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
很久没有因为一部电影泪目了。《血战钢锯岭》这部在豆瓣8.8分的电影做到了。
影片讲述了1945年美日双方冲绳岛战役中医疗兵戴斯蒙德靠自己坚定的信仰,不带武器上场,单靠自己的绵薄之力,英勇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
戴斯蒙德,一个瘦得像玉米杆的小伙。腼腆老实,和姑娘表白都那么俗套,活脱脱的直男癌,却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凭着自己善良的救人之心,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选择服兵役。而信仰基督教的他却又执拗地始终不肯持枪。在兵营里因为如此,被大兵欺负,被长官教训。最后因为自己执着的信仰被送上军事法庭。他的父亲曾是一战士兵,深知其中利害,靠自己的力量让儿子走出军事法庭,走向钢锯岭。
这部电影展现了老美对抗日题材的精准发挥没有美化战场,没有粉饰死亡,没有展现飞虎神鹰般夸张的技能,没有将日本人妖魔化,愚弄化,完全是以第一角度去展现战争。老美有钱,自然少不了强大的卡司阵容。铺天盖地的硝烟战火,镜头拉近便是喷火器火蛇吞噬着敌方。机枪,火箭筒,手榴弹,焦黑枯木什么的自然也少不了。这部剧要是3D,4D的话估计把人能震死。美国人聪明在大场面的渲染中还夹杂着很多的细节描写。有战前,上一场战役幸存者眼神中的绝望,恐惧,空洞,死者碳黑脸庞的特写,也有战争中被炸断双腿的人的惨痛呻吟,士兵害怕向前的哭泣。一幕幕一面面都让人触目惊心。影片以钢锯岭一战为主线,开头倒叙主人公童年生活,期间插叙主人公坚持信仰的缘由(因为童年的过失,因为父亲战争阴影后的暴躁)。在兵营里,教官教训士兵的镜头玩了一把小幽默;战前戴斯蒙德与妻子爬山玩了一下小浪漫。此后观众心情一直是忐忑的,紧张的。好的影片不做作,一切以真实为主。影片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两三次的惊悚效果:在战场突然诈尸坐起来的人,地道里悬梁自尽的日本兵,信号弹绿色镁光照耀下日本人狰狞的脸都让人肾上腺素爆发。
抛开手法,影片的主旨也值得称道。战争向来不是你死我亡的搏斗,而是国家捍卫主权所做出的不得已的决定。最让人感动的是主人公对自己信仰的坚持。信仰让他在战友、长官嘲讽,殴打,甚至被送上军事法庭的情况下,坚持不持枪。是的,他不要看到杀戮。信仰让他在大部队撤退后,以自己的力量,以“再救一个人”的信念,在血槽空空的情况下独守钢锯岭,硬是救下75人。戴斯蒙德在剧中形象三次得到生化。第一次是黑夜来临,他问上帝他该怎么做,请求上帝告诉他答案时,听到战友呼救后毅然站起来,戴上钢盔,冲向战争腹地;第二次是第一场战役结束后,清冽的水冲洗身体,那一刻不就是他灵魂升华,圣洁的时刻吗?第三次是士兵用担架绳索将他送下山崖时仰视镜头对天空的特写,又一次的灵魂升腾。圣洁光环就这样戴上了。关于战争要不要让女人走开呢?这部影片又以主人公入狱后,妻子探监过程对他的激励鼓舞告诉我们不是的。要不戴斯蒙德为什么躺在担架上还念念不忘遗失的妻子送给他的Bible呢?影片最后也暗暗透露,不同人和民族之间的信仰是不同的。日本人在大河文明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下,在战败后还不忘最后献身前多取几个人头,首领也不忘来个光荣的切腹自尽。这种顽强的不屈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139分钟,并没有让人感觉疲倦。反而是片尾真实人物采访的那一刻泪目。当然再好的影片也有槽点,我就不啰嗦了。总之,这部影片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