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年度观影报告
查看话题 >2016年观影小结及新片16佳
2016年对我来说是非常丰富的一年,依托于芝加哥的强大影院资源,在这一年中我有幸能够继续有在大银幕上看到各种电影,无论是新电影还是老电影,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与独立电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年我在美国的两个学期,大多数时间依然是在电影院中度过的。
今年的两个学期对我来说是挑战与抓马不断;挑战是表演与导演基础课,交往困难的我虽然并不是那么受欢迎,但也以极其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认可,而更重要的则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了自己原来是这么喜欢导戏,虽然由于资金及精力的问题我接下来可能不会再修导演课程,但意识到我热爱作为导演本身就已经很高兴了,当导演是一生的追求,也不急在电影学校里了;说起抓马,是在川普当选的第二天,我因为自己的短片剧本中激进的内容而在剧本课上遭到以美国白人中产阶级为主的同学的攻击,这件事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美国中产阶级,一直以来,我几乎都是班里最优秀的一两个学生之一,但这种优秀并没有换来太多与别人合作的机会,尤其是在美国白人当中,我所有的电影课老师都会毫不犹豫地给我A,但多数美国同学都无法认同我的想法,而我的想法多数是从欧洲及世界其他范围内过去六七十年间的电影中继承下来的(也包括经典好莱坞),这也就是意味着当下美国的电影学生难以认同世界范围内艺术电影与经典电影的思想与风格。美国多数中产阶级电影学生就像是在封闭世外桃源里成长出来的孩子,与世界电影理论已经完全脱了节,在他们眼里唯一值得狂热的只有《星战》,唯一值得尊重的只有昆汀,他们不屑于了解世界电影,不可避免的,这些人会成为未来美国影坛的中坚力量,但我相信他们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电影的未来。
在春季与秋季两个学期之间,我在国内度过了暑假,在暑假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伯格曼了。对于伯格曼的电影,因为其哲学思想深度,以前的我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而在这个暑假中我一口气补完以及重温了伯格曼19部电影,这覆盖了他在1968年《豺狼时刻》之前的大多数长片,事情的结果也证明我现在对伯格曼的风格以及其电影中哲学思想现在已经又了比较好的掌握。
经过一年的快乐与痛苦、收获与失去的洗礼,我自己的电影理论也进化了很多,现在的我着迷于剧场与伯格曼,着迷于诗意与塔可夫斯基;伯格曼与塔可夫斯基,这两位导演便是我今后的主要研究对象,我相信电影的本源与未来的一种终极形式必须要是剧场的、戏剧的,我也相信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诗意,是电影最无法取代的魔力。
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努力,继续看电影,继续热爱电影,继续研究并学习电影。
梦想不灭,电影永生。
By JoshuaWilliams
12/30/2016 于芝加哥
下面便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今年新片16佳以及对它们的评价:
TOP 1

评语:黑色电影侦探故事般的旁白中,唯美的光影浸透了聂鲁达的浪漫诗意,不同时空中的连续动作则为它的诗意增添了一抹迷幻,拉雷恩与编剧吉尔莫的合作,是用警探这个角色来对照与解构聂鲁达其人,在达成这个目标同时,这个角色也在对叙事本身的解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一部有着独特视角的人物传记类型解构,拉雷恩用这部电影继续证明着自己优秀的叙事能力与视觉创造力。年度十佳已锁定。编剧出席Q&A,直说了想用一种类似于黑色电影的方式来为旁白奠定基调,警探却有其人却被用来对照聂鲁达自身。
对照今年拉雷恩另一部传记电影Jackie来分析,拉雷恩的电影在本质上是一个又一个在时空上并不连续的时刻的蒙太奇,这些并不连续的时刻在他的电影中被连续的情绪、表演及对白、配乐及节奏有机地串联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得拉雷恩的电影有一种在不同时空维度上对叙事主题极为风格化的展现,而他这种叙事风格也让这部Neruda成为今年最为浪漫与最为迷人的电影之一。
TOP 2

