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有毒,而我们都被“瘾君子”
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北京,但是早晨,当我从书房回到卧室,透过飘窗看到铺天盖地的雾霾时,一个念头突然就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怕终有一天,我无法再爱你。
我想把这句话送给谁呢?这个有毒的世界!如果再精确一点,应该是这个我已经生活了四五年的城市——北京。
对于雾霾的严重程度,我想,我写下千言万语,也不如一张照片有说服力。这是我用手机拍的窗户外的景象。
平常这个时候,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后面的小公园里跑步,可以看到再远一点的道路上有车辆在如少年啦飞驰,再远一点是一条污浊不堪不如没有的河流,再远一点是河对岸的小区。
但此刻,你放眼望去,几米之外,什么都看不见。
回到书房,透过窗户拍了一张照片,是这样的。雾气蒙蒙,宛如五毛特效的仙境。
查了下天气预报,这种严重雾霾的天气要持续到下周一。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六天里,人们都得戴着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口罩,穿行在这样浓重的雾霾中。
天气预报的顶头最明显的位置,大大的黄色字体标注着“严重雾霾”!新闻也提醒民众做好健康防护工作。可是,除了戴上口罩,人们能做什么呢?记得04年非典肆虐的时候,除了戴上口罩,学校还会熬上一大桶一大桶的药水给学生喝,可是过去了十多年,面对雾霾,除了鼓励戴口罩,鼓励买空气净化器,让学校停课,没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自己。
这个时候,突然间,我开始怀疑人生了。
我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拥挤的城市,干着一份不算轻松的工作,拿着一份饿不死也富不起来的薪水,交着一份占我工资比例为六分之一的房租,看着高不可攀的房价蹭蹭蹭的上涨,然后低下头绝望地充当祖国的绿萝,深呼一口气,继续吸着雾霾……
和一个同事讨论雾霾,我说,这五年来,我第一次有了想要离开这座城市的想法。
她说,我也是。
她的回答让我略震惊,她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这里是她的故乡,在这里她有房有车,有稳定的工作。
她看出了我的疑问,说:是啊,这儿是我的家,可这儿已经不适合居住了。
北京确实已经不适合居住了,朋友圈里一个朋友晒出了两张对比图,一张是大理的,画面逼的蓝;一张是北京的,灰蒙蒙的,可能真的不止PM2.5,已经达到了PM250了。这位朋友还提出了一个诚恳的建议:要不然政府迁都到大理吧。也许全国,目前也仅有南方的少数城市没有被雾霾荼毒了。
可问题是,按当下雾霾扩张的速度,就算想迁都,恐怕还没迁都完成,雾霾已经率先抵达了吧。
网络上有一篇文章中说,记录短片《道歉》中有一段特经典的台词:我们抱歉的通知您,由于雾霾原因,飞往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汉、广州、程度、重庆、杭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的航班全部延误,对于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由此可见,全中国几乎都已经在雾霾中沦陷了。你往哪里逃?你无处可逃。
在豆瓣上看到一个段子,有一个网红说自己打车,遇到一个出租车司机,谈到雾霾,司机说:治理雾霾,说得轻松,经济不要发展了吗?治理雾霾了,你原来拿一万块工资,现在给你一千,你干吗?然后这个网红一下车,立即给了司机两星差评。下面有人留言说,为嘛还给两星?为什么不是一星?
洗脑是有多严重啊?说到治理雾霾,总有人认为治理雾霾和发展经济是冲突的!冲突在哪儿呢?工厂安装了排污系统就降低生产效率了吗?还是说治理了雾霾,口罩和空气净化器的生产商就要倒闭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治理雾霾要关停一些排污超标的企业,该关停的还是得关停。
在经济发展和身体健康这两者之间,我相信所有人,都会选择保护自己的生命。身体健康都没有了,还要钱干什么?
政府很早就承诺治理雾霾,为什么到如今雾霾反而越来越严重?为什么从来没有有效的政策颁布出来呢?难道非要重蹈伦敦的覆辙,等到因为雾霾而大批大批的死人,才开始采取强硬的治理措施?既然那一步迟早要迈出,为什么不防患于未然,为什么要等到一切都不可挽回时才去亡羊补牢?
