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读西游记——为什么要用紫金钵换取经书?
西游记本是一本佛说的经书,吴承恩更是佛法守成的大师。在整个西天取经的故事中,无处不蕴含着佛法的真谛。师徒为何要四人成行,为何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为何会有啼听幻化人形,为何神通广大如孙悟空却要拜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为师呢?经由影视传播的西游记已是经过现在的导演和编剧解读释义的版本,即便是白话文版本的小说也是经过代代相传几经修订而流传至今的。最初,西游记本名为:西游释厄传。
今天要来聊一聊的是,第九十八回取得真经的故事。
起因是一次禅修课中,有人提出疑惑,为何禅修的课程需要付费来求学,佛法不是无价的么?
老师便讲起了西游记的故事。
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来到了大雷音寺,得到佛祖首肯经阿难,迦叶传真经一部,师徒兴高采烈的装担回去,却在路上发现,这都是无字天书,愤愤而回找人理论,阿难出门迎接,说,需用唐三藏身上最值钱的一样物品来换取经书。悟空大怒,师父却平静的将紫金钵交给了阿难,随后取得了有字的经文。
世人多将此段解读为世态炎凉,连大雷音寺中都要收受贿赂,用财物换取经书,人心险恶啊。更有网络批文是这样写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佛祖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更是应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另外在网络中看到这几种解释:一是说自贵,佛经是为了让人开悟,许以重利,世人方才重视。另外一说是考察手段,让唐僧不受物质界的烦扰而得传法。
然而稍有佛学素养的人便知,阿难,迦叶均是佛教传承中得道成佛之人,皆为首座弟子,承大罗汉果位,身为居士的吴承恩会这样贬低祖师尊者么?
这里便要谈到无字真经的真谛。佛祖灵山讲法,释迦摩尼拈花,摩诃迦叶微笑,衣钵便经由这无字真经传承下来。唐僧以他一片赤诚的真心,为普度众生而来求法,神就会将最至高无上的真经传授与他,既是无字真经。然而世人不认真经,我们仍受左脑知识和思维的操控,我们仍会受这个躯体的局限,需要有形有相的东西来帮助我们渡一切苦厄,来帮助我们在体验中成长。这也许就是我们来到地球这个试炼场中学习,成长的原因,经由有形有限的体验,来顿悟无形无相的空性。在二元性的世界中,去学习合一。
万法在自性。一旦有形,有象,有文字了,世人便会着象于文字的记载,只要有语音和文字,对法的理解与解释便会有局限。道象法象皆无相。尽管如此,老子仍留著有《道经》,《道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宇宙本源的那个“道”),便已说明了老子想说的一切,但他仍以之后所有的篇幅来完成教化。佛法无边,但仍会著有经文留给后世修习。电影《超体》里所描述的,最后完全开启智慧的Lucy已成为全知的神一般的存在,对于她来说,知识,智慧,甚至躯体都已是身外之物,即便与她自己,已经没有有也没有无了,她还是为世人留下了一个U盘,以期渡化世人。
为我们留下了文字,传承和先知们,是神,或说更高的那个存在爱世人的方式。尽管到达彼岸时是无形无相的,但我们仍需走过漫长的有形与学习的过程。就好比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要面对死亡,然而中间的这个过程让生命有了意义。
当我们仍沉浮于世间,担心焦虑恐惧,为情爱,事业,金钱所困惑,为子女,父母,朋友而烦心时,过着我们本认为理所应当的生活时,这时的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当一个机缘能让我们稍稍脱离世间浮云,认清在幻像背后是存在真相时,发现自己之前的生活许多是在庸人自扰时,看到人类最不谦虚的地方就在于将这个世界局限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时,我们便开始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过程,这时便会生出更多的疑惑。当走过扬升的过程,去到下一个阶段时,又会进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状态,但这时的山已不再是彼时的山,水也不再是彼时的水了。
举个例子,一次我曾与同修讨论“快乐”这件事。她说,开始修行后,她发现以前的人生都是装出来的,以前的快乐都是假的,其实她一点也不快乐。我也曾有同样的疑惑,当我们修行之后,不是应该开始逐渐获得喜悦而不应该是带来更多的不快乐么?后来,我了悟到,过去我们认为自己的快乐都是转瞬即逝的,都是脆弱的,任何生活中的风吹草动,变故和他人的影响都可以轻易的打碎我们所谓的“快乐”。而当修习让自己更加强大,习得智慧之后,那种喜悦是永恒的,当然那并不代表我们永远都会傻乐,那是一种宁静的,恒动的,真实的喜悦,是不会被任何人事物所影响的强大。
面对世人,仍需有型有相有文字的普法才能开启成长,智慧之路。我们需要顺其自然的去走过这个看山不是山,看水的过程。在有形的世界中传有形的法,自然需要遵循这个物质世界的规则,这是另一种相应,因为我们仍会习惯性的以有评判的定价方式去评价本应为无形的法,是我们的思维,让道法有了形,有了相。
如果有一天,真的走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真的达到了道相法相皆无相的境界,便也不会再去问诸如为什么要付学费上课,或是我要修什么法成长这之类的问题了,那时所能遇到的便是真正的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实,在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所有我们所需要的咨询在网上都可以查到,如果自性足够,何须“上课”呢?我们需要去见上师,去付费上课,是因为我们的自性告诉我们,在当下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如此。往往这时,小我便会跳出来说“但是。。。可是。。。如果。。。”
老师曾说,我最希望的是授无需学费的课,(当然这种也不能称之为课),你来到我面前,相应,坐禅,就完了。但世人不认,也不能认这样的方式。所以才需以有型的物质换取有形的法和智慧,然后一同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品味着相与无形,从而经由自性成长。
仅以此文献给2017的新纪元。
祝大家新年快乐。
今天要来聊一聊的是,第九十八回取得真经的故事。
![]() |
起因是一次禅修课中,有人提出疑惑,为何禅修的课程需要付费来求学,佛法不是无价的么?
