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场景
赵松
A
……在阳光透过布满大朵罂栗花的窗帘散射到眼睑上之前,就听着很多鸟在外面叫个不停,而在眼睛刚刚张即被喧哗的阳光刺得不能不闭上那么一会儿的时候,会觉得这所有的光亮都是从那些鸟的明亮的嗓子里涌现的,它们不断纠结膨胀着,纷纷打成了金银闪亮的绳索,然后又忽然的爆燃开,散裂成无数细小的耀眼光点,而每个光点又都在继续碎裂成更细小的光点,发出更为强烈的光芒,仿佛进入白炽状态的超薄的烟雾弥漫在整个空间里。在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眼睛需要重新去适应世界。去适应那浅淡的明显隆起的蓝色,适应那几只走在墙壁阴影里的鸡的咯咯声以及它们的摆动的头,自然也会适应那棵矮小枯黑的樱桃树,那十几只麻雀,就落在它的上面,每只的姿态都不相同,它们的声音多有重叠交错,没过多一会儿,一只不远处的公鸡忽然打鸣,把它们惊飞了,一直到中午都再也没回来,只剩下这棵黑枝杈的矮树,像一个笔划过多、样子古怪的陌生繁体字。
B
……他的嘴角渗出的白色液体仿佛凝固了。他仍旧保持着郑重的表情,声音的节奏与语调都没有改变。他可以把事情梳理得清清楚楚,这是他的能力所在,但他也知道即使如此也无济于事了。烟头掐灭在茶几上的烟灰缸里,而最后那缕烟还在他的花白头发里缭绕不已。精心准备的他轻松地反驳了对方几乎所有的观点,感觉自己完全把控了局面,可是没有半点获胜的感觉,有的只是极力克制中越来越冷漠的神情。或许他知道自己可以揭示一个错误及其本质,但是无法战胜一个错误,无法改变一个错误,因为经过成长,它已经是另外一种事物了,他注视着它,而它正慢慢地进入另外一个世界里。天色逐渐黑了,过了半个多小时,他才想到去开灯。灯光太过刺眼了,让之前被黑暗悄悄遮蔽的物体忽然的又都重新浮现出来,个个都显得楞角分明,如同废墟里的新出土的文物,让这里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最后他并没有去制止那个老女人发出诅咒。
C
……坐在沙发上,背向遮了黑条格的纱质窗帘的南窗,面对北面,可以看到长方型客厅的尽头,那里的窗口显现着点缀着积雪的北山,那只是连绵起伏的低矮余脉的局部,无论是有雪的地方,还是无雪的山岩,都是灰暗的。偶尔能看到两只大鸟在空中盘旋,它们的腹部是白的,是岩鹰吧?他以为是鹳。河面还没有结冰的时候,偶尔能看到它们在水中站着。当然也可能不是。从没在近处看到它们飞起的样子,只知道它们的腹部羽毛是白色的。换气小窗半开着,急风吹着就能发出呜呜的响声。是东北风,能把人的头吹得发硬。客人注意到灰白色有木纹的地板表面落了很多灰尘。他只是在一周前简单扫过一次,没有用拖布,那样很麻烦,要等拖布干了起来时才能拖地板,不然就会留下水迹。现在留下的是灰迹,也是一道一道的,都是很不规则的痕迹。每一面墙上都是空的,没有任何装饰物。他说还有很多东西想买,可是都还没有买呢。搬进来已有半年多了,他不知不觉中保持了原来的状态,一切都显得毫无变化。而且他有点后悔不该急着买下这套房子,它有很多他所不喜欢的地方。他的女人在娘家住了快两个月了,很可能再也不回来了。他是希望她不要离开的,但这种愿望也并非百分之百地强烈,所以他很苦恼。他的低沉的说话声仿佛是从喉结后面发出来的,很少是清晰连续的,似乎每个音节都有可能坠落到虚无中去。
D
……他觉得自己目前的状态还是相当好的。可是,七年前他似乎也曾这么说过。所以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条过于漫长的弯路,让他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他的书大多数都没了。不是卖了,就是送了人,他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还好,附近有个图书馆,不算大,可是书已够多。人能看多少书呢?很少一部分而已。在那个图书馆办个借书证要两百块,他办不起,还得再等等。好在还可以隔着玻璃多看几眼它们,那些他想要的书。最近他感觉到精力有些不够用了。或许跟他每天骑自行车经常要超过三个小时以上有关吧,也跟他每天晚上总要劈很多柴有关。像现在这样的寒冷天气里,他回来劈好柴,做好饭,吃过之后,再把炕烧热,然后就累了,只想钻到被窝里,好好地睡一觉。上个月他重读了契诃夫的《萨哈林游记》。在喜欢之余,他忽然又想,就算你真的学会了契诃夫的写法,写出了这样漂亮的作品,又能怎么样呢?有人会看你的作品么?不会有的。说来让他沮丧的事,就是他觉得自己这一年多以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了太多的报纸,它们把他之前培养起来的对文字的感情与欲望统统破坏掉了。那个女人在消失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出现了,可是他再也不想像以前那样迷恋她了。这个冬天太过寒冷了,有一次他没有骑自行车,而是挤上了公交车,人太多了,挤得动都动不得,人们嘴里呼出的热气,像雾一样弥漫着,然后又慢慢地变成了霜,凝结在眼睫毛上……有那么一瞬间,他恍然觉得,大家都在被慢慢冻死的过程中,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而身体确实有种正在冻透僵硬的感觉。从那以后,他宁肯骑自行车,在寒风中吹上个把小时,也不再想去坐公交车了,累跟冻死,毕竟是两回事。
