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城》谈叙事与制作 | 宽容看待中国电影和导演
有了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大胆挑战国内观众的视知觉
有了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对政府的大胆戏谑
老谋子终于也打出了自己最响亮的一炮——《长城》
一、中国电影好莱坞化的一种方式
大制作、好莱坞级别特效、宏大叙事,我觉得隐隐的感觉老谋子会玩坏儿,但是,看完以后我发现,相比于那部被人诟病数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城》的进步明显跨越了世纪,当然,我说的是制作上。
《长城》没有辜负众望,激烈程度使得整个人在IMAX厅的座椅上都燃起来了,单单是开头一分钟,就值回了票价,我听到电影院里的人赞叹声从头到尾,我觉得制作上和好莱坞已经无差距,但是,我强调的还是,制作!
首先要说的是场面够大,画面够美,一些设定非常富有想象力,比如军种的设定(鹿、鹤、虎、鹰)、长城机括的设定、战术攻击的设定等,我只想说这些特色很老谋子,画面真的是电影重要的加分项,雄伟绵延的古长城、冷寒萧杀的明月边关、山水泼墨般的群山雾霭,把长城的神秘气氛营造的恰到好处,印象最深的是邵殿帅死的时候,五军缟素,万里长城一片素白,旗官用秦腔唱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个人认为这是电影全片最让人动容的地方,秦腔的运用让感情能够迸发。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服装道具亦非常考究,由当红小鲜肉组成的五个军种的兵器及铠甲相当具有质感;在特效方面,超震撼的大战场面让我想起了《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宏大的战争场景。排山倒海的箭雨,倾盆而下的火焰弹,不计其数的饕餮铺天盖地席卷围城的场面,在IMAX的大银幕前感受相当震撼,犹记得系着锁链的强弩射向饕餮的那个场景,放佛从鼻尖前一闪飞过,有这种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恐怕也只有IMAX3D了吧?
饕餮的外形设定完全出乎意料,在国人印象中,这个招财的神兽外形一直都是汉唐旗帜中的外形,很古朴,很有韵味,很中国化。电影中的饕餮则不然,个人感觉太过于西化,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哥斯拉与异形,有人站出来说毕竟是老外做的,作为一部商业片也要迎合西方观众的审美。这话没毛病,可是兵器与铠甲以及部分相关道具也是老外做的,质感与审美也还可以啊,并没有什么违和,只能说为了西方观众,饕餮的外形设计是失败的。
特效制作来自好莱坞的工业光魔与维塔工作室,绝对的好莱坞水准,毫不夸张的说,在特效部分和霍比特人五军之战真心零差距。
二、中国故事、西方叙事
好莱坞特效团队以及高昂的制作经费,确成为了张艺谋完成这部中国特色奇幻大片的奠基,而对于如何塑造宏大的场面,对于他来说更可谓是轻车熟路,但正是如此精湛的金玉其外却败于了一个满是褴褛的故事,那牵强附会的打怪套路,使《长城》这个熟悉的命题,看来又是如此的陌生而苍白。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其实不止一次的闪现出昔日《魔戒》的身影,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让人尤为感概的作品,当那战场不再是臆想的古堡而变成了巍峨的中国长城。当那身着的不再是西式的骑士装束,而变成了华丽的中国铠甲,对色彩美学的运用更是行云流水的融入其中,让人如此清晰的所见张艺谋过人的导演魅力,如若这部电影能完全摒弃故事不谈,那么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尤为出色的中国电影。
其实当映前看到这部电影居然是由五位外国人,而没有一个中国人参与编剧的时候,便已然扼腕这部带着美式思维脚镣跳舞的中国电影,即便是请彼得·杰克逊来导也必然是一部庸作,这五位编剧虽然有着同男主马特达蒙在《谍影重重》合作多年的托尼·吉尔罗伊,以有着已然怀抱奥斯卡小金人的爱德华·兹威克,但这些人在编这部作品时候的核心思维,决然不会将故事性摆在电影的首要位置,而是想着如何将一个突兀的外国男主马特·达蒙融入到这场中国打怪攻防战中。
当我们顺着这个逻辑再来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实就已然可以明晰《长城》与有着宏大世界观背景为依托的《魔戒》虽然在特效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从剧情来看二者根本就不再一个等级,《长城》只是一个涂有中国外表,而没有中国灵魂的美式英雄与美女的爆米花电影,这样一部特效喧宾夺主的作品中,当然也就不需要一个拥有何般前世今生的超强反派,如同上个世纪《星河舰队》的母虫梗来套用猛兽饕餮就刚刚正好,可以说五位好莱坞编剧的好莱坞思维已然将电影的剧情性扼杀在了摇篮之中,所以自觉电影如此糜烂的黑锅,真的不应该全部由导演张艺谋来背。
除开电影剧情的诟病,这部中国式大片,同时也将中国式大片的问题最大程度的向世人展露无疑,如果说好莱坞大片是一个铸就演员的熔炉,那么中国式大片则是一个明星抛头露脸的集中营,或论资排位,或看其人气背景,来安排那已然就并不太多的国人戏份,如此的走马观花,不仅难谈何般演技可言,不同人物的人物性格更尤为空洞,如果说电影剧情的不力还能将其推给编剧,但人物的尴尬无力却是中国电影唯明星论,唯票房论自酿的苦果。