评语:蒙吉依托这个故事的中年危机内核,在这位父亲为女儿奔走托人找关系并应对各种麻烦的过程中,围绕主角一家循序渐进地构建出一张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围绕这些角色的社会层面描写则是蒙吉对普遍无力与缺乏安全感的当代罗马尼亚社会的层层检视,其剧作的高复杂度以及深刻的社会性使这部电影成为了目前蒙吉最好也最具野心的作品。
TOP 3

评语:表面上看这是一部由失调家庭情景包裹着的以角色关系状况为中心的剧情片,片中父亲在与女儿重新建立联系的过程中传授给女儿的是放下伪装的真诚,然而托尼厄德曼不仅是父亲为了与女儿沟通创造出的虚构角色,在更深刻的社会层面上他也是当代社会新一代中产阶级在一路打拼的过程中放弃的真诚心灵、生活根基与幽默感的象征,最后凝视着处在犹豫与困惑当中的女儿的镜头十足的展现出在灵魂的深处,这些中产年轻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这是一部反映当代社会语境中中产年轻人精神状况的杰作,也是今年最重要的电影之一。
TOP 4

评语:从丈夫遇刺到悲痛中的杰奎琳料理丈夫后事到葬礼几天后接受杂志采访再到重葬两个夭折的孩子时与神父的对话,拉雷恩将采访以及与神父的对话这两个事件抽离出来,与主叙事线相互穿插形成对杰奎琳之于外界、之于自我与之于信仰三种挣扎的解构,而维系着影片架构的是在不同时空间架起的连贯的情绪与角色塑造.
TOP 5

评语:代表着黄金年代的电影海报、画像与片场同复古与现代混搭的服装设计一同构成本片唯美的艺术风格,从爵士年代电影中借鉴来的叠印蒙太奇与Iris In/Out,从美国与法国经典歌舞片中借鉴而来与当代风格混搭的舞蹈编排,对光影与色彩的绝佳运用,完美的叙事节奏,优雅的摄影机调度,以及经典爵士与经典歌舞片的对应,这些元素像夜空中的星光一样闪耀在这部充满怀旧感的歌舞片里。 上一次在美国电影中见到叠印蒙太奇不知要追溯到什么时候,因此像达米安·沙泽勒这样的年轻美国导演能做出La La Land这样一部尊重经典年代、经典风格以及经典电影技术的歌舞片,对美国影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TOP 6
蛇之拥抱 El Abrazo de la Serpiente

评语:一位部落巫医串起前后两段西方学者的亚马逊探索之旅,属于过去的两个时空在不同文明的碰撞中相互交错,巫医、蛇与雨林是片中三个对应的意象,影片试图表达的主题便通过西方文明与这三个对应意象前后关系的对比而传递出来,前一段是西方文明的入侵,后一段是亚马逊雨林和它的文明对外来文明的无私包容。
TOP 7
路边野餐 Kaili Blues

评语:毕赣在他的处女作中成功的创造出一个交错了不同时空的叙事结构并在影片中造出了很多令人难忘的镜头,穿行的火车与倒转的时钟,是对记忆中的流逝时光极富诗意的展现。
TOP 8

评语:一家人之间的各种冲突在家庭聚会这天集中爆发,想要参透这种刻意偶然的剧作背后的野心可能还是要细细咂摸神父临走时对这家人讲的故事,这些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罗马尼亚社会复杂的信仰与社会状况的映射,狭窄的公寓内摄影机调度和演员走位都令人印象深刻,群戏很出彩。普优用有限场景、密集对话以及高强度表演在有限的叙事格局内展现出了一个丰富的罗马尼亚社会缩影。
TOP 9

评语:真正践行基督教义并非是要牺牲于正义的骄傲,而是要有勇气面对自己放下尊严卑微地服务于世人,这是本片要传达的主题。为了做到这点,影片前两幕充斥着漫长的建立段落、大量关于信仰的对话以及考验信仰的酷刑情节还有在声音上被做“沉默”处理的反高潮设计,看似冗长但十分扎实,之后主题逐渐揭开时的回报与高潮足以令人满足,让人着迷。
TOP 10
女巫 The VVitch: A New-England Folktale

