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读书总结】:虚构和无法抵达的。
我喜爱的某部漫画在前年曾出过一个篇幅很短的番外,叫做「ファイター(fighter)」。
那时主人公是班上不受欢迎的小孩。大家一起去郊游,巴士上只有他身边的位子没人愿意坐。结束返校时他迟到了,老师望着急急忙忙上车的他问:“咦,你旁边的人呢?”他回答,没事的,一开始就没有人在。
后来他成了将棋士,只要赢棋,就会有人在写着他名字的票签上打圈,进入下一场。
那对我来说是一张有魔法的票证。只要有这张票在,就一定,会有人自动地坐到我面前来。
只要不输,就有下一场,就有下一个对手,就有人坐在对面,同他对战。只要握着那张票一直赢下去,在小小的棋盘上坚持战斗下去,他就拥有自己的容身之所。
我想其实对很多人来说,都有这么一张“票”,不管有形或无形。你握着它,就觉得自己站住了这世界上唯一属于你的一块地方,旅程还在继续,此生还有无数扇门等待你打开。
所以一年过去,很多很多本书再次渡我过了一程又一程。现在我发现,原来这张“票”不是为了让人抵达的。不如说,握着这张“票”的你我,永远无法抵达。
2016 top 5





特别推荐

书
细想今年读过的书,三三两两总能成一类。挑其中几本印象深刻的做个记录。
something awe-inspiring:
读完《金閣寺》后,我对朋友说,别读三岛由纪夫。
《金閣寺》里有多处让人瞳孔收紧的瞬间。比如有段写主人公沟口正欣赏远处的金阁寺,友人鹤川却不耐烦地向水面掷出一颗石子。于是作为倒影的金阁寺蓦地震碎、崩溃了;又比如在雪地里,经美国大兵的怂恿后,沟口将女人的身躯踩在脚下,心生出一阵勃发的喜悦……但最骇人之处,还是结尾沟口意欲纵火,在短短几页内金阁寺在他眼中由光辉万丈到刹那破魔,某一刻南泉和赵州的影子重叠在一起……这样的情景实在太过震撼。
三岛由纪夫是「美且不安」的作家。世上敏感的人多,但敏感到这等地步且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所思所感的人却不多。三岛生而不同,也不愿同自己存在的条件和解。他将意义凌驾于现实、让意义透支了现实,将自己推向极致的同时又太能自圆其说——他是注定走向毁灭的人。总觉得即便有代入感,即便有共鸣,意志薄弱如我却不该读三岛的书。如果我这样的人去喜欢三岛,依靠三岛的作品,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佩德罗.巴拉莫》是在看了电影《路边野餐》后,读导演的专访中提及的。这书……说实话也没什么好聊的,一百来页不长,读了就明白了。属于“小说还能这么写”那一类的。幽幽浮浮的,偶尔拐到心碎处。人家也美:书里的月光、游魂们真是美。
从前我有好些不太喜欢的、玩结构的小说作品。读完这本我就了了,为什么不喜欢那些?因为结构再酷炫,其他地方不美,就喜欢不上来。
日常:
Gilead(国内译为《基列家书》)是今年唯一一部几乎全文朗读下来的小说。有人形容Marilynne Robinson的写作是诗意、几乎带有圣经风格的;像清澈冰冷的水流,蕴含沉静的力量,亦有许多奇妙的对谈。("Her poetic, almost biblical style of writing...flows like clear cold water and is full of quiet power while remaining oddly conversational...") 不喜欢这本书的人说它沉闷、没有情节推进,只有老牧师无穷无尽的说教。某种程度上,其实我觉得人们看待这本书的方式也是看待日常的方式。对我来说本作最珍贵之处,恰恰是老牧师回忆人生中一个个日常片段的所思所感。Marilynne Robinson的行文很漂亮,也适合朗读,非常享受。比如这一段,老牧师写自己喜欢在凌晨四五点钟来到教堂,沐浴晨光,还特别提到了教堂门闩开合的声响:
In those days, as I have said, I might spend most of a night reading. Then, if I woke up still in my armchair, and if the clock said four or five, I'd think how pleasant it was to walk through the streets in the dark and let myself into the church and watch dawn come in the sanctuary. I loved the sound of the latch lifting. The building has settled into itself so that when you walk down the aisle, you can hear it yielding to the burden of your weight. It's a pleasanter sound than an echo would be, an obliging, accommodating sound. You have to be there alone to hear it. Maybe it can't feel the weight of a child. But if it is still standing when you read this, and if you are not half a world away, sometime you might go there alone, just to see what I mean. After a while I did begin to wonder if I liked the church better with no people in it.
