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华语片个人十佳
候选名单均为2016年在中国地区上映的、本人较为认可的华语片。 大陆: 《箭士柳白猿》 徐浩峰 《我不是王毛》 赵小溪 《火锅英雄》 杨庆 《百鸟朝凤》 吴天明 《冬》 邢健 《路边野餐》 毕赣 《我们诞生在中国》 陆川 《长江图》 杨超 《追凶者也》 曹保平 《黑处有什么》 王一淳 《驴得水》 周申、刘露 《一句顶一万句》 刘雨霖 《我不是潘金莲》 冯小刚 《盛先生的花儿》 朱员成 《塔洛》 万玛才旦 《罗曼蒂克消亡史》 程耳 《你好,疯子!》 饶晓志 《呼吸正常》 李云波(云中) 《八月》 张大磊
香港: 《美人鱼》 周星驰 《三人行》 杜琪峰 《幸运是我》 罗耀辉 《七月与安生》 曾国祥 《湄公河行动》 林超贤 《麦兜·饭宝奇兵》 谢立文 《导火新闻线》 方俊华
《点五步》 陈志发
《一念无明》 黄进 《树大招风》 许学文、欧文杰、黄伟杰
《29+1》 彭秀慧
十佳: 《树大招风》 许学文、欧文杰、黄伟杰
《百鸟朝凤》 吴天明
《点五步》 陈志发
《我不是王毛》 赵小溪 《美人鱼》 周星驰
《八月》 张大磊
《我不是潘金莲》 冯小刚
《路边野餐》 毕赣
空缺
空缺 选择的十佳片中,有一定共性。比如,形式大于内容的《树大招风》 、《路边野餐》。均展现了电影独有的美感。它们的内容不是线性的,利用剪辑和镜头语言营造出迷幻的意境和风味。虽然没有条理清晰的故事,却让人沉浸在此,余味十足。《树大招风》的余韵很长。初看此片,好感不足,但随着时间推移,对它的回忆却反反复复,难以自拔。我很难想起《路边野餐》的逻辑。难道真是在说随便在路边就能开餐、品野味吗?似乎不是。只剩一些记忆的碎片,像陪着男主角梦回小城,美轮美奂。火车的倒计时钟让我在年轻男子的善意中逆转时空。人与人的关系模糊起来。 另一类则是内容大于形式的《百鸟朝凤》、《我不是王毛》、《美人鱼》、《我不是潘金莲》。故事满满,在影像中呈现。 我记不起《我不是王毛》、《我不是潘金莲》。前者悲伤过分,后者乐观过分。即使我记得,我也选择把那一段剪掉。而《树大招风》、《路边野餐》、《百鸟朝凤》、《美人鱼》的结局让我记忆尤新。源于真实,即便真实往往是悲剧。《美人鱼》虽是童话结局,但很明显是假的。因为前面对美人鱼一次又一次越发严重的狙击早已杜绝了她生存的可能性。而童话的结局则带来更多讽刺感、悲喜感。他的电影向来如此,不是吗。 偏好的六部影片中有一定的共性:1.完整、统一,即使形散神不散。《火锅英雄》、《追凶者也》、《一句顶一万句》、《你好,疯子!》到后期走向分裂或虚无,让人随之迷茫。 2.自然、偶然。《箭士柳白猿》动作设计过分完美,那支箭说到这个位置就是这个位置,形成构图美,说是那个速度就是那个速度,构成节奏美。这种强烈的导演风格乍看令人惊喜,比如15年的《师父》。但再看,“箭士”与“师父”并无分别,都不过是被操纵的一员,个性机械。《幸运是我》缺乏戏剧性。《黑处有什么》过于精心,让电影少了摇摆不定的趣味。 3.详略得当。《冬》、 《塔洛》、《路边野餐》属于相似的题材。比如边郊绝景、杀生、发廊艳遇。我们能找到一二它们之间的共鸣。前二的故事过于简单,单薄得令我想不起更多信息。或许拍成微电影更好?《长江图》走过一江,但那哀怨并无进展。《三人行》戛然而止,高潮过后坠亡。《七月与安生》倒叙,七月与安生轮番换位,相当复杂为何般。 4.电影化。《罗曼蒂克消亡史》黑屏多、时间跳跃多、背景音乐多。好像销魂,好像迷蒙。 5.其他:偏好问题、强迫症发作。《麦兜·饭宝奇兵》麦兜依然可爱、无厘头,甚至任性。让人有导演放弃剧作、任意妄为一次的感觉。但我喜欢。《导火新闻线》小心翼翼、理想化,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