涵予叔的演技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大战开始时的表现,台词不多,神态拿捏到位,将“邵殿帅”的大将风范用一个眼神、一个拔剑的动作就展现的深刻,但是不幸的是,涵予叔居然是第一个领盒饭的将军,接下来的林更新、彭于晏的存在感仅仅存在于前一个小时里,黄轩饰演的鹿军将军的价值或许只在于用骑兵队抓偷黑火药的贼,而看完了以后我问基友,陈学冬呢??不是说有陈学冬吗?然后基友说,最后大战里的御林军军官就是他,不过只有十秒露脸,好吧,我就不说王俊凯了,我怕被骂,但是真想告诉老谋子,易烊千玺都比这货演得好。另外,傻狍子鹿晗牺牲的有点喜感,不过他演的这个小兵的心路历程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为了给军师和殿帅争取时间,被饕餮伤了以后点燃火药和饕餮同归于尽的样子还有那么让人小心疼。
难成经典的《长城》,不过就是一场中国元素与美国文化与特效的试水,它所暴露的问题既在于美国编剧来写中国故事的荒唐不经,也有着中国大片的好大喜“星”的大而无当,当面对强势的好莱坞我们不但没有技术甚至连剧本都是人家写好的,还有着自已的一身毛病,这样的我们又能拿什么去拍一部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的“魔戒”?!
三、历史架空的利与弊
历史架空对于一部电影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一部电影的价值观、世界观,往小了说,关系到史实。《长城》的美国编剧的剧情设定没有明说,但是,从一开始马特达蒙被“契丹人”追杀,到台词中出现的“汴梁、枢密院”,以及郑恺饰演的枢密使沈大人,稍有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是北宋。
等等!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宋史·职官》)。而这一措施也导致了宋朝重文轻武,军队武器质量差、军队纪律松散、将军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北宋军队积弱的局面,在宋辽对战时屡屡吃亏,最后直接被金覆灭。
但是,剧情中的军队一点没有积弱的意思,从武器配备、军种兵力、以及火药武器的使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堪比蓝翔挖掘机一样的巨型机弩,我真怀疑他们就是蓝翔技校的前身,彭于晏饰演的虎军将军掌握的防御工事,就这样的军队,毫不夸张的说,除了我人民解放军,放在古代那简直就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地步,而且要养活这样一支部队,那需要的军费怎么说也得比大宋十年的赋税还要多吧。再看王俊凯饰演的皇帝、郑恺饰演的枢密使,一个昏君样子,一个奸臣嘴脸,我真不信这个朝廷内外团结。
有人说了,既然是商业片,就不要这么深究,那我们就原谅这个,但是,还要考虑,长城真正作用在于抵御匈奴,我们对于史实要尊重,这样的电影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会造车小孩子对长城的作用和实际价值产生错误理解,对于历史产生错误理解。
总结来说,张艺谋出一部大片的时间确实很长,但是出好片的几率最近越来越小,我们不能因为《长城》的弊病就否定他的价值,客观来说,《长城》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票房,虽然张艺谋说:“商业片是以票房论英雄”,但是这样的电影确定得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找到了一个可行的道路,但是这个道路是否真的能实现中国电影中国故事的世界化,还有待考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真正的走向世界,是不失世界化的同时,保留自己的民族化风格。
传奇影业的罗异,一个在中国做了十多年电影,被称为“中国影坛最佳外援”的制片人,曾说:“这么多年了,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意义上帮张艺谋的”。张艺谋从《黄土地》到《红高粱》,到《归来》、《长城》,一步步走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导演对于电影的一种情怀,中国观众对于烂片历来不吝啬恶毒问候,但是我们应当宽容的看待张艺谋,毕竟不论是李安,冯小刚,还是张艺谋,我们都能看到,他们面对电影,都在求新求变,都在突破自己。
在今年,李安、冯小刚、张艺谋都给观众交上了答卷,我们很期待明年陈凯歌的《妖猫传》——是否超过《道士下山》。
有了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对政府的大胆戏谑
老谋子终于也打出了自己最响亮的一炮——《长城》
一、中国电影好莱坞化的一种方式
大制作、好莱坞级别特效、宏大叙事,我觉得隐隐的感觉老谋子会玩坏儿,但是,看完以后我发现,相比于那部被人诟病数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城》的进步明显跨越了世纪,当然,我说的是制作上。
《长城》没有辜负众望,激烈程度使得整个人在IMAX厅的座椅上都燃起来了,单单是开头一分钟,就值回了票价,我听到电影院里的人赞叹声从头到尾,我觉得制作上和好莱坞已经无差距,但是,我强调的还是,制作!
