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啸堂笔记》 宁波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
![]() |
独秀山 |
古代文人学士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书房或小园,读书之余,玩石赏花,一张一弛,劳逸结合。可以说文人对造园的兴趣是浓厚的,而且贯穿中国造园的主题始终是文人思想。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说:“中国园林应该说是‘文人园’,其主导思想是文人思想,或者说士大夫思想,因为士大夫也属文人。其表现特征就是诗情画意,所追求的是避去烦嚣,寄情山水。”
明末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日月湖》中写道:“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缙绅,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这篇文章给我们透出一个历史“胶片”:在明末那段岁月里,宁波城已经是一个园林城市了。
宁波属江南,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水源充沛,物产丰盛。宁波历史上文人学士辈出,宋室南渡,定都杭州,当时的宁波史氏家族出过三个宰辅,当时世人云:“满朝朱衣贵,俱是四明人。”文化昌盛,陶醉风雅,崇尚清高隐逸生活,追求天人合一生活环境,衣锦还乡,归田园居,或是功成身退,或是大隐隐于市的想法,进一步有利于文人产生造园的想法。从《四明谈助》上不完全统计,从宋代到清代,宁波就有50余座园林。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园林数易其主,正如唐代诗人王维写的:“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借助于文献,我进行了一些实地走访,发现宁波的古典园林已所剩无几,有“叠山理水”的仅剩下四五处,现在只将有“山水”的园林记述如下。
飞来一山名独秀
独秀山,而今依然在宁波中山广场里面,它的叠山时间为明代弘治十一年。弘治元年,印绶监太监张公受命出镇宁波,十年后,政通人和,想到明州是以四明山而得名,而城内却无一座山,一年四季无景可观,觉得很遗憾,于是在“廨宇之西”择空地垒石为山,“廨宇”即官舍的意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堆山造园,“假手于民匠”,石头则取于荒野间,有主者以物易之,工匠的工钱就用公家库藏的多余粮食,既成命名为独秀山。“聚石以为之山……纵视横居半,高得五分,纵之三。周迥群峰错峙,俯者,仰者,向者,背者;若奔,若蹲,若倚,若斗。左右二小岭绕出其巅。”山巅有适意亭,山下有清凉洞,洞外有南北两水池,池里养金鲫、瑞莲。围绕着池边植有松树,茂林修竹。还有乐寿轩、牡丹台等园林小品建筑景观,清凉洞北还有古梧两株。整个构园过程,布政司左参政广东人刘洪写了一篇《独秀山记》记录其事始末,现在《独秀山记》碑仍嵌在清凉洞口。
光绪年间无锡人薛福成出任宁绍道台,在宁波执政期间,对道署西面的独秀山加以整修,“杂莳花木,界以竹篱,境渐幽胜”,工作之余,来此小憩。山上有螺髻亭,亭下有清凉洞,又建了揽秀堂、滴翠轩,植梅百株,命名为梅坞,在梅坞东面构一小亭,名为送香亭,为了观赏夏天的荷花。在亭的西边,积土为露台,用来登高望远,四周种上丹桂十余株,谓之小山丛桂。薛福成又自负地说:“尝以谓天下文章奇丽之境,悉在吾园。”把园命名为“后乐园”,取之于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而薛的前任巡道李可琼曾经在独秀山侧构云石山房,在此选出县内的高材生,教育奖励他们。薛福成亦撰有《后乐园记》一文,文中介绍了造园经过,列举许多圣贤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最后说自己也应当“后乐”。
1927年,由社会各界捐款建造包括后乐园、旧道署等在内的90亩土地的公园,经过两年不到的努力,耗资11万元,新建各式房屋21座、亭台4座、桥5座、廊坊2座,以及围墙、花圃、小河、假山、园径,其占地60亩。园内植有名卉嘉木,颇具江南古典园林特色。命名为中山公园,以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 |
天一阁九狮一象 |
天一生水宝书楼
天一阁,建于明嘉靖40年至45年之间,阁主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他依据《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论,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阁前凿池,名“天一池”。全祖望在《天一阁碑目记》里写道:“阁之初建也,凿一池于其下,环植竹木。”范钦曾孙范光文在天一池边上堆假山,成“九狮一象”。左侧筑半亭,有范钦好友,明代著名书法家丰坊摹《兰亭序》帖石一方。假山后古樟遮天,山石青苔鲜滑,池中游鱼安闲,清静自然绝妙。
现在一般都说天一阁为藏书楼,确切地说应该是一座园林,天一阁为园之主体建筑,楼上用作藏书,楼下作宴乐之用。范饮有一首《上元诸彦集天一阁即事》:“阗城花月拥笙歌,仙客何当结轸过?吟倚鳌峰夸白雪,笑看星驾度银河。苑风应节舒梅柳,径雾含香散绮罗。接席呼卢堪一醉,向来心赏屡蹉跎。”元宵节,范钦在天一阁宴客,还有《书〈本事诗〉后》:“此为唐孟启作,世罕传布。伏日偃仰天一阁中,池林过雨,凉风荐爽,四望无人,蝉鸣高树,遂披襟散帙,漫书此篇。已而云影低昂,新月吐照,欣焉会于予心。据胡床,披鹤氅,停尘尾,抚无弦琴,歌白云之章、清商之曲,啜杯茗而寝,殊忘其为盛暑。城楼已下二鼓矣。晨起,即题其后。”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天一阁就是一个园林,是休闲的地方。读书,交友,雅聚,都是历代文人的爱好。
