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选择等死模式,还是「作死」模式?丨来信
常常收到小伙伴们的来信,与我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我决定每个周五,为你提供“经济学+”的新视角。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都可以+到经济学的思维中。欢迎来信7dian@jane7.com。
七姐,希望你能看到我的求助。
不知不觉又到了年末,冬至一过,上海猝不及防地开启了刺骨模式。我总是特别讨厌或者说害怕冬天,在所有辞旧迎新的时刻,一无所成的感受会特别明显。2016年只剩下不到一个月了,每天下班路上我看着路上形形色色的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我很努力地想要每天回家看会书,学习点新的东西,可是脑子好像被浆糊黏住了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太冷的原因。书摆在面前,看着看着就走神了。
2014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就进了现在的公司。工作不太忙,也存了一点钱,但是感觉一直在做重复性的工作,能力没有太大的进展,我真的很焦虑。有时候也想给自己定个高一点的目标,可是我知道肯定达不到,我的拖延症很严重,又很贪心,想要的东西好多好多,也想追求更精彩的人生,但是又担心女孩子是不是不应该让自己压力太大......
我实在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且这种焦虑已经影响我的生活了。其实现在这样稳定的生活,可能也是别人所羡慕的,七姐你说呢?
Jo你好,
曾经跟一个工程师朋友聊天,ta说,“你们学经济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太重视“机会成本”和“投资回报率”。世界上很多大大的精彩,都不是依赖于我们理性的计算可以得出。你们那些花里胡哨的测算表格都依赖于历史数据,但我更关心未来。”
我从来不是个安分的人,常跟朋友开玩笑说,是「作死」的节奏。给我写信,相信你也大致能猜出会得到怎样的答案。
但我还是想,仔细地把这个思考的过程跟你分享。
1. “等死”的状态和“作死”的意义
我的大学时代有一位传奇教授,他曾经在课上云淡风轻地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一开始就停留在二楼的人,和一个登上十层楼顶的人再选择回到二层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这句话和他当时儒雅的微笑,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中。
生而为人,除非一直选择停留在“等死”的状态,都得经历一番“作死”的折腾。
什么是等死模式呢?
曾有人这样描述: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
我们算来算去,可能都妄图算清楚自己的这份折腾,会不会影响自己所在的二楼,从而干脆不再向上看风景,一屁股坐在了原地。
有人说:我们不是因为老去而停止折腾,而是因为停止折腾而老去。主动选择和被动接受是有巨大差别的。
还记得《天龙八部》中著名的珍珑棋局吗?那次虚竹一战成名,一枚“弃子”,一招“作死”,却破了几十年无人可解的棋局。
穿透“作死”,主动找寻我们自己生命的自洽,这本身就是意义。
02. 探索之旅:如何穿透“作死”
那么如何从稳定却乏味的套子中挣脱出来呢?我想与你分享一本我正在读的《U型理论》。
书中提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希望“穿过针眼”,我们至少要面对和处理三种内部拒绝的声音。每完成一层拒绝,就像穿越了一层严酷敌军的封锁线,进入了更深的疆域。
* 第一个敌人:封锁了通往开放思维的大门,它叫“判断之声”(Voice of Judgement,简称VOJ) 。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旦你开始作评价,你的思考就很容停止。因为你的大脑会收到一个舒适的信号——嘿,我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结论判断。就好像我们将一件物品收纳归位后,就放松下来一样。
然而,这种大脑的休假,恰好关闭了我们继续探寻真相的开关,更多创造力也被关在了外面。
当我们更多地以他人已有的金钱、职位、成就来判断自己,我们失去的是自己的寻宝图。
* 第二个敌人:封锁了通往开放心灵的大门。我们称之为“嘲讽之声”(Voice of Cynicism,简称VOC) ,也就是批评、冷漠、怀疑等各种疏远情感的活动。
曾遇到一件小事,当时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那时在一个过街天桥上,一位满身名牌的年轻女子带着她尚且年幼的儿子路过,一个售卖日用百货的中年女子正带着小女儿做生意。
小男孩看到小女孩时,是纯真灿烂的笑;而名牌女子看着摆摊女子,却是满眼嘲讽。
开放的反面,是设限;我们心灵最大的限制,正是“我”本身的这个限制。你眼中认为别人对你的轻视,也是你心境的镜子。
换个角度,如果你是你眼中功成名就的人,你会选择接纳和信任现在的你,还是嘲讽自己?
* 第三个敌人:封锁了通往开放意愿的大门。最后,我们来说说“恐惧之声”(Voice of Fear,简称VOF) 。
它阻止我们放弃已有的东西,维护着原来的我,可以表现为害怕失去经济保障、害怕被排斥、害怕被嘲笑以及害怕死亡。
现在你最焦虑的原因,看起来也是一种恐惧,害怕没钱,害怕没别人混的好,害怕着一切比你好的东西。
可是,害怕不仅会拉开你和希望的距离,还会带来屈服。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是罗斯福总统就任美国总统时,最经典的一句话。那时,正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最后,他带领美国人民重回辉煌的武器,叫做信心。
U型理论中也提到,“因为唯有放弃小我和生成大我,克服了未知的恐惧,方能迈进一个新世界。”
你想,就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的能力边界和他以外的能量,还是九牛一毛。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去折腾。
我们的怀抱有限,但张开,却可以拥抱整个世界。
- 晚安 -
零基础股票入门学前班下周开课,欢迎扫码加入直播间。
昨天报名超值|民工君带你买对成长股的小伙伴,可以看支付宝群里的提示,这个讲座你们免费听的。
![]() |
七姐,希望你能看到我的求助。
不知不觉又到了年末,冬至一过,上海猝不及防地开启了刺骨模式。我总是特别讨厌或者说害怕冬天,在所有辞旧迎新的时刻,一无所成的感受会特别明显。2016年只剩下不到一个月了,每天下班路上我看着路上形形色色的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我很努力地想要每天回家看会书,学习点新的东西,可是脑子好像被浆糊黏住了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太冷的原因。书摆在面前,看着看着就走神了。
2014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就进了现在的公司。工作不太忙,也存了一点钱,但是感觉一直在做重复性的工作,能力没有太大的进展,我真的很焦虑。有时候也想给自己定个高一点的目标,可是我知道肯定达不到,我的拖延症很严重,又很贪心,想要的东西好多好多,也想追求更精彩的人生,但是又担心女孩子是不是不应该让自己压力太大......
