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爱的人儿,都来读读这本书吧!
拿上美国作家芭芭拉•安吉丽思写的《如何在爱中修行》,首先吸引我的是封面上张德芬的话“很多自认为修行很好的人,其实也过不了亲密关系这一关”,翻开来就看到了张德芬为此书写的序言。
对于芭芭拉•安吉丽思,我一无所知。但张德芬却是几年前就知道了的,她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精读多次,并延伸阅读了同一系列书籍,受益颇深。仅一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就让我时时揣摩,渐渐地对之前的亲密关系不再充满抱怨、怨恨,而是越来越多地看到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不足。于是心态也慢慢平和下来,不再被外界舆论和他人的评价所左右,更多地与内心联结,心底越来越清澈,直到现在越来越喜欢自己。
因此,对于张德芬是心悦诚服的,由她作序的书,其质量我当然是毫不怀疑的。
一页一页细读这本《如何在爱中修行》,总想说“这本书真的太值得看了,张德芬推荐的书真的不错”,脑海里也一直浮现一个声音“是的,就是这样,我也有这样的问题”。人虽千人千面,但其本质组成都是相同的,其不同就在于内心活动的差异,因此若能够联结内心,加以修行,那么将对工作和生活影响深远。考虑到此,我牺牲了几天工作时间,上班去就坐在办公桌旁,拿出《如何在爱中修行》,做研究般一字一句读过去,希望能够汲取其中所有的营养。
芭芭拉•安吉丽思无疑是最懂爱情的,因此开篇就写了正在举行婚礼的新郎和新娘的心理活动,那一刻双方确实是为拥有彼此而感到幸福安心自豪的;但紧随其后双方父母的心理活动,也让我们这些有过不短婚姻的人会心一笑:人生就是如此,犹如新房,一切都是新的,每个人都心怀欢喜,哪里都觉得好,几年之后,墙面也脏了、水管也漏了、马桶时不时闹意见……,所有的新鲜劲都过去了,此时我们的感情要么人前强装、要么淡如水,要么分道扬镳,总之是当初的美好不复存在了。
是的,这是你的故事、我的故事、千千万万人的故事,所以我们以为感情的历程本来就是如此。可是,问题来了,当初的美好哪里去了?
是啊,“当初的爱都哪儿去了?”芭芭拉•安吉丽思提出了很多人想问的问题。这吸引着我往下看,我真的想知道答案。原来,我们的爱之所以消失,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时时刻刻营造爱情,而不只是假装被爱,内心却悲苦不已。
为什么我们感觉爱情那么不可把控,甜蜜时让人疯狂,痛苦时又让人抓狂呢?在这样的癫狂中,我们慢慢不再相信爱,于是,厚厚的心墙就构筑起来了。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有心墙,厚薄不同而已,要想营造爱情接纳爱,就得打破心墙;可是打破心墙之后,我们会觉得自己赤裸裸暴露在外面,任由他人伤害。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呢?芭芭拉•安吉丽思也给了我们很具体的方法,那就是时时刻刻营造爱情。
“营造爱情”很高大上的词汇,但在芭芭拉•安吉丽思这里,却是实操性很强的技能,这本书让我着迷也正在于此。它不同于很多鸡汤,告诉你要坚强、要忍耐、要咬牙坚持,甚至教你“女人不狠,地位不稳”“要想拴住男人的心,先得拴住男人的胃”,以及各种对付男人的技巧;想来男人也是可怜,被多少网红当做敌人研究、甚至当做动物对待。
可这些鸡汤解决的都是具象问题,女人们或许解决了表面问题,内心酸甜苦辣只有自知了。因为人是一个万分复杂的抽象事物,其抽象就在于他的内在,所以再精密的仪器都测不出里面在发生哪些变化,在经历什么心理活动,在想些什么。这本书就是不仅仅停留在形而上层面,而是提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方法,教我们如何营造爱情。