首先要说的是场面够大,画面够美,一些设定非常富有想象力,比如军种的设定(鹿、鹤、虎、鹰)、长城机括的设定、战术攻击的设定等,我只想说这些特色很老谋子,画面真的是电影重要的加分项,雄伟绵延的古长城、冷寒萧杀的明月边关、山水泼墨般的群山雾霭,把长城的神秘气氛营造的恰到好处,印象最深的是邵殿帅死的时候,五军缟素,万里长城一片素白,旗官用秦腔唱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个人认为这是电影全片最让人动容的地方,秦腔的运用让感情能够迸发。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服装道具亦非常考究,由当红小鲜肉组成的五个军种的兵器及铠甲相当具有质感;在特效方面,超震撼的大战场面让我想起了《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宏大的战争场景。排山倒海的箭雨,倾盆而下的火焰弹,不计其数的饕餮铺天盖地席卷围城的场面,在IMAX的大银幕前感受相当震撼,犹记得系着锁链的强弩射向饕餮的那个场景,放佛从鼻尖前一闪飞过,有这种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恐怕也只有IMAX3D了吧?
饕餮的外形设定完全出乎意料,在国人印象中,这个招财的神兽外形一直都是汉唐旗帜中的外形,很古朴,很有韵味,很中国化。电影中的饕餮则不然,个人感觉太过于西化,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哥斯拉与异形,有人站出来说毕竟是老外做的,作为一部商业片也要迎合西方观众的审美。这话没毛病,可是兵器与铠甲以及部分相关道具也是老外做的,质感与审美也还可以啊,并没有什么违和,只能说为了西方观众,饕餮的外形设计是失败的。
特效制作来自好莱坞的工业光魔与维塔工作室,绝对的好莱坞水准,毫不夸张的说,在特效部分和霍比特人五军之战真心零差距。
二、中国故事、西方叙事
好莱坞特效团队以及高昂的制作经费,确成为了张艺谋完成这部中国特色奇幻大片的奠基,而对于如何塑造宏大的场面,对于他来说更可谓是轻车熟路,但正是如此精湛的金玉其外却败于了一个满是褴褛的故事,那牵强附会的打怪套路,使《长城》这个熟悉的命题,看来又是如此的陌生而苍白。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其实不止一次的闪现出昔日《魔戒》的身影,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让人尤为感概的作品,当那战场不再是臆想的古堡而变成了巍峨的中国长城。当那身着的不再是西式的骑士装束,而变成了华丽的中国铠甲,对色彩美学的运用更是行云流水的融入其中,让人如此清晰的所见张艺谋过人的导演魅力,如若这部电影能完全摒弃故事不谈,那么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尤为出色的中国电影。
其实当映前看到这部电影居然是由五位外国人,而没有一个中国人参与编剧的时候,便已然扼腕这部带着美式思维脚镣跳舞的中国电影,即便是请彼得·杰克逊来导也必然是一部庸作,这五位编剧虽然有着同男主马特达蒙在《谍影重重》合作多年的托尼·吉尔罗伊,以有着已然怀抱奥斯卡小金人的爱德华·兹威克,但这些人在编这部作品时候的核心思维,决然不会将故事性摆在电影的首要位置,而是想着如何将一个突兀的外国男主马特·达蒙融入到这场中国打怪攻防战中。
当我们顺着这个逻辑再来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实就已然可以明晰《长城》与有着宏大世界观背景为依托的《魔戒》虽然在特效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从剧情来看二者根本就不再一个等级,《长城》只是一个涂有中国外表,而没有中国灵魂的美式英雄与美女的爆米花电影,这样一部特效喧宾夺主的作品中,当然也就不需要一个拥有何般前世今生的超强反派,如同上个世纪《星河舰队》的母虫梗来套用猛兽饕餮就刚刚正好,可以说五位好莱坞编剧的好莱坞思维已然将电影的剧情性扼杀在了摇篮之中,所以自觉电影如此糜烂的黑锅,真的不应该全部由导演张艺谋来背。
除开电影剧情的诟病,这部中国式大片,同时也将中国式大片的问题最大程度的向世人展露无疑,如果说好莱坞大片是一个铸就演员的熔炉,那么中国式大片则是一个明星抛头露脸的集中营,或论资排位,或看其人气背景,来安排那已然就并不太多的国人戏份,如此的走马观花,不仅难谈何般演技可言,不同人物的人物性格更尤为空洞,如果说电影剧情的不力还能将其推给编剧,但人物的尴尬无力却是中国电影唯明星论,唯票房论自酿的苦果。
