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应该是我的膜拜文,对于日本作曲人的膜拜
又好久没更,因为一直不知道能写点什么,感谢一直没取关的友邻 这篇文是前天半夜听了大鱼海棠的原音兴奋的写了开头,后来没写完,今天又重新编辑的
以及对豆瓣这个精神病角落的感谢
今天晚上无意间听了大鱼海棠的电影原音,竟然无眠了。现在思绪万千,脑袋里涌现出许多文字,很想记录下来。

说到日本的知名的作曲家,可真的不止有久石让,宫崎骏的动画让我们认识了久石让,而很多电影却也让我们认识了很多日本的作曲家。可能大家也会发现,现在我们中国很多的本土电影找配乐基本上都会找日本的作曲家来作曲,为什么呢?这还不简单么?因为人家的作曲的确好。






还有我非常喜欢的作曲家神思者(他们给央视的纪录片做过配乐,但是最出名的要数给日本纪录片《故宫》的配乐了,可能现在的你听过这首曲子,只是不知道什么名字而已,但是知道之后都会非常惊奇,这竟然是日本人作曲的,而且竟然还对中国的民族乐器掌握的这么好)对于这张专辑,我真的强烈推荐大家听听,简直是神作,我还记得上次去故宫的时候我还特意把故宫回忆这首曲子放出来了,不过由于参观的游客太多,一点已经都没有了··· 还有菅野营子,《攻壳机动队》tv版的音乐几乎都是她包办的。 以及我们最熟悉的知名日本作曲人—— 久石让 以上这些电影都是由日本作曲家操刀完成的,当然也不全是国产影片,像末代皇帝就是一部除了演员是中国人但是幕后都是有国外制作班底完成的。 当然我只是列举了一些,还有很多我没列举的就不详细说明了 为什么我单要把日本的作曲家列举出来呢?因为反观当今的电影市场,欧美还是占主流,我们亚洲人想在上面有立足之地真的很难,更别提作曲这些了。可是当代能代表亚洲音乐实力的毋庸置疑肯定是日本。所以想一下,亚洲最牛逼的音乐人都在日本,而能进入到欧美市场都很难,更别提当代中国的音乐实力了。 那说回今天想说的主题,为什么日本的配乐音乐大师知名的有这么多,而且即使是欧美电影人去拍中国题材的电影找的配乐都是日本人,但是却不找中国人呢? 为什么他们的配乐能让你听的直达灵魂,甚至有时是对于电影配乐的关注大于电影? 仅仅是我感官上的优点是不够的,我总想找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说到这里,我非常感谢豆瓣,可以说没有豆瓣,我就不知道这些人。 最开始知道坂本龙一是因为豆瓣关注的一个友邻,她现在还没有改名字 叫兆龙他城 。她的头像就是坂本龙一,当然我当时并不知道他是谁,当时这个友邻在豆瓣上活跃的时候几乎发的广播都是关于坂本龙一的,他还叫他教授,我当时就很纳闷这个人到底是谁,结果就搜索到了他到了他最著名的曲子