“营造爱情”第一步就是表达完整真实的感受,这种表达会经历五个情感层次“愤怒、责备和怨恨;受伤、伤心和失望;恐惧和不安;自责、懊悔和责任感;爱、意愿、理解和原谅”,经历这样的“情感地图”,在亲密关系中的争执、愤怒、抱怨甚至决裂等最终都归结到了“爱”上,书中还列举了很多实例讲述如何掌握表达完整真实感受的技巧。
可是,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有顾虑的:我们不能告诉领导,你水平太差;也不想告诉爱人,你的毛病我不能忍受;不能告诉朋友,他的作风我很不喜欢,因为我们“害怕遭到反对,害怕伤害别人,害怕受到惩罚”,我们的生活就这样被这种“害怕”主宰了,所以变成了一个个面带笑容、内心却很无奈的人。
那么我们就不要害怕了,这是不是说可以无所顾忌地批评他人呢?当然不是。芭芭拉•安吉丽思教给我们可以采用重复法、情书法和力量转化法解决面临的很多难题。虽然这本书中主要涉及的是亲密关系,但我深入思考发现,其实可以将这几种方法应用在很多领域。比如工作中被领导无故批评,你心中不爽,就可以用情书法写一份情书,分析自己在愤怒什么、伤心什么、害怕什么,逐渐的我们会自责,最后落脚到理解、原谅领导上;当然如果你实在气不过,愿意一辞而去,也没人拦得住,但这种问题以后必然还会碰见,怎么办?用情书法将情绪化解,而不是压抑,我们就能让内心情绪得以舒缓,才能在后续的工作中不带怨气,并做得越发细致,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赏识。
重复法还可以在亲子间应用,这也为我们走进孩子内心提供了一种好方法。作为家长,我们也有情绪,有时难免会对孩子吼、骂,甚至打,这时候家长和孩子玩一下重复法游戏,互相重复对方表达情绪的话,让双方的情绪在此过程中逐渐平息。
这样的好方法书中真的很多,所以张德芬在序言中写“这本书是最简单易懂又容易上手的爱情指南,想要恋爱的人,应该人手一本来奉读。”所以,亲爱的你,也来读读吧!
对于芭芭拉•安吉丽思,我一无所知。但张德芬却是几年前就知道了的,她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精读多次,并延伸阅读了同一系列书籍,受益颇深。仅一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就让我时时揣摩,渐渐地对之前的亲密关系不再充满抱怨、怨恨,而是越来越多地看到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不足。于是心态也慢慢平和下来,不再被外界舆论和他人的评价所左右,更多地与内心联结,心底越来越清澈,直到现在越来越喜欢自己。
因此,对于张德芬是心悦诚服的,由她作序的书,其质量我当然是毫不怀疑的。
一页一页细读这本《如何在爱中修行》,总想说“这本书真的太值得看了,张德芬推荐的书真的不错”,脑海里也一直浮现一个声音“是的,就是这样,我也有这样的问题”。人虽千人千面,但其本质组成都是相同的,其不同就在于内心活动的差异,因此若能够联结内心,加以修行,那么将对工作和生活影响深远。考虑到此,我牺牲了几天工作时间,上班去就坐在办公桌旁,拿出《如何在爱中修行》,做研究般一字一句读过去,希望能够汲取其中所有的营养。
芭芭拉•安吉丽思无疑是最懂爱情的,因此开篇就写了正在举行婚礼的新郎和新娘的心理活动,那一刻双方确实是为拥有彼此而感到幸福安心自豪的;但紧随其后双方父母的心理活动,也让我们这些有过不短婚姻的人会心一笑:人生就是如此,犹如新房,一切都是新的,每个人都心怀欢喜,哪里都觉得好,几年之后,墙面也脏了、水管也漏了、马桶时不时闹意见……,所有的新鲜劲都过去了,此时我们的感情要么人前强装、要么淡如水,要么分道扬镳,总之是当初的美好不复存在了。
是的,这是你的故事、我的故事、千千万万人的故事,所以我们以为感情的历程本来就是如此。可是,问题来了,当初的美好哪里去了?