赵松
A
……在阳光透过布满大朵罂栗花的窗帘散射到眼睑上之前,就听着很多鸟在外面叫个不停,而在眼睛刚刚张即被喧哗的阳光刺得不能不闭上那么一会儿的时候,会觉得这所有的光亮都是从那些鸟的明亮的嗓子里涌现的,它们不断纠结膨胀着,纷纷打成了金银闪亮的绳索,然后又忽然的爆燃开,散裂成无数细小的耀眼光点,而每个光点又都在继续碎裂成更细小的光点,发出更为强烈的光芒,仿佛进入白炽状态的超薄的烟雾弥漫在整个空间里。在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眼睛需要重新去适应世界。去适应那浅淡的明显隆起的蓝色,适应那几只走在墙壁阴影里的鸡的咯咯声以及它们的摆动的头,自然也会适应那棵矮小枯黑的樱桃树,那十几只麻雀,就落在它的上面,每只的姿态都不相同,它们的声音多有重叠交错,没过多一会儿,一只不远处的公鸡忽然打鸣,把它们惊飞了,一直到中午都再也没回来,只剩下这棵黑枝杈的矮树,像一个笔划过多、样子古怪的陌生繁体字。
B
……他的嘴角渗出的白色液体仿佛凝固了。他仍旧保持着郑重的表情,声音的节奏与语调都没有改变。他可以把事情梳理得清清楚楚,这是他的能力所在,但他也知道即使如此也无济于事了。烟头掐灭在茶几上的烟灰缸里,而最后那缕烟还在他的花白头发里缭绕不已。精心准备的他轻松地反驳了对方几乎所有的观点,感觉自己完全把控了局面,可是没有半点获胜的感觉,有的只是极力克制中越来越冷漠的神情。或许他知道自己可以揭示一个错误及其本质,但是无法战胜一个错误,无法改变一个错误,因为经过成长,它已经是另外一种事物了,他注视着它,而它正慢慢地进入另外一个世界里。天色逐渐黑了,过了半个多小时,他才想到去开灯。灯光太过刺眼了,让之前被黑暗悄悄遮蔽的物体忽然的又都重新浮现出来,个个都显得楞角分明,如同废墟里的新出土的文物,让这里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最后他并没有去制止那个老女人发出诅咒。
C
……坐在沙发上,背向遮了黑条格的纱质窗帘的南窗,面对北面,可以看到长方型客厅的尽头,那里的窗口显现着点缀着积雪的北山,那只是连绵起伏的低矮余脉的局部,无论是有雪的地方,还是无雪的山岩,都是灰暗的。偶尔能看到两只大鸟在空中盘旋,它们的腹部是白的,是岩鹰吧?他以为是鹳。河面还没有结冰的时候,偶尔能看到它们在水中站着。当然也可能不是。从没在近处看到它们飞起的样子,只知道它们的腹部羽毛是白色的。换气小窗半开着,急风吹着就能发出呜呜的响声。是东北风,能把人的头吹得发硬。客人注意到灰白色有木纹的地板表面落了很多灰尘。他只是在一周前简单扫过一次,没有用拖布,那样很麻烦,要等拖布干了起来时才能拖地板,不然就会留下水迹。现在留下的是灰迹,也是一道一道的,都是很不规则的痕迹。每一面墙上都是空的,没有任何装饰物。他说还有很多东西想买,可是都还没有买呢。搬进来已有半年多了,他不知不觉中保持了原来的状态,一切都显得毫无变化。而且他有点后悔不该急着买下这套房子,它有很多他所不喜欢的地方。他的女人在娘家住了快两个月了,很可能再也不回来了。他是希望她不要离开的,但这种愿望也并非百分之百地强烈,所以他很苦恼。他的低沉的说话声仿佛是从喉结后面发出来的,很少是清晰连续的,似乎每个音节都有可能坠落到虚无中去。
D
……他觉得自己目前的状态还是相当好的。可是,七年前他似乎也曾这么说过。所以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条过于漫长的弯路,让他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他的书大多数都没了。不是卖了,就是送了人,他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还好,附近有个图书馆,不算大,可是书已够多。人能看多少书呢?很少一部分而已。在那个图书馆办个借书证要两百块,他办不起,还得再等等。好在还可以隔着玻璃多看几眼它们,那些他想要的书。最近他感觉到精力有些不够用了。或许跟他每天骑自行车经常要超过三个小时以上有关吧,也跟他每天晚上总要劈很多柴有关。像现在这样的寒冷天气里,他回来劈好柴,做好饭,吃过之后,再把炕烧热,然后就累了,只想钻到被窝里,好好地睡一觉。上个月他重读了契诃夫的《萨哈林游记》。在喜欢之余,他忽然又想,就算你真的学会了契诃夫的写法,写出了这样漂亮的作品,又能怎么样呢?有人会看你的作品么?不会有的。说来让他沮丧的事,就是他觉得自己这一年多以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了太多的报纸,它们把他之前培养起来的对文字的感情与欲望统统破坏掉了。那个女人在消失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出现了,可是他再也不想像以前那样迷恋她了。这个冬天太过寒冷了,有一次他没有骑自行车,而是挤上了公交车,人太多了,挤得动都动不得,人们嘴里呼出的热气,像雾一样弥漫着,然后又慢慢地变成了霜,凝结在眼睫毛上……有那么一瞬间,他恍然觉得,大家都在被慢慢冻死的过程中,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而身体确实有种正在冻透僵硬的感觉。从那以后,他宁肯骑自行车,在寒风中吹上个把小时,也不再想去坐公交车了,累跟冻死,毕竟是两回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