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的历史
栀子花素雅,冰清玉洁,又妙香溢淌。它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被当作吉祥 如意、祥符瑞气的象征。栀子花语:“禅客、清净、喜悦、脱俗永恒的爱。”
在唐代,栀子花已是和平友好的象征,被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7世纪初,栀子花又 作为友好花卉传至欧洲。现在,它巳成为全世界的名花。
有种传说,栀子花是天上七仙女之一,她憧憬人间的美丽,就下凡变为一棵花树。一位年轻清贫的孤身农民,将她移植回家,对她百般呵护。小树生机盎然,开了许多洁白花朵。为了报答主人的恩情,她白天为主人洗衣做饭,晚间就香飘院外。百姓知晓后,从此家家户户都养起了栀子花。因为栀子花是仙女的化身,女人们个个都争相戴她,于是花开遍地,香满人间。
栀子花分为单瓣和复瓣两种。单瓣的栀子由六片花瓣拼成,洁白肥厚、润泽晶莹;复瓣的栀子则要比单瓣的妖娆许多,却是不能结长灯笼似的果子。
栀子的植株,属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生长于海拔10~1 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栀子原产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栀子花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稍耐阴,怕强光暴晒。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果熟期10月。
栀子花的果实,学名叫做栀子,别名又叫黄栀子、山栀、白蟾,客家人叫做黄果。果实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1批药食两用资源。栀子果中含有大量环烯醚萜、藏红花素、有机酸和黄酮等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在唐代,栀子花已是和平友好的象征,被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7世纪初,栀子花又 作为友好花卉传至欧洲。现在,它巳成为全世界的名花。
有种传说,栀子花是天上七仙女之一,她憧憬人间的美丽,就下凡变为一棵花树。一位年轻清贫的孤身农民,将她移植回家,对她百般呵护。小树生机盎然,开了许多洁白花朵。为了报答主人的恩情,她白天为主人洗衣做饭,晚间就香飘院外。百姓知晓后,从此家家户户都养起了栀子花。因为栀子花是仙女的化身,女人们个个都争相戴她,于是花开遍地,香满人间。
栀子花分为单瓣和复瓣两种。单瓣的栀子由六片花瓣拼成,洁白肥厚、润泽晶莹;复瓣的栀子则要比单瓣的妖娆许多,却是不能结长灯笼似的果子。
栀子的植株,属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生长于海拔10~1 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栀子原产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栀子花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稍耐阴,怕强光暴晒。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果熟期10月。
栀子花的果实,学名叫做栀子,别名又叫黄栀子、山栀、白蟾,客家人叫做黄果。果实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1批药食两用资源。栀子果中含有大量环烯醚萜、藏红花素、有机酸和黄酮等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