评语:信仰的丧失,女巫的入侵,青春新鲜的女性性魅力是撒旦的最爱,而历史中女巫这种概念也是在男权社会对女性性魅力的压迫与责备中产生的。本片有不少带有压迫感的镜头构图与张力不断被提升的推镜,然而它所展现出的恐惧不单是画面与声音上的,更多的是来自于角色的心理层面,其剧本也更倾向于低概念。
TOP 11

评语:基于更高空间维度的时间概念是剧作环形时间线的理论基础,在这个框架中,首先它是一部专注于主角应对自身记忆与情感的心理戏剧,其次它以这个扎实的角色塑造为基底,呈现出一部触及到生命个体间交流本质的硬科幻;影片两个层面在主角因掌握来自外星的非线性语言概念而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逐渐交融在一起。
TOP 12
再一次体悟 One More Time with Feeling

评语:运动镜头中的静止,静止镜头中的运动,迫近或远离的摄影机,黑白画面中极致优雅的光影,Nick Cave在镜头中与镜头外,在歌声里与生活中,讲述着自己的音乐与人生哲学,与妻子一同坦诚面对丧子的悲痛;摄影机运动、光影、尼克的独白和采访,在这部纪录片中共同指向的是只有通过他的歌声才能被传达的情感.本片DP之一的Benoît Debie真的是把跟加斯帕诺合作出的精华都用到了这部电影里,像那些用在《遁入虚无》里的运动镜头,而且因为是纪录片的缘故并不用担心暴露摄影机跟电线。
TOP 13

评语:凯莉雷查德这部新片是对小镇中三位女性的生活片段捕捉,来自现实生活的细节为影片带来的是朴素与真实的质感,雷查德对女性生活中那些动人时刻的细腻真实的刻画是她作为女性导演的特有印记。小米在雷查德的镜头中依然独立、坚强却又满怀细微情感,也是第三次大银幕看我米的电影。托德海因斯参与制片,成片是导演剪辑的版本,这种配置哪怕是对于独立电影来说也是十分幸福的。
TOP 14

评语:American Honey is one of the most truthful and beautiful portraits of lower-social-class American youth and their American dream. 不在美国生活的人可能会觉得《美国甜心》对其中角色的刻画是对美国年轻人刻板印象的重复,但其实片中这个阶级的年轻人在真实生活中就是这个样子的,你会在真实生活中见过或者认识跟片中一模一样的年轻人,《美国甜心》最优秀的地方就是这群角色身上的真实。
TOP 15

评语:Chubbuck案的讽刺性与深远意义在片中并没有得到足够挖掘,其对Christine走向毁灭的最后旅途的描绘,本质上是对其角色全面而仔细地检视与解读,而将如此角色塑造带出鲜活生命的则是丽贝卡豪尔,她在这部影片中奉献出了今年银幕上最好的表演之一。 影片的主题则是通过结尾处的反面对照被传递出来,而此片结尾也是今年电影最有灵气的结尾之一,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即,坚强的活下去才能在时光流逝中慢慢品味生活的滋味,无论是苦涩还是甜蜜。那种经历了难熬的一天之后,听着广播里的老歌,坐在沙发上吃着甜甜的冰激凌的感觉是生活最好的馈赠。
TOP 16

评语:蒙面强奸犯、家父不堪的过往以及办公室的冲突这三条线在好莱坞类型片中理应是交汇在一起的,但在范霍文的这部反类型片中它们却毫无因果关联,故意架空的各种叙事装置是对公式化叙事的嘲弄,女主角是个烂人,她的角色没有转变与成长,干尽坏事后困扰她的冲突却都一一化解,这是对好莱坞道德观的嘲讽。法国现役女演员中能够驾驭这么危险的一个角色的可能就真只有于佩尔了。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