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物皆为循环变化,人的七情六欲不过是对物质千万种状态所迷惑而产生的执念,是苦难的根源,是迷惑众生的假象。谬矣,此等思想才是荼毒生灵,违背宇宙根本法则的极端思想,这种思想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思维,限制文明的发展与创新。
佛学也是哲学的一种,它有一定的正确性,也是人类对于宇宙万物表现所归纳总结出来的一种智慧。凡是智慧,必然有它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佛学也不例外。佛学的核心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比如佛学老生常谈的问题:生物从出生到死去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佛学认为终极的意义就是超脱轮回—即解脱。在我看来解脱不过是人类一厢情愿地将宇宙法则在意识上设立一个可笑的终点罢了,根本不存在解脱,万物皆逃脱不了轮回,这一点是不会以任何意志为转移的,就算是星球毁灭后成为太空中的尘埃,最后还是会重新聚集成为下一个新生的星球。
闲话不再表,这里直接切入我的观点,生命的意义,就是宇宙法则或宇宙意志的极致----改变物质。生命的出生到死去,必然会对这个世界造成影响,新陈代谢、构成生物链、创造、毁灭无不遵循着宇宙的终极法则,对宇宙来说没有什么是完全没用的废物,我们由物质变化而来,又分解为物质,在人类生与死的变化之间,我们又改变了万物。这就是意义,宇宙法则也可以理解为上帝意志,它的本质就是万物的变化,生物和死物等的多样性,就是此法则的终极表现,就算废物一样的人,在生与死之间,他也会制造垃圾,这个世界上本没有垃圾这个物质,但是我们所谓的废物在这个人世走了一遭,他却促成了其他物质变化为垃圾。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等本能需求就是促进物质变化的动力,人没有七情六欲就没有动力,人没有欲望,就没有创造,物质就会缺乏多样性。
通常人们以为这个宇宙中的万物都是按照一成不变的法则在运转的,人类自以为能参透宇宙的本质就能知晓宇宙的一切。恰恰相反,知道了本质,才刚刚开始,这个宇宙中的法则、规律、物质都在不断的被创造,被发现,因为物质一直都在组合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地在诞生,旧的事物也不断地在改变和毁灭。人类创造出新的产品,就是新的物质,它是各种老的物质在人类意志的作用下分解重组,创造出新的物质。
传统的佛学参透宇宙意志是变化,这点是没错,但是它又是错误的,它的变化只看重物质的本源,而无视物质的实体。也就是佛学它否定了物质变化的积极意义----所有的变化都是无意义的,物质的色和空(有和无或生和灭)不过是物质的不同状态,他们是一类东西,人的七情六欲就是被同一类物质不同的性状所迷惑而产生的,这是佛学进入误区荼毒国人千年的根本所在。如果物质没有色的终极形态且人对此物质没有欲求,人就不会有动力将名为空的物质组合,举几个栗子,比如人对艺术的追求,纸张和笔墨是叫空的物质,而画作是名为色的物质,如果人的意识把画作和纸张笔墨划上等号,那么就不会有创作画作的动力,艺术也就消失了。又比如人对钻石的追求,钻石不过是碳原子的组合排列,人如果没有对钻石美的欲求,也就不会有钻石加工,人造钻石这类技术的诞生。空一旦不再组合,色就不会存在,也就不存在空成色,色成空的物质循环了。空偏无序,色偏有序,从无序到有序,再从有序到无序,它的积极意义就是色的数量和种类(即思想、技术、文明、物质)在不断变多,这就是宇宙万物多样性的成因,也是宇宙的规律和意志。
而佛学否定了变化的积极意义,教人灭欲就能超脱轮回。当人的意志不再积极地促进物质变化,那么这个世界就会陷入一潭死水的状态,中国的技术和思想从早期的百家争鸣到后期的停滞不前,是佛学潜移默化下给国人安上思想的枷锁,扑灭了创造的火种。虽然这么说有点夸张,中国的落后固然有它客观上的因素,但是客观上的束缚容易挣脱,主观思想上的枷锁难以解开。
泰戈尔的那句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就是肯定了变化的积极意义,鸟从蛋中破壳而出,在天空翱翔,在树上筑巢,最终死去被分解。他构成了物质的多样性,它丰富了食物链,就算在天空翱翔无法留下痕迹,但是却能将粪便中的种子洒落大地,那里本没有这种树,因为有鸟飞过,于是有了这种树,因为有了不同的品种,进而杂交,这片树林可能就会诞生新的树种,世界就改变了,万物都在变化,万物的变化又产生新的变化,我们不能否定这些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性状。
佛学参透了物质的本质,却参不透其中的意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然此色非彼色,此空依然是此空,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即是此色非彼色。但是构成树叶的基本物质又是相同的,即此空依然是此空。人类进化和分化也是同理,这也是物质变化的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