教授就是长成这个样子滴,一个萌萌的老头,当然教授在搞音乐的同时也搞搞副业,比如说当个演员什么的,看过《战场上的圣诞快乐》和《末代皇帝》的人应该对他有印象,他在里面也有出演过角色。 而知道吉田洁则是因为听了豆瓣电台的推荐,这个我很清楚,豆瓣电台给我推荐了吉田洁的曲子,包括《打》的那一张专辑还有《日本人的遥远旅程》那张,真的是非常喜欢,连带的也知道了和平之月这个厂牌。 所以很多时候好像发生的事儿都是一环套一环,豆瓣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社交网站,可以说我工作生活之外的很多朋友都是在豆瓣认识的,包括现在即将结婚的对象,如果不是豆瓣,我可能到现在都不会认识他,豆瓣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生活走向。 不过要问我怎么开始玩儿豆瓣的话,这个问题应该问我的发小十日十月君,如果没有他,我可能到现在都不会注册豆瓣吧…以至于到现在我们热爱的事物都一样,豆瓣之于现在的我来说,真的是最最重要的网站了。
说回日本的音乐人 不知道8090后小时候看的tvb的电视剧多不多,还记不记得97版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和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里面的配乐很好听,特别是有一首我当时还不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一首曲子,后来我才知道,那首曲子的名字叫《故乡的原风景》然后我才知道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是宗次郎,同样的也是日本的作曲家。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索一下这张唱片,真的很好听! 另外的,天龙八部里面的配乐竟然是日本《三国志》动画片的配乐,这件事儿,大家应该都知道···套用豆瓣一个网友的评论说,这张原音的都是神作 神作 神作!所以我都这么说了,你还不要去听一听这张唱片么? 我自己是一个好奇心特别重的人,当然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更重,豆瓣无疑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因为感觉豆瓣和别的网站很不同的一点是,作为社交网站,他的立足点很不一样,是立足于我们的精神世界,豆瓣的相互关注的人不叫粉丝,而叫友邻。之前一位豆友还说,友邻这个称呼之余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就好像现实世界的邻居,相互关注的 人即使好久或者从来不联系,偶尔说说话也有种像是认识好久的感觉,别的网站做不到这一点。豆瓣,就是我们这些精神病人的角落。在这里,是基于爱好之上,怪癖之下的社交。 今天总是跑题啊,明明想说音乐人的···· 下面再次切入正题 电影艺术是画面和声音的结合,画面很重要,同样的声音也非常重要,所以电影配乐的地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上面我说过,有的时候对于电影配乐的关注度可能比电影还高。就比如说,今年夏天上映的《大鱼海棠》在跳票多次的情况下终于上映,可口碑却出现了两级分化的情况下对电影配乐的评价缺出奇一致的好评。吉田洁为了这部电影,配乐作曲的的时间可是足足花了两年的时间,可以说为电影加分不少,更有甚者说出,电影值四分,可是配乐确实满分!我觉得也并没有夸张,至少我付费买了整张专辑一点没觉得亏,而且还觉得应该出实体cd。 整张专辑,气氛烘托的特别好,可以说是为电影加分的特别加分项。38首曲子,加起来整整85分钟,里面对于乐器的运用恰到好处,中国民乐和西方现代乐器融合的也非常好,这简直做的比国人强太多了! 为此我很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曾经在古诗里面出现的管弦丝竹之妙曲不见了?而且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培养音乐兴趣的时候往往都奔着西方乐器去了。我们常常能听到著名的钢琴演奏家 郎朗、李云迪之类,却不曾出现知名二胡、古筝、琵琶等等等等民乐的知名演奏家?是民乐真的不行了么? 并不是这样,我觉得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真的是日本。单在吉田洁这张《大鱼海棠》的专辑里面,能听出来的民族乐器就有好几种,那种缠绵难断的情感和深厚的艺术底蕴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吉田洁本人确是伯格里音乐学院毕业的。 之前曾读过一本研究日本民族文化的书《菊与刀》,里面对于日本人性格的描写就很是深刻,这同时也是我们国内所鼓吹的匠人文化,执着与一件事儿,死磕到底,不到死都不会放弃。有时候,我常常在想,自己所缺的到底是什么,可能恰恰就是这种精神吧,为了生活特别容易妥协,说的就是我这种人,这样的人的成功率能高到哪去呢? 什么事儿,都得有这种死磕的精神,执迷于此,并为之付出行动。对于艺术家来说,创作的自己才是存活的证明,否则和死去并无区别。 对于文化的传承,我们的态度和他们截然不同,他们是去除糟粕取其精华,而我们是一棒子拍子,别的不说。现在对老百姓最重要的房子问题就是个大问题。纵观城市建筑,我们的建筑史基本出现断层,近代明清的建筑能留下的有多少?每个城市除了那种出名的古都,进本上长得都一样,建筑从建筑上,基本上看不出来区别。王朝迭代,直接把之前所有保留的东西都抛弃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悲哀的事,糟粕和精华都没了,剩下的还有什么呢? 反观音乐艺术也是如此,当古老的音乐文化没人传承,那到底什么的还是中国的呢?
对于日本为何盛产音乐作曲家,想必以下的回答更简单明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98405 无外乎就是以下几点 民族性格认真,执着 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保留了自己本国文化 音乐产业成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日本的作曲家一点也不比欧美多,只是比中国多很多,至于为啥中国这么少,上面三条反过来就是原因了。
glow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季一次,EVM护肤品春季团来了 (65人喜欢)
- 承认生理需求也是女性觉醒重要的一环 (6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