有朋友说,你还是少谈论雾霾为好,你看六神磊磊,写了篇雾霾的文章,号就被封了7天,你作为小v,更要小心为妙。
可是,如果我们不说,还等着谁来说呢?等富商来呼吁治理雾霾?还是等企业家呢?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赚钱,工厂不排污,是为了省钱。污染项目不关停,是为了赚更多钱。雾霾来了有什么大不了,他们可以躲到安装了昂贵的新风系统的房间,享受着新鲜空气,或者干脆搭个飞机飞往天气好的国家度个假。实在在这片土地无法生存,大不了移民呗!所以最终受害的是还是普通百姓。在这个有毒的世界,只有我们这些普通屁民才是牺牲品。
面对雾霾,我们沉默不语,就只能坐以待毙。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柴静在《看见》里就写过山西的雾霾,那里重污染区很多人得各种奇怪的病死去。人们沉默,于是在沉默中死去。
如果我们不愿意成为雾霾的牺牲品,那么我们就要不断地呼吁发声要求治理雾霾,我们的声音很小,但很多人的声音汇合在一起,相信总会被人听到。
希望这有毒的世界早日变成清天朗日,希望我们的声音让我们不会成为这个时代的牺牲品。希望我们还能爱,不会一心想要逃……
我想把这句话送给谁呢?这个有毒的世界!如果再精确一点,应该是这个我已经生活了四五年的城市——北京。
![]() |
对于雾霾的严重程度,我想,我写下千言万语,也不如一张照片有说服力。这是我用手机拍的窗户外的景象。
平常这个时候,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后面的小公园里跑步,可以看到再远一点的道路上有车辆在如少年啦飞驰,再远一点是一条污浊不堪不如没有的河流,再远一点是河对岸的小区。
但此刻,你放眼望去,几米之外,什么都看不见。
回到书房,透过窗户拍了一张照片,是这样的。雾气蒙蒙,宛如五毛特效的仙境。
![]() |
![]() |
查了下天气预报,这种严重雾霾的天气要持续到下周一。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六天里,人们都得戴着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口罩,穿行在这样浓重的雾霾中。
天气预报的顶头最明显的位置,大大的黄色字体标注着“严重雾霾”!新闻也提醒民众做好健康防护工作。可是,除了戴上口罩,人们能做什么呢?记得04年非典肆虐的时候,除了戴上口罩,学校还会熬上一大桶一大桶的药水给学生喝,可是过去了十多年,面对雾霾,除了鼓励戴口罩,鼓励买空气净化器,让学校停课,没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自己。
这个时候,突然间,我开始怀疑人生了。
我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拥挤的城市,干着一份不算轻松的工作,拿着一份饿不死也富不起来的薪水,交着一份占我工资比例为六分之一的房租,看着高不可攀的房价蹭蹭蹭的上涨,然后低下头绝望地充当祖国的绿萝,深呼一口气,继续吸着雾霾……
和一个同事讨论雾霾,我说,这五年来,我第一次有了想要离开这座城市的想法。
她说,我也是。
她的回答让我略震惊,她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这里是她的故乡,在这里她有房有车,有稳定的工作。
她看出了我的疑问,说:是啊,这儿是我的家,可这儿已经不适合居住了。
北京确实已经不适合居住了,朋友圈里一个朋友晒出了两张对比图,一张是大理的,画面逼的蓝;一张是北京的,灰蒙蒙的,可能真的不止PM2.5,已经达到了PM250了。这位朋友还提出了一个诚恳的建议:要不然政府迁都到大理吧。也许全国,目前也仅有南方的少数城市没有被雾霾荼毒了。
可问题是,按当下雾霾扩张的速度,就算想迁都,恐怕还没迁都完成,雾霾已经率先抵达了吧。
网络上有一篇文章中说,记录短片《道歉》中有一段特经典的台词:我们抱歉的通知您,由于雾霾原因,飞往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汉、广州、程度、重庆、杭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的航班全部延误,对于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由此可见,全中国几乎都已经在雾霾中沦陷了。你往哪里逃?你无处可逃。
在豆瓣上看到一个段子,有一个网红说自己打车,遇到一个出租车司机,谈到雾霾,司机说:治理雾霾,说得轻松,经济不要发展了吗?治理雾霾了,你原来拿一万块工资,现在给你一千,你干吗?然后这个网红一下车,立即给了司机两星差评。下面有人留言说,为嘛还给两星?为什么不是一星?
洗脑是有多严重啊?说到治理雾霾,