涵予叔的演技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大战开始时的表现,台词不多,神态拿捏到位,将“邵殿帅”的大将风范用一个眼神、一个拔剑的动作就展现的深刻,但是不幸的是,涵予叔居然是第一个领盒饭的将军,接下来的林更新、彭于晏的存在感仅仅存在于前一个小时里,黄轩饰演的鹿军将军的价值或许只在于用骑兵队抓偷黑火药的贼,而看完了以后我问基友,陈学冬呢??不是说有陈学冬吗?然后基友说,最后大战里的御林军军官就是他,不过只有十秒露脸,好吧,我就不说王俊凯了,我怕被骂,但是真想告诉老谋子,易烊千玺都比这货演得好。另外,傻狍子鹿晗牺牲的有点喜感,不过他演的这个小兵的心路历程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为了给军师和殿帅争取时间,被饕餮伤了以后点燃火药和饕餮同归于尽的样子还有那么让人小心疼。
难成经典的《长城》,不过就是一场中国元素与美国文化与特效的试水,它所暴露的问题既在于美国编剧来写中国故事的荒唐不经,也有着中国大片的好大喜“星”的大而无当,当面对强势的好莱坞我们不但没有技术甚至连剧本都是人家写好的,还有着自已的一身毛病,这样的我们又能拿什么去拍一部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的“魔戒”?!
三、历史架空的利与弊
历史架空对于一部电影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一部电影的价值观、世界观,往小了说,关系到史实。《长城》的美国编剧的剧情设定没有明说,但是,从一开始马特达蒙被“契丹人”追杀,到台词中出现的“汴梁、枢密院”,以及郑恺饰演的枢密使沈大人,稍有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是北宋。
等等!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宋史·职官》)。而这一措施也导致了宋朝重文轻武,军队武器质量差、军队纪律松散、将军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北宋军队积弱的局面,在宋辽对战时屡屡吃亏,最后直接被金覆灭。
但是,剧情中的军队一点没有积弱的意思,从武器配备、军种兵力、以及火药武器的使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堪比蓝翔挖掘机一样的巨型机弩,我真怀疑他们就是蓝翔技校的前身,彭于晏饰演的虎军将军掌握的防御工事,就这样的军队,毫不夸张的说,除了我人民解放军,放在古代那简直就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地步,而且要养活这样一支部队,那需要的军费怎么说也得比大宋十年的赋税还要多吧。再看王俊凯饰演的皇帝、郑恺饰演的枢密使,一个昏君样子,一个奸臣嘴脸,我真不信这个朝廷内外团结。
有人说了,既然是商业片,就不要这么深究,那我们就原谅这个,但是,还要考虑,长城真正作用在于抵御匈奴,我们对于史实要尊重,这样的电影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会造车小孩子对长城的作用和实际价值产生错误理解,对于历史产生错误理解。
总结来说,张艺谋出一部大片的时间确实很长,但是出好片的几率最近越来越小,我们不能因为《长城》的弊病就否定他的价值,客观来说,《长城》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票房,虽然张艺谋说:“商业片是以票房论英雄”,但是这样的电影确定得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找到了一个可行的道路,但是这个道路是否真的能实现中国电影中国故事的世界化,还有待考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真正的走向世界,是不失世界化的同时,保留自己的民族化风格。
传奇影业的罗异,一个在中国做了十多年电影,被称为“中国影坛最佳外援”的制片人,曾说:“这么多年了,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意义上帮张艺谋的”。张艺谋从《黄土地》到《红高粱》,到《归来》、《长城》,一步步走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导演对于电影的一种情怀,中国观众对于烂片历来不吝啬恶毒问候,但是我们应当宽容的看待张艺谋,毕竟不论是李安,冯小刚,还是张艺谋,我们都能看到,他们面对电影,都在求新求变,都在突破自己。
在今年,李安、冯小刚、张艺谋都给观众交上了答卷,我们很期待明年陈凯歌的《妖猫传》——是否超过《道士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