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一人心意相通》
《刺猬的优雅》是09年的电影,是原滋原味的法国作品。
即将十二周岁的芭洛莎一边躲在角落里端举着摄像机,一边策划着十二周岁那一天的自杀计划。小小年纪有着近似于哲学家的忧郁与豁达,不惧怕死亡不满于现状,只怕自己的命运像鱼缸里早被限定的命运,唯有死亡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便如此,要通过自己热爱的摄影方式在临死前留下本质的生活,荒诞。
某天电梯上遇着新搬来的邻居,格郎先生是日本人,与家人从不说话的芭洛莎和小津格郎却相谈甚欢,只因两人共同看到门房米榭太太的独特。
“我与门房有了一次奇妙的邂逅。”
“你也认为她不像人们所看到的一样?”
……
“性喜孤独,优雅却无以复加。”
电影于是成了三人心灵上的相通与感应。芭洛莎去格郎家,再次谈论米榭太太。
“你的两只猫叫什么?米榭太太的猫叫…”
“列夫”
“对,我想取自于列夫托尔斯泰,而且我还想她一定喜欢读《安娜卡列尼娜》。”
“她会让我想到刺猬……虽然生活中很多人都像刺猬,多半却不像她那样优雅。”
格郎先生送来了两本书,《安娜》上下册,米榭太太没忘初见时接她的一句“不幸人家的苦难却各不相同”,有点儿惊喜,有点儿紧张,坐在简陋的餐桌前回信,揉了一桌子纸团后才简洁地表达谢意。才刚交出去,格郎先生已经在门口打算邀请荷妮共度晚餐,知道会被拒绝,只说是邻居之间的沟通。从未理过头发、从未逛过街的荷妮也想着该稍微打理一下,头发理好后,不安地抬起眼皮,惊叹于镜子里的自己。这又让我不禁想到法国女人与生俱来的气质与优雅,不跟风随流,自成个性,哪怕有些着装上的改善,一半为了自身,一半同世间所有女子一样为了爱人。尽管这时,荷妮和格郎才只见过一次,肥胖的米榭太太也为自己的肥胖与贫穷有些退缩,心灵上的召唤有着超乎一切的力量。两人一起吃日本料理,相约周六共观电影。
芭洛莎也找到了藏身之地,在米榭太太家远比家里快乐,即使是一块黑巧克力,在这里只要改变一下咀嚼的方式,便像换了一道新菜肴。芭洛莎描绘米榭太太的藏身之地是堆得高高的书籍,这些让她远离外世,她隐藏着自己的学识与思想,假装粗俗,假装凶狠,实则有颗非常柔软的心。肥猫列夫与安娜的故事作为典型陪伴了她看似虚无、无意义的一生。五十四岁的寡妇、有学识的日本人、十二岁少女,看似不会有任何瓜葛的三个人却因为一部作品、一句评论串成电影主人公。
格郎再度邀请荷妮生日共度晚餐,自知已经深陷其中,米榭太太压抑着内心的狂想,在芭洛莎面前痛哭拒绝邀请。终于还是去了,格郎先生送来了大衣、披肩和高跟鞋,换上新装的荷妮再以由内而外的优雅走出房门,有感于格郎先生绅士的动作,遇着邻居,双手温柔置于荷妮肩上一起走出大门。刚好今天豆瓣出了个短片《下次不管谁在看,我都会吻你》,恰是应了格郎先生的表现。晚餐回来之后,格郎深情吻了荷妮的手背,回房后再次送来了信:“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正是这句话,沟通了两个孤独的心灵,擦出了爱的火花。
第二天,米榭太太死了,毫无征兆地离开了,离开了芭洛莎,离开了格郎。死的时候,路人邻居一个接着一个围了过来,米榭太太没有担心自己的死,只是看到了死亡让人方寸大乱,只是看着眼前的人们,想着他们的心理。芭洛莎,希望你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格郎,再见了。
“原来是这样的,一切戛然而止,再也看不到您爱的人,再也看不到爱您的人,如果这就是死的话,那真的跟大家说的一样是个悲剧。”储存药丸、尝试跳楼的芭洛莎以后再也不会自杀了,像米榭太太祝愿的那样,她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下去,只是不会再被妈妈的神经质、旁人的愚昧所困扰。而米榭太太,终其一生保护着自己珍贵的思想,在狭小的房间里享受自己丰满的精神世界,不畏惧死亡,因为更重要的是死的时候她在爱里。
2017第一天,下午观看一部心与心融通的电影,收到来自豆瓣新年第一本新书《我的天才女友》,女性题材的作品,无论是电影、音乐还是文学都在洗涤着内心,再次冲刷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愚昧与无知。
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似是为我而说,希望曾经的伙伴能一起相伴越走越远,希望新年交集的人能有电影中三人那样的默契与理解,希望遇到的爱人能更加勇敢!