她写老牧师走在天色未明的街道上,聆听起夜人们发出的声响,路过一幢幢熟悉的房屋,细心回忆住在里面的每一位居民。如果看到一间熟人的屋子亮着灯,他会想,他们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助?他为他们默默祈祷。他遗憾夜之将尽,也因目睹破晓而倍感欢愉。作家笔下的老牧师,对世界有纯然的爱意。
这股爱意,在坎宁安获普利策奖的作品The Hours(国内译为《时时刻刻》)也有表露。比如不断闪回的,主人公Clarissa记忆中“那个美妙的,十八岁六月清晨”,以及结尾那句著名的:
Heaven only knows why we love it so.
这是一股甚至可说无法道明逻辑的“生之信仰”。这两部作品可以说改变了我看待日常的方式,也成为我2016年的comfort books, 每每有沮丧时拎出来读几段,心情也会得到舒缓。
每年定番,灵气挂:
这个分类不只是2016年,应该说每年都能读到几本这样的书。灵气满满,闲情雅致(这俩词有关系吗?哈哈)。比如前几年是《夏目漱石的百合》《家守绮谭》《看得见的湖声》,再推到大学、高中时代,吉米哈利的万物系列兽医故事也是这类。
阿城写小说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满,日记是点到为止,都好看。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嘴角总有若有似无的微笑,苦苦地撇撇嘴的时候,也是有的。这书在删节处会有标注,其中有个特别的日子,结合删节处的标识看起来,竟好似有另一番意味。
《并非舞文弄墨》是英国散文选,属于三联新版中学图书馆文库里的作品。之前浏览过这个系列的丛书,觉得选书很用心。同系列还读了《三案始末》《乐迷闲话》,都不错。这本收录许多英国散文名家名篇,选篇前有针对作家的行文特点,时评等进行简介。译注时有灵光闪现处,编者对作家的评价也很精准。算是管中窥豹的作品集,方便读者按图索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找到更多作家作品。
有些作家年年见:
Julian Barnes
唐诺
挂在这里没有什么意义也并没有什么能讲的。
只是作为迷妹聊表心意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无差别推荐:
如果说上述都只是按照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结果进行分类,这一栏是个人觉得可以推荐给所有人的两部作品。
《东京本屋》其实不止在讲书店,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护,在各行各业都有通用之处。作者问出了受访的每家书店为了卖出一本书所做的努力,为了创造这样的商业活力,让这个产业延续所做的一切——书店贩卖的是与书相遇的机缘、是独特的选书品味,书店要对顾客传达讯息…但所有的情怀、个性和趣味若失去了商业活力的支撑,最后都是要凋敝的。对卖书感兴趣的也一定请读一读。
幅允孝和内沼先生两篇提到了“书架编辑者”这种概念,很有意思;读到模索舍,看店主抱怨“今天营业额太低坚持不下去了”,有一种bingo!终于!我就是想看这种书店!的感觉……这更接近我认识的中国“本屋”。福州市我最喜欢的一家书店,每年都会被传倒闭一次,每次都在倒闭边缘,最后都是靠政府或者房东降价之类的活下来,是真的很艰难。不过模索舍居然开了这么多年,已经超出我认知了。我所知周围时间最长的“本屋”,也不超过20年。
而《美好的七年》是以色列小说作家埃特加·凯雷特写下的回忆录。凯雷特和日本的伊坂幸太郎一样,都有自成一体的独特幽默感。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日常的庸常」成了很流行的说法。许多人也纷纷支招该如何逃避、对抗这股庸常。个人来说并不喜欢这类说法。作为生活在战争地带的作家,凯雷特时常要面对各式各样的恐怖袭击。某日他在恐怖袭击来临时,让全家在街边趴倒,对不太理解的儿子说这是一种「熏牛肉三明治」游戏,趴下妈妈和他是面包片,夹在中间的儿子是熏牛肉,小男孩听完开心地照做了。这是一种顺应日常的苦难,同时寻找一种不同寻常,略魔幻,更有想象力而脱离的视角。日常的庸常固然存在,但比起强调「逃离」,我更喜欢这种转换视角的做法。不同于说教,埃特加凯雷特和Marilynne Robinson一样,他们的作品都让人自然而然想要踏实、坦然地去生活。
虚构
托宾在《大师》里写亨利詹姆斯,一位将自己周遭人事作为随意撷取的素材库,以此为饵哺育笔下世界的文豪。对他来说,尽管现实世界曾有过几位对他极为重要、关怀备至、影响颇深的女性:妹妹爱丽丝,表妹明妮,知己康斯坦汀……但说得直白些:她们死去比活着好。
最后,他转过身朝向屋内,觉察到一个让人不堪承受的尖锐的想法正盯着他看,像空气里的什么食肉性的凶猛活物一般,悄声对他耳语:他更希望她死去,而不是活着,她失去生命后,他知道该拿她怎么办,但她温柔地向他求助时,他却拒绝了她。
今年渐渐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一直以来,我对虚构事物的需要以及共情,是在现实中无法建立亲密关系的自己,在一个群居社会里所选择的生存方式。如果说人活一世,是通过不断伸出手去接触对方而获得稳定的生存基础,我却觉得自己系着无数从另一个世界延伸过来的虚线。而虚构事物不会就你的诠释给出回应,所以是安全的。
一直以来我没有意识到,这样是很可怕的。
虚构事物真的死了吗?真的不会跳起来回应吗?真的不会质疑、反驳、和你对话吗?