是啊,“当初的爱都哪儿去了?”芭芭拉•安吉丽思提出了很多人想问的问题。这吸引着我往下看,我真的想知道答案。原来,我们的爱之所以消失,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时时刻刻营造爱情,而不只是假装被爱,内心却悲苦不已。
为什么我们感觉爱情那么不可把控,甜蜜时让人疯狂,痛苦时又让人抓狂呢?在这样的癫狂中,我们慢慢不再相信爱,于是,厚厚的心墙就构筑起来了。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有心墙,厚薄不同而已,要想营造爱情接纳爱,就得打破心墙;可是打破心墙之后,我们会觉得自己赤裸裸暴露在外面,任由他人伤害。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呢?芭芭拉•安吉丽思也给了我们很具体的方法,那就是时时刻刻营造爱情。
“营造爱情”很高大上的词汇,但在芭芭拉•安吉丽思这里,却是实操性很强的技能,这本书让我着迷也正在于此。它不同于很多鸡汤,告诉你要坚强、要忍耐、要咬牙坚持,甚至教你“女人不狠,地位不稳”“要想拴住男人的心,先得拴住男人的胃”,以及各种对付男人的技巧;想来男人也是可怜,被多少网红当做敌人研究、甚至当做动物对待。
可这些鸡汤解决的都是具象问题,女人们或许解决了表面问题,内心酸甜苦辣只有自知了。因为人是一个万分复杂的抽象事物,其抽象就在于他的内在,所以再精密的仪器都测不出里面在发生哪些变化,在经历什么心理活动,在想些什么。这本书就是不仅仅停留在形而上层面,而是提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方法,教我们如何营造爱情。
“营造爱情”第一步就是表达完整真实的感受,这种表达会经历五个情感层次“愤怒、责备和怨恨;受伤、伤心和失望;恐惧和不安;自责、懊悔和责任感;爱、意愿、理解和原谅”,经历这样的“情感地图”,在亲密关系中的争执、愤怒、抱怨甚至决裂等最终都归结到了“爱”上,书中还列举了很多实例讲述如何掌握表达完整真实感受的技巧。
可是,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有顾虑的:我们不能告诉领导,你水平太差;也不想告诉爱人,你的毛病我不能忍受;不能告诉朋友,他的作风我很不喜欢,因为我们“害怕遭到反对,害怕伤害别人,害怕受到惩罚”,我们的生活就这样被这种“害怕”主宰了,所以变成了一个个面带笑容、内心却很无奈的人。
那么我们就不要害怕了,这是不是说可以无所顾忌地批评他人呢?当然不是。芭芭拉•安吉丽思教给我们可以采用重复法、情书法和力量转化法解决面临的很多难题。虽然这本书中主要涉及的是亲密关系,但我深入思考发现,其实可以将这几种方法应用在很多领域。比如工作中被领导无故批评,你心中不爽,就可以用情书法写一份情书,分析自己在愤怒什么、伤心什么、害怕什么,逐渐的我们会自责,最后落脚到理解、原谅领导上;当然如果你实在气不过,愿意一辞而去,也没人拦得住,但这种问题以后必然还会碰见,怎么办?用情书法将情绪化解,而不是压抑,我们就能让内心情绪得以舒缓,才能在后续的工作中不带怨气,并做得越发细致,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赏识。
重复法还可以在亲子间应用,这也为我们走进孩子内心提供了一种好方法。作为家长,我们也有情绪,有时难免会对孩子吼、骂,甚至打,这时候家长和孩子玩一下重复法游戏,互相重复对方表达情绪的话,让双方的情绪在此过程中逐渐平息。
这样的好方法书中真的很多,所以张德芬在序言中写“这本书是最简单易懂又容易上手的爱情指南,想要恋爱的人,应该人手一本来奉读。”所以,亲爱的你,也来读读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