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析红楼:从林如海的家底可探林黛玉的嫁妆 二

二、 林如海的官职: 巡盐御史的官有多大?两淮的盐政使都是从三品。巡盐御史从中央外派两淮巡查,带本来品级出巡,也就是说林如海的官级是从兰台寺大夫中论起。兰台寺是什么衙门?许多网友说是最高检察院,当不十分妥帖,因为兰台寺不仅有检察作用,还有弹劾各级官吏的作用。貌似中纪委更贴切些,而兰台寺大夫,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主任或副主任的级别。这样便于大家理解。 兰台寺大夫汉朝官职,位列三公,在汉朝是一品大员。当然大夫也分级员,原则上不会低过正三品,否则无以弹压从三品的盐运使。康熙年间由巡盐御史改置,以总督、巡抚兼任,则意味着此时的“巡盐御史”这个等级盐政的官品是一二品。高阳先生考证过,康乾时期的巡盐御史都是红顶子。红顶子则至少是从二品官。从二品以下都是蓝顶子,再后面还有水晶顶等乃至金属顶子。从蓝至红,是个很明显的层阶差别。 也就是说林如海最低也是从二品,正二品甚至从一品的可能性则更大一些。那么从二品官有多大呢?薛家进京时,薛姨妈的哥哥王子腾(王夫人的哥哥)升任擢九省统制,这只是从四品官,没什么实权,到最后升任九省都检点,方是正四品,才有些实权,府内上上下下已经乐翻天了。贾政的工部员外郎基本就是个五品或从四品的半闲职,没什么实权。抛开巡盐御史不谈,林如海之前的兰台寺大夫不仅品级高且是极有实权的职位。有权则意味着有势,林如海虽然族亲少,但侯门五代的故旧势力想必不弱,否则也不会得了这天下第一大肥差,并且,当时林如海任巡盐御史时只有四十岁。王子腾升至从四品时,王夫人已经已经四五十岁,她的哥哥当五十左右了。贾政彼时也年将半百,仍旧是工部员外郎。 称呼林如海年轻有为,并不过分。三十多岁已居高位要职。 三、 林如海的收入: 从乾隆年间孙鼎臣的奏章中可得知,盐税占清朝GDP的四分之一,而两淮盐税又占全国盐税的一多半,一般在15%在20%左右。在国家经济命脉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所以巡盐御史不仅是天下第一大肥差,更是第一要差。 按乾隆年间两淮盐政的税收算,基本维持在每年五百万至八百万之间,那么仅火耗一项,盐科收入每年就有五十万至八十万。难怪俞平件先生考证,雍正年间废火耗,改养廉银子时,盐政一年的养廉银子就有二十万之多。对照前面,一个亲王一年才一万银子俸禄。 这个差事有多肥美,皇帝心里很门清。所此,康熙年间曾分别让江宁织造曹家与苏州织造李家轮流当过一年巡盐御史,凡四次,主要为补他们接驾康熙南巡落下的几百万亏空。 正因太肥,巡盐御史往往以一年为期,之后可以轮职过去,但是否有连续两年三年甚至多年者,不得而知,望乞有考证者赐教。想来小说中林如海在此一职上连任多年,自黛玉五岁,林如海病逝时,黛玉大约十岁(将来我会另文推论几人年纪),约五六年巡盐御史?大概曹公只想说明林如海家财富可观吧。 “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说明林家四世侯爵没怎么分财产过,所以财产更加集中。 那么金陵四大家里为何没有林家?原因很简单,林家是姑苏人氏,根本不在金陵,而明末清初江浙一带多数的显赫大族多在姑苏。高阳先生在写胡雪岩时曾说过,“苏州的大官及世家大族为江南最多”。如此说来,倘若说姑苏,只怕就不只四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