我需要的是了无生气的「他们」,我需要的是供我摆弄的牵线木偶,就像亨詹需要的是明妮死去,而不是活着。我怎样让「他们」死去?我用自己的「诠释」给他们盖棺定论,再也不接受别的解释。作家是怎样想的?别的读者是怎样想的?不重要,他们不是我。我往这个黑洞里钻得越深,和现实的联系就越薄弱,回想起来,有几年我真是这样过的。自恋而自怜地活着。所有对虚构的「诠释」,构成了巨大,摇摇晃晃的「自我」。
现在我要怎样让「他们」活过来?
去接受异见。不要再用自己的诠释给作品盖棺定论了。你是谁?你游弋在虚构世界里,你没有重量。但你可以自由地聆听、观看,你不出声,你可以露出微笑。
你可以松一口气啦。
现实世界可能不那么难,虚构世界也不这么简单。
今年也是迈出一小步,却依然勇气不足的一年。但愿来年吧。
无法抵达的
在这经年累月的一程又一程中,不论是虚构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充斥着彷徨、迷茫、沮丧、痛苦,和巨大的徒劳。应该说,当在今年真正看到了由整个社会到一个家庭的裂缝时,当沟通和表达再一次失败时,当即使一直以来,我都知道这注定失败时 —— 亲眼目睹的那一刻,还是太过震撼、太过灰心、令人感到失落。
但很奇怪,这失败对存续却是必不可少的。存续中隐藏着无数失败。你看到一个站在夹缝中努力向上抵的人,这触不到的距离却非恒定。它们飘忽,时而好像随手可及给人予希望,这让你一次次踮起脚尖,让你抻直了胳膊绷紧指尖;时而它们又那么遥远,你心灰意冷地坐下休息一阵,还是起身拍拍屁股继续求索。
在那个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的大高个儿触到另一侧之前,或许就是无数这样的人撑起了夹缝,让整栋大厦不至于坍塌,压死所有的人。虽然你不知道这是否就是全部了,可能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大高个儿。
我发现在追求抵达可能性(是可能性,而非抵达)的尝试中,语言很重要。就像蚂蚁和蜜蜂无法用任意种族的语言进行沟通一样,必须要有一边操着另一头的语言,或是两方达成一点共识。蚂蚁和蜜蜂应该都喜欢蜂蜜?总之,以后每当无法找到适用的语言时,我将闭嘴不再说话,不再扩大这裂缝。我将只是去行动。
这是一种版本的无法抵达,两端都有人,是边距中的无法抵达。还有另外一种,所有人从一个点启程。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在演讲稿集结之作,《浪漫主义的根源》中有这么一段表述:
我想表达出无形之物,却必须使用有形的介质。我想表达不可言传之物,却必须使用措辞。我想表达的,也许是无意识的事物,却必须应用有意识的方法。我知道我不会成功,也不可能成功。因此我所能做的只是采取某些逼近的方式,慢慢接近,慢慢接近我的目标,我只能尽力而为。
再来看看伯林是如何表达「深度」这个词所唤起的「不可化约性(irreducibility)」:
但是,说到有深度的作品,我说得越多,我越觉得未能穷尽其意。尽管我想说明它们的深奥之处,但只要我开始说话,无论我说多久,毫无疑问,新的深渊又会出现。不管我说了什么,我说到最后还是留下未尽的意义有待进一步说明。我的任何描述总是打开通往更深远处之门,那里也许更加黑暗,无法还原成精确的、明晰的、可验证的客观的描述。
浪漫主义者所得出的结论,是一种异常艰难、痛苦且偏执的搏斗:
因此我们最好不要尝试怎么描述持续的波动。然而我们非得尝试不可,因为放弃尝试就是停止表达,停止表达就是停止活着。对于浪漫主义者而言,活着就是要有所为,而有所就是表达自己的天性。表达人的天性就是表达人与世界的关系。虽然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不可表达的,但必须尝试着去表达。这就是苦恼,这就是难题。这是无止境的向往。这是一种渴望。
这种“非得”,这种必然性,不关乎外界的压力,只在于人内心意志的选择。然而也需警惕这种“意志”,极端个人意志所酿就的恶果,于你我来说也并不陌生。
上述三段走得太远了,远比我现处、或将来所能前进的距离要广得多。而我想说的是开头的那个故事。我想说的是那张“票”。我不知道别人的“票”都是什么,我也无法用语言说明自己的这张“票”是什么,拿着“票”的我要去哪里。如果可以用一个意象来诠释,或许是一个写故事的人。因我写下的是自己的人生故事,我的笔无法较生命更早来到尽头,亦不能忠实地记录下这段人生,故而这是永远不能抵岸的故事。
可在这往前依然看不到光亮的二十来岁,在一个晚风透过小窗吹拂脸颊的夏夜里,在你一边洗碗一边凝视水槽里肮脏泡沫的时刻,这故事是唯一的慰藉,结局也显得不再重要。在貌似无意义的人生中,你曾写下自己的证词。
生而为人啊。
-
peppermint_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4 13:51:23
-
SaraD.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2 13:19:49
-
風有时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6 09:05:0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8 18:26:57
-
炸酱面五口解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9 22:36:18
-
加冰少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6 04:57:29
-
韧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2 09:23:17
-
云的留痕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03 23:17:4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7 06:29:5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3 11:22:05
-
walal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6 21:37:19
-
青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0 07:46:43
-
阿巴阿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2 19:44:38
-
叭唧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2 09:37:00
-
豆友132948502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1 20:05:24
-
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1 18:15:01
-
houshang25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1 16:30:22
-
潇潇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1 15:04:06
-
woodsay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20 23:57:17
-
夜幕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31 00:26:56
-
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7 22:48:44
-
萨佛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7 11:54:50
-
风水流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4 23:19:02
-
懵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9 20:38:5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9 16:34:29
-
patt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7 19:14:50
-
TygerTyg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7 18:24:17
-
春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7 15:39:13
-
极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6 13:35:39
-
茕瓊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0 12:54:00
-
_Minnaloushe_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20:54:16
-
这是什么菇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3:48:10
-
彼拉多拉布拉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3 18:04:06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3 12:36:15
-
黑莓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7 17:11:28
-
lynz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6 11:09:37
-
