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licts!Conflicts!!Conflicts!!!——关于麦基《故事》14节部分的思考之二
冲突,冲突,孩他妈是冲突。——改自《让子弹飞》 仍然是死盯着这一章节,我又回到题目,关注了一下这个题目的翻译。 我这一版本的翻译,译者用的是“反面人物塑造的原理”the principle of antagonism,实际上结合原文和第一部分思考可以看出,根本没怎么提反面人物,更多是冲突的升级法则,这也许是翻译的锅,我个人更喜欢将这段题目直译成对抗的法则,而不提反面人物antagonist。

(段首处出现的第一个antagonism,就是14节的题目,即反面人物塑造的原理,可以说是用的意译吧;段尾处出现的第二个antagonism则是回归到了对抗的直译上来。尽管有些疑惑,但也有几个做出版社编辑的朋友,深知不可能尽善尽美,有事说事即可。人可以要求自己完美,不应求他人完美。) 如果回到对抗,也就是冲突,戏剧冲突,作为戏剧的三要素之一(事件、动作、冲突),就很好理解这一段到底说的是什么了。然而理解容易,想实际应用起来确是十分的困难。 依旧是看那一个图,

很明显麦基是将正义和公平做了两个维度的冲突叠加:正义、非正义、非公平和暴君(非公平+非正义)。这并不是很多简单故事里,人物间冲突从语言谩骂升级到动手动脚,直至最后掏出武器战到至死方休那种简单外在的冲突升级,而是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冲突升级,这是冲突升级是在各个维度之间的冲突相互影响、相互叠加后完成的。 说立体好像用词有点夸张,毕竟正义与公平只是两个维度,是平面二维的,而不是三维的。之所以仍然选择使用立体,是这样冲突下的人物形象,相对于其他简单冲突的而言,更加富有立体感。哈姆莱特要在复仇狂热中守护住心中一丝平静去追寻正义,麦克白要用内心传统道德去抵挡住宿命、欲望推动的贪婪残暴。然而,他们都失败了,这样的悲剧让我们真正见识到了故事的伟大。 除去了公平这个维度(说实话,我觉得麦基举的例子《失踪》和公平相关性不大,好像有点故意往高大上的公平上靠的感觉,至于《伸张正义》还是不错的),正义还有什么比较精彩的维度可以叠加呢? 实际上,正义本身就有很多角度可以探讨。 曾经,十字军有十字军的正义,穆斯林有穆斯林的正义;最近,以色列有以色列人的正义,巴勒斯坦有巴勒斯坦人的正义;现在,希拉里有希拉里的正义,特朗普有特朗普的正义。 现在的特朗普是一个以嘴为箭,威廉退尔式反建制的人物代表,这些人的幻觉高举着火把为谋杀照亮了道路。而希拉里何尝不像是腐朽的哈布斯堡皇帝… ... 扯远了,应该说故事,而并非时事。 威廉退尔,或者说是更为通俗所知罗宾汉的正义,实际上是一种反对现行建制,不追求形式的秩序。如果一个如果国王派一个他最忠诚的骑士队长去捉拿威廉退尔或者罗宾汉,作为一个形式上遵从秩序,也就是对国王的忠诚这一骑士的美德,与实际上的正义产生了冲突。这个骑士队长面临的就是一种立体的冲突升级。 熟悉DND原则的人,很明显能看出来我提出的一个守序善良的骑士队长面对捉拿一个混乱善良的威廉退尔的困境。骑士队长无论选择忠诚还是正义,最终都是对另一个的背叛(自作聪明作选择,那两个都将背叛)。因此,人物产生一定程度的弧光Arc,但这不是最好的故事。最好的故事,一定是骑士队长在选择之后,为了选择人生发生巨大改变或者付出了巨大代价。要么像阿纳金天行者、麦克白那样最终变成了秩序邪恶的黑武士形象,要么像卢克天行者不接受命运的摆布,在父亲的光剑与邀请下选择自我毁灭。 这是西方文化典型的骑士困境,如果星球大战拍到卢克自杀就结束的话,真的是很震撼人心的故事。这种未完成的故事,比那些交待一切结果,甚至美满结局的在格局、境界上更特殊。可惜这只是如果,鲜有人会去欣赏这未完成。 除了秩序,或者说建制之外,正义还有很多可以探讨立体冲突升级的地方,不过但就一个建制,其实就有很多值得讨论的,不仅有守序善良的困境,守序邪恶的黑武士也会面临困境,比如一个地方军阀通过服从中央政府易帜,自己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好处,或者是违反中央政策会不会被处罚。混乱善良的罗宾汉在队伍扩大到足够规模,曾经松散组织形态无法维系组织生存的困境:一个是放弃所追求自由,还是放弃追求正义的选择。 注: 幻觉高举着火把为谋杀照亮了道路——维克多.雨果《九三年》 威廉退尔——席勒剧本 罗西尼歌剧 一个地方军阀通过服从中央政府易帜,自己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好处,或者是违反中央政策会不会被处罚——东北易帜、西安事变(如果不要神化张学良,把他人格降到最低,会是一个很不错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