人无法买账,整体上不错,但也没有那么精彩。
A Moon Shaped Pool Radiohead
别走好吗,别走,行尸走肉般活着,我只是消磨时光,你精巧的双手,你疯狂似小猫的微笑,你别走,别走,唯有真爱可以等待。 ——True Love Waits Radiohead 的回归多少让人惊喜。黑暗晦涩的旋律和节奏,温柔的嗓音唱出令人难以捉摸的歌词,合成器的运用已经到达了纯熟的地步,吉他等弦乐的加入让人感觉到了一丝丝古典的韵味在里面,着实令人惊喜。这一次Radiohead 将氛围营造的很出色。在里面最真挚的感情却是他们最不能忽视的音乐主旋律,让人神伤令人心痛。对于他们,我相信已经无需再介绍了,这几年他们也在音乐的方方面面上做了很多的尝试。
The Glowing Man Swans
从2012年的《The Seer》(至今最好的作品)到2014年的《To Be Kind》再到今年的《The Glowing Man》两年一隔的发行时间,让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大家的视野,Swans已经走过了30多年,作为元老级别的乐队他们启发了像是Nirvana、Kurt Cobain这样的乐队和音乐人。用粗粒的狂躁声狠狠地敲打着我们的耳朵,从工业革命到后朋克,在到现在如今被大家误标榜的后摇,Swans在本质上还是属于器乐摇滚,实验的气氛在他们的神伤从未缺少。动辄十几分钟几十分钟的歌曲也让有些乐迷惊讶。这张作品并不是他们这两年最好的作品,但是我们再次看到Swans用他们源源不竭的灵感创作着,老树换新牙,并且冲到了主流大众的视野内,让人欣喜。
Third Law Roly Porter
年终遗珠,名为第三定律的这张作品,用瞳孔预示宏大的宇宙,非常精彩!
© 本文版权归 Vincent Green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