即将十二周岁的芭洛莎一边躲在角落里端举着摄像机,一边策划着十二周岁那一天的自杀计划。小小年纪有着近似于哲学家的忧郁与豁达,不惧怕死亡不满于现状,只怕自己的命运像鱼缸里早被限定的命运,唯有死亡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便如此,要通过自己热爱的摄影方式在临死前留下本质的生活,荒诞。
某天电梯上遇着新搬来的邻居,格郎先生是日本人,与家人从不说话的芭洛莎和小津格郎却相谈甚欢,只因两人共同看到门房米榭太太的独特。
“我与门房有了一次奇妙的邂逅。”
“你也认为她不像人们所看到的一样?”
……
“性喜孤独,优雅却无以复加。”
电影于是成了三人心灵上的相通与感应。芭洛莎去格郎家,再次谈论米榭太太。
“你的两只猫叫什么?米榭太太的猫叫…”
“列夫”
“对,我想取自于列夫托尔斯泰,而且我还想她一定喜欢读《安娜卡列尼娜》。”
“她会让我想到刺猬……虽然生活中很多人都像刺猬,多半却不像她那样优雅。”
格郎先生送来了两本书,《安娜》上下册,米榭太太没忘初见时接她的一句“不幸人家的苦难却各不相同”,有点儿惊喜,有点儿紧张,坐在简陋的餐桌前回信,揉了一桌子纸团后才简洁地表达谢意。才刚交出去,格郎先生已经在门口打算邀请荷妮共度晚餐,知道会被拒绝,只说是邻居之间的沟通。从未理过头发、从未逛过街的荷妮也想着该稍微打理一下,头发理好后,不安地抬起眼皮,惊叹于镜子里的自己。这又让我不禁想到法国女人与生俱来的气质与优雅,不跟风随流,自成个性,哪怕有些着装上的改善,一半为了自身,一半同世间所有女子一样为了爱人。尽管这时,荷妮和格郎才只见过一次,肥胖的米榭太太也为自己的肥胖与贫穷有些退缩,心灵上的召唤有着超乎一切的力量。两人一起吃日本料理,相约周六共观电影。
芭洛莎也找到了藏身之地,在米榭太太家远比家里快乐,即使是一块黑巧克力,在这里只要改变一下咀嚼的方式,便像换了一道新菜肴。芭洛莎描绘米榭太太的藏身之地是堆得高高的书籍,这些让她远离外世,她隐藏着自己的学识与思想,假装粗俗,假装凶狠,实则有颗非常柔软的心。肥猫列夫与安娜的故事作为典型陪伴了她看似虚无、无意义的一生。五十四岁的寡妇、有学识的日本人、十二岁少女,看似不会有任何瓜葛的三个人却因为一部作品、一句评论串成电影主人公。
格郎再度邀请荷妮生日共度晚餐,自知已经深陷其中,米榭太太压抑着内心的狂想,在芭洛莎面前痛哭拒绝邀请。终于还是去了,格郎先生送来了大衣、披肩和高跟鞋,换上新装的荷妮再以由内而外的优雅走出房门,有感于格郎先生绅士的动作,遇着邻居,双手温柔置于荷妮肩上一起走出大门。刚好今天豆瓣出了个短片《下次不管谁在看,我都会吻你》,恰是应了格郎先生的表现。晚餐回来之后,格郎深情吻了荷妮的手背,回房后再次送来了信:“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正是这句话,沟通了两个孤独的心灵,擦出了爱的火花。
第二天,米榭太太死了,毫无征兆地离开了,离开了芭洛莎,离开了格郎。死的时候,路人邻居一个接着一个围了过来,米榭太太没有担心自己的死,只是看到了死亡让人方寸大乱,只是看着眼前的人们,想着他们的心理。芭洛莎,希望你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格郎,再见了。
“原来是这样的,一切戛然而止,再也看不到您爱的人,再也看不到爱您的人,如果这就是死的话,那真的跟大家说的一样是个悲剧。”储存药丸、尝试跳楼的芭洛莎以后再也不会自杀了,像米榭太太祝愿的那样,她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下去,只是不会再被妈妈的神经质、旁人的愚昧所困扰。而米榭太太,终其一生保护着自己珍贵的思想,在狭小的房间里享受自己丰满的精神世界,不畏惧死亡,因为更重要的是死的时候她在爱里。
2017第一天,下午观看一部心与心融通的电影,收到来自豆瓣新年第一本新书《我的天才女友》,女性题材的作品,无论是电影、音乐还是文学都在洗涤着内心,再次冲刷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愚昧与无知。
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似是为我而说,希望曾经的伙伴能一起相伴越走越远,希望新年交集的人能有电影中三人那样的默契与理解,希望遇到的爱人能更加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