老师便讲起了西游记的故事。
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来到了大雷音寺,得到佛祖首肯经阿难,迦叶传真经一部,师徒兴高采烈的装担回去,却在路上发现,这都是无字天书,愤愤而回找人理论,阿难出门迎接,说,需用唐三藏身上最值钱的一样物品来换取经书。悟空大怒,师父却平静的将紫金钵交给了阿难,随后取得了有字的经文。
世人多将此段解读为世态炎凉,连大雷音寺中都要收受贿赂,用财物换取经书,人心险恶啊。更有网络批文是这样写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佛祖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更是应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另外在网络中看到这几种解释:一是说自贵,佛经是为了让人开悟,许以重利,世人方才重视。另外一说是考察手段,让唐僧不受物质界的烦扰而得传法。
然而稍有佛学素养的人便知,阿难,迦叶均是佛教传承中得道成佛之人,皆为首座弟子,承大罗汉果位,身为居士的吴承恩会这样贬低祖师尊者么?
这里便要谈到无字真经的真谛。佛祖灵山讲法,释迦摩尼拈花,摩诃迦叶微笑,衣钵便经由这无字真经传承下来。唐僧以他一片赤诚的真心,为普度众生而来求法,神就会将最至高无上的真经传授与他,既是无字真经。然而世人不认真经,我们仍受左脑知识和思维的操控,我们仍会受这个躯体的局限,需要有形有相的东西来帮助我们渡一切苦厄,来帮助我们在体验中成长。这也许就是我们来到地球这个试炼场中学习,成长的原因,经由有形有限的体验,来顿悟无形无相的空性。在二元性的世界中,去学习合一。
万法在自性。一旦有形,有象,有文字了,世人便会着象于文字的记载,只要有语音和文字,对法的理解与解释便会有局限。道象法象皆无相。尽管如此,老子仍留著有《道经》,《道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宇宙本源的那个“道”),便已说明了老子想说的一切,但他仍以之后所有的篇幅来完成教化。佛法无边,但仍会著有经文留给后世修习。电影《超体》里所描述的,最后完全开启智慧的Lucy已成为全知的神一般的存在,对于她来说,知识,智慧,甚至躯体都已是身外之物,即便与她自己,已经没有有也没有无了,她还是为世人留下了一个U盘,以期渡化世人。
为我们留下了文字,传承和先知们,是神,或说更高的那个存在爱世人的方式。尽管到达彼岸时是无形无相的,但我们仍需走过漫长的有形与学习的过程。就好比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要面对死亡,然而中间的这个过程让生命有了意义。
当我们仍沉浮于世间,担心焦虑恐惧,为情爱,事业,金钱所困惑,为子女,父母,朋友而烦心时,过着我们本认为理所应当的生活时,这时的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当一个机缘能让我们稍稍脱离世间浮云,认清在幻像背后是存在真相时,发现自己之前的生活许多是在庸人自扰时,看到人类最不谦虚的地方就在于将这个世界局限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时,我们便开始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过程,这时便会生出更多的疑惑。当走过扬升的过程,去到下一个阶段时,又会进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状态,但这时的山已不再是彼时的山,水也不再是彼时的水了。
举个例子,一次我曾与同修讨论“快乐”这件事。她说,开始修行后,她发现以前的人生都是装出来的,以前的快乐都是假的,其实她一点也不快乐。我也曾有同样的疑惑,当我们修行之后,不是应该开始逐渐获得喜悦而不应该是带来更多的不快乐么?后来,我了悟到,过去我们认为自己的快乐都是转瞬即逝的,都是脆弱的,任何生活中的风吹草动,变故和他人的影响都可以轻易的打碎我们所谓的“快乐”。而当修习让自己更加强大,习得智慧之后,那种喜悦是永恒的,当然那并不代表我们永远都会傻乐,那是一种宁静的,恒动的,真实的喜悦,是不会被任何人事物所影响的强大。
面对世人,仍需有型有相有文字的普法才能开启成长,智慧之路。我们需要顺其自然的去走过这个看山不是山,看水的过程。在有形的世界中传有形的法,自然需要遵循这个物质世界的规则,这是另一种相应,因为我们仍会习惯性的以有评判的定价方式去评价本应为无形的法,是我们的思维,让道法有了形,有了相。
如果有一天,真的走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真的达到了道相法相皆无相的境界,便也不会再去问诸如为什么要付学费上课,或是我要修什么法成长这之类的问题了,那时所能遇到的便是真正的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实,在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所有我们所需要的咨询在网上都可以查到,如果自性足够,何须“上课”呢?我们需要去见上师,去付费上课,是因为我们的自性告诉我们,在当下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如此。往往这时,小我便会跳出来说“但是。。。可是。。。如果。。。”
老师曾说,我最希望的是授无需学费的课,(当然这种也不能称之为课),你来到我面前,相应,坐禅,就完了。但世人不认,也不能认这样的方式。所以才需以有型的物质换取有形的法和智慧,然后一同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品味着相与无形,从而经由自性成长。
仅以此文献给2017的新纪元。
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