我实在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且这种焦虑已经影响我的生活了。其实现在这样稳定的生活,可能也是别人所羡慕的,七姐你说呢?
![]() |
Jo你好,
曾经跟一个工程师朋友聊天,ta说,“你们学经济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太重视“机会成本”和“投资回报率”。世界上很多大大的精彩,都不是依赖于我们理性的计算可以得出。你们那些花里胡哨的测算表格都依赖于历史数据,但我更关心未来。”
我从来不是个安分的人,常跟朋友开玩笑说,是「作死」的节奏。给我写信,相信你也大致能猜出会得到怎样的答案。
但我还是想,仔细地把这个思考的过程跟你分享。
1. “等死”的状态和“作死”的意义
我的大学时代有一位传奇教授,他曾经在课上云淡风轻地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一开始就停留在二楼的人,和一个登上十层楼顶的人再选择回到二层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这句话和他当时儒雅的微笑,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中。
生而为人,除非一直选择停留在“等死”的状态,都得经历一番“作死”的折腾。
什么是等死模式呢?
曾有人这样描述: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
我们算来算去,可能都妄图算清楚自己的这份折腾,会不会影响自己所在的二楼,从而干脆不再向上看风景,一屁股坐在了原地。
有人说:我们不是因为老去而停止折腾,而是因为停止折腾而老去。主动选择和被动接受是有巨大差别的。
还记得《天龙八部》中著名的珍珑棋局吗?那次虚竹一战成名,一枚“弃子”,一招“作死”,却破了几十年无人可解的棋局。
![]() |
穿透“作死”,主动找寻我们自己生命的自洽,这本身就是意义。
02. 探索之旅:如何穿透“作死”
那么如何从稳定却乏味的套子中挣脱出来呢?我想与你分享一本我正在读的《U型理论》。
书中提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希望“穿过针眼”,我们至少要面对和处理三种内部拒绝的声音。每完成一层拒绝,就像穿越了一层严酷敌军的封锁线,进入了更深的疆域。
![]() |
* 第一个敌人:封锁了通往开放思维的大门,它叫“判断之声”(Voice of Judgement,简称VOJ) 。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旦你开始作评价,你的思考就很容停止。因为你的大脑会收到一个舒适的信号——嘿,我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结论判断。就好像我们将一件物品收纳归位后,就放松下来一样。
然而,这种大脑的休假,恰好关闭了我们继续探寻真相的开关,更多创造力也被关在了外面。
当我们更多地以他人已有的金钱、职位、成就来判断自己,我们失去的是自己的寻宝图。
![]() |
* 第二个敌人:封锁了通往开放心灵的大门。我们称之为“嘲讽之声”(Voice of Cynicism,简称VOC) ,也就是批评、冷漠、怀疑等各种疏远情感的活动。
曾遇到一件小事,当时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那时在一个过街天桥上,一位满身名牌的年轻女子带着她尚且年幼的儿子路过,一个售卖日用百货的中年女子正带着小女儿做生意。
小男孩看到小女孩时,是纯真灿烂的笑;而名牌女子看着摆摊女子,却是满眼嘲讽。
开放的反面,是设限;我们心灵最大的限制,正是“我”本身的这个限制。你眼中认为别人对你的轻视,也是你心境的镜子。
换个角度,如果你是你眼中功成名就的人,你会选择接纳和信任现在的你,还是嘲讽自己?
![]() |
* 第三个敌人:封锁了通往开放意愿的大门。最后,我们来说说“恐惧之声”(Voice of Fear,简称VOF) 。
它阻止我们放弃已有的东西,维护着原来的我,可以表现为害怕失去经济保障、害怕被排斥、害怕被嘲笑以及害怕死亡。
现在你最焦虑的原因,看起来也是一种恐惧,害怕没钱,害怕没别人混的好,害怕着一切比你好的东西。
可是,害怕不仅会拉开你和希望的距离,还会带来屈服。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是罗斯福总统就任美国总统时,最经典的一句话。那时,正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最后,他带领美国人民重回辉煌的武器,叫做信心。
U型理论中也提到,“因为唯有放弃小我和生成大我,克服了未知的恐惧,方能迈进一个新世界。”
你想,就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的能力边界和他以外的能量,还是九牛一毛。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去折腾。
我们的怀抱有限,但张开,却可以拥抱整个世界。
- 晚安 -
零基础股票入门学前班下周开课,欢迎扫码加入直播间。
昨天报名超值|民工君带你买对成长股的小伙伴,可以看支付宝群里的提示,这个讲座你们免费听的。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