妖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7 22:05:15
-
MIUU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4 20:43:47
-
淡島百景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0 23:22:08
-
已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7 12:45:21
-
快乐篮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5 18:22:07
-
观测偏差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0 19:41:17
-
碗岛星下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08 03:24:2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05 13:11:0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20 10:21:53
-
Ines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11 00:19:35
-
juan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05 08:52:13
-
金笑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03 15:23:52
-
♢Triticum†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8 07:59:31
-
Figar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5 00:46:48
-
飛天少女豬事丁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07 04:56:1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02 18:38:32
-
evely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5 10:41:56
-
一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2 12:58:06
-
不代入不共情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14 12:29:56
-
蹄蜜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9 08:43:29
-
山本烟丝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7 02:47:05
-
菅田将晖结发妻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4 10:49:19
-
禾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1 10:59:06
-
咸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7 23:52:17
-
栀夏若何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5 22:12:23
-
Fujis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3 13:15:40
-
大体无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00:30:4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4 11:41:59
-
一匹马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2 01:24:53
-
藐姑射山逋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1 21:35:15
-
向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9 19:10:26
-
群山鲸游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9 01:09:41
-
无岸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8 11:15:48
-
带带奶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8 00:00:41
-
大大的黑眼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7 22:50:54
-
不言布语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7 22:31:41
-
o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7 22:30:3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7 20:15:06
-
阿伯刺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7 17:49:21
-
魂印格里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7 11:03:32
-
阿莪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19:51:24
-
不吃鱼的喵星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18:29:55
-
錫皮啤的小世界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18:13:43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16:27:30
-
王伊惊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12:35:35
-
瓜的哲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11:50:46
-
杰特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11:47:19
-
Jessic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10:27:11
-
药药-B邻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09:28:28
-
安槿玥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09:25:11
-
大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07:46:40
-
苏曼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5 16:20:50
-
天涯zx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5 15:12:26
-
Plaisanter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5 13:21:18
-
日落时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5 09:16:08
-
土掉渣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4 23:36:15
-
_Anita__Hail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4 23:07:08
-
绯红狐狸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4 22:48:00
-
na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4 22:44:33
-
长智齿的沙琪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4 20:44:15
-
程龙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4 18:43:38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4 18:42:53
-
无政府仿生怪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4 17:54:06
-
迷糊虫爱睡懒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4 17:03:35
别的熊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0311:快乐天使 (13人喜欢)
- 20250106:「今年を写真12枚で振り返る」 (5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