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外记48: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三藏道:“世间事惟名利最重。似他为利的,舍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尽忠,也只是为名,与他能差几何?”
(见《西游记》第48回)
——唐僧很谦虚。在艰苦卓绝的取经大业中,唐僧冒着生命危险,并不为个人私利,即便图得一个名声,也令人尊敬,非一般人的奋斗可以比拟。他的反思自问,因此更显震撼。
名利之事,大致有两个层次。一般就是为自己、为家族争取好的生活条件,只要不违法乱纪,也无可厚非。较高层次是“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个境界属于唐僧等少数人。
作为一种“号召力”,名利之事本身并不坏。历史上很多获得大名大利的人,都是咱们楷模,因为他们背后有道德支撑。他们的名利与普罗大众的幸福紧密相关,并不那么私人化。所以,在看待这些人的时候,通常是放在英雄的地位,可以仰望。
当然,更多的获得大名大利者,被视为坏人、恶人。但这些人并没有败坏名利,他们只是因为拥有名利,而更深刻地败坏了自己而已。
在此,不妨将名利视为目标和工具。达成名利这个目标后,名利就成为人的工具。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当名利成为一个人的工具时,这个人已经很成功了。如何运用名利,决定他的现实价值乃至历史地位。
名利,是中性的。追求它,获取它,利用它,都是人的事。甚至可以说,名利其实就是人集体创造出的一种虚幻的东西。
比如赛场上的那个奖杯,并不值钱。但大家都在争取它,因为它代表名声、荣誉。至于拿回去能否装水盛米,则不在考虑中。这个奖杯作为名利的代表之一,就是人的集体创造物。目的是号召大家按照某种规则动起来。应该说,追求这个奖杯能给追求者和广大观众带来快乐,意义很积极。
但更多的名利是被高度利益化的,不仅是一个奖杯的意义。求得它,即求得巨大利益。这一点在商场官场体现特别显著。围绕巨大名利产生无数悲惨故事,不但败坏了拥有名利的人,连名利本身都被败坏了。这是错误的。
难道高高在上的佛不代表一种巨大名利吗?那个位置连皇帝都不能比呀!咱能说那个名利不美好吗?
唐僧追求的,正是这个。但他居然将自己比作过通天河做买卖的百姓,只是因为他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表现的是谦卑而已。一旦达到,他所拥有的名利照样是美丽的。真实的唐僧,是作为高僧大德、著名学者,而确立现实价值和历史地位的,也非常美好,值得敬仰、膜拜。所以,咱不能否定名利。没有名利的吸引力、号召力,世人可能如一潭死水呢!
只要将对名利的追求,限制在道德伦理许可的范围,就是好的。如果能达到“计天下利、求万世名”的境界,那就更值得赞叹。南怀瑾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并且他在讲述中国文化的时候,提及很多类似的人,都值得仰慕。
在咱看来,达到这个境界的人,首先都有一颗唐僧般谦卑的心,同时还怀有一点佛家的慈悲。唯有如此,他们才不被名利所动,而能动了名利。名利为他们而生,他们不为名利而活。
(见《西游记》第48回)
![]() |
感谢pixabay提供美图 |
——唐僧很谦虚。在艰苦卓绝的取经大业中,唐僧冒着生命危险,并不为个人私利,即便图得一个名声,也令人尊敬,非一般人的奋斗可以比拟。他的反思自问,因此更显震撼。
名利之事,大致有两个层次。一般就是为自己、为家族争取好的生活条件,只要不违法乱纪,也无可厚非。较高层次是“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个境界属于唐僧等少数人。
作为一种“号召力”,名利之事本身并不坏。历史上很多获得大名大利的人,都是咱们楷模,因为他们背后有道德支撑。他们的名利与普罗大众的幸福紧密相关,并不那么私人化。所以,在看待这些人的时候,通常是放在英雄的地位,可以仰望。
当然,更多的获得大名大利者,被视为坏人、恶人。但这些人并没有败坏名利,他们只是因为拥有名利,而更深刻地败坏了自己而已。
在此,不妨将名利视为目标和工具。达成名利这个目标后,名利就成为人的工具。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当名利成为一个人的工具时,这个人已经很成功了。如何运用名利,决定他的现实价值乃至历史地位。
名利,是中性的。追求它,获取它,利用它,都是人的事。甚至可以说,名利其实就是人集体创造出的一种虚幻的东西。
比如赛场上的那个奖杯,并不值钱。但大家都在争取它,因为它代表名声、荣誉。至于拿回去能否装水盛米,则不在考虑中。这个奖杯作为名利的代表之一,就是人的集体创造物。目的是号召大家按照某种规则动起来。应该说,追求这个奖杯能给追求者和广大观众带来快乐,意义很积极。
但更多的名利是被高度利益化的,不仅是一个奖杯的意义。求得它,即求得巨大利益。这一点在商场官场体现特别显著。围绕巨大名利产生无数悲惨故事,不但败坏了拥有名利的人,连名利本身都被败坏了。这是错误的。
难道高高在上的佛不代表一种巨大名利吗?那个位置连皇帝都不能比呀!咱能说那个名利不美好吗?
唐僧追求的,正是这个。但他居然将自己比作过通天河做买卖的百姓,只是因为他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表现的是谦卑而已。一旦达到,他所拥有的名利照样是美丽的。真实的唐僧,是作为高僧大德、著名学者,而确立现实价值和历史地位的,也非常美好,值得敬仰、膜拜。所以,咱不能否定名利。没有名利的吸引力、号召力,世人可能如一潭死水呢!
只要将对名利的追求,限制在道德伦理许可的范围,就是好的。如果能达到“计天下利、求万世名”的境界,那就更值得赞叹。南怀瑾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并且他在讲述中国文化的时候,提及很多类似的人,都值得仰慕。
在咱看来,达到这个境界的人,首先都有一颗唐僧般谦卑的心,同时还怀有一点佛家的慈悲。唯有如此,他们才不被名利所动,而能动了名利。名利为他们而生,他们不为名利而活。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