阁前的假山为“九狮一象”, “狮”谐音于“士”,“象”则谐音于“相”,寓意“九士一相”,同时“狮”又谐音于“思”,“象”又谐音于“想”,“九狮一象”即成“九思一想”。读书是否需要九思一想,才有所得,才有所悟?同时因为是写意堆法,也可把这些堆石想象成其他意境,有说“红袖添香”,也有说“苏武牧羊”的。而且欣赏九狮最好的时候是下雪天,九狮之状毕现。九狮假山的堆法在清代十分流行,在《扬州画舫录》中就记载:“淮安董道士叠九狮山,亦籍籍人口。”在扬州九狮山就不止一处。
林氏二园今犹存
近性楼,主人林廷鳌,字靖南,别字澹吾。据《四明谈助》记载,林为人“读书尚义,工音律,淡于名利”。民国《鄞县通志》说他“性慷爽,有得辄散诸戚族邻里之困乏者”。他有两位好朋友,一个叫韩明昆,号朗山,能写诗,善书法,最近我们还在近性楼假山旁发现韩朗山写的书法石刻;一为孙意舟,善图画。三个人雅聚在一起的时候,韩朗山抚琴,孙意舟鼓瑟,林澹吾拨阮(一种乐器),而且“专好古乐,绝时调”。时人绘成《三友图》,图上多名人题咏。
看来,这三人确实雅得难得,近性楼后为学政盛炳炜所有,所以现在称“盛氏花厅”,为海曙区级文保单位。楼四檐角翼然如飞,旁有假山水池,但年久失修,我们只能看看原来的记载:“楼高五丈,分为五室,四旁夹窗,远望若巨舰,故又名‘停舻’。楼中悬佛像一,蓄琴一、瑟一,余皆图书、鼎彝、名画、法帖。”“外则翠竹绿蕉、碧梧苍松,骄阳不炙,清荫互生,杂以时花异卉,娇鸟珍禽。”又说了命名为近性楼的原因:“今司马不役役于富贵,性空诸想于佛近,性任真于琴近,性素洁于瑟近,山近性之静,水近性之灵,竹近性之虚,松近性之坚,梧近性之孤特,蕉近性之卷舒,既入世而出世,视有空如无家,则洵乎楼以所有,皆以求其性之所近也。”
林宅在紫金巷,主人林氏兄弟林钟华、林钟嵩的祖父就是林廷鳌,林宅是宁波老城内最精美的宅子之一。精雕细琢,尤以砖雕、木雕、石雕著称,据不完全统计,林宅的雕刻有350多幅,“仕女葬花”、“暗八仙”、“琴棋书画”、“唐伯虎点秋香”等,几乎是一座雕刻博物馆,题材丰富,精美绝伦。宅之西南隅有幽雅小园,并藏有明代画家董其昌所书的、明文学家陈继儒题跋的《兰亭序》刻石二方。假山也是“九狮一象”,一象尚在,九只狮子已残缺,而根据林氏后人回忆,园的东面有佛堂,西面有长廊和六角亭,园中植以名贵茶花和两株丹桂树。
除这几处假山之外,还有几处民国的园林,这里就不展开了。综观以上所述,我简单概括一下宁波园林的特色:
第一,面积很小。除独秀山外,私家园林几乎是庭园,只在住宅的一隅,叠石成山。天一阁在阁前挖池叠山,林宅在宅西一角挖池叠山,近性楼假山水池都在东侧。
第二,山均为小品山,除独秀山外,天一阁、林宅均是“九狮一象”。可以登临攀爬,水池只在山前,以活水居多。宁波在三江之畔,中有日月二湖,城中小河无数,天一阁前天一池与月湖水相通,终岁不干。林宅水池亦与外面的河相通。堆山之石均是就地取材,假山堆石一般均采用太湖石。太湖石,玲珑多姿,符合清代李渔所说的石要“瘦、漏、透”三字原则,为历代造园主所青睐。但宁波的园林是不是太湖石所堆,很难分辨,太湖石为石灰石,以白色为多,而宁波的山石,呈灰土色,就地取材,《独秀山记》里这样写:“石取于荒野废渍间,有主者以物易之。”
第三,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现今虽然看不到一些造园时种植的花木,但根据文献,我们就可以知道,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如近性楼有竹、松、梧、蕉,终年翠绿,为园林衬色。
第四,名园名楼名墨名记,一座园林是否有名,有时并非取决于园林本身,有时取决于名人,或者一篇文章,园以人传,园以文传,而且园中都有墨宝帖石,而且都有藏书楼。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宁波的园林虽然没法跟苏州园林相比,但拾掇起来不失为研究宁波人居环境的宝贵资料。
-
Ja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10 11:56:26
-
Delacroix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8 16:18:36
-
叨叨是秃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5 11:19:0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3 22:57:44
-
機修工8號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3 21:56:34
-
admiringcand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3 21:08:37
-
万水千山皮皮虾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30 13:15:3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30 10:43:50
-
豆友77597018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30 01:04:04
-
ふう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30 00:20:00
-
珍妮的肖像🦤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30 00:02:32
-
闲闲碎碎碎碎闲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29 23:45:10
-
塞纳辰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29 23:45:0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29 23:43:15
-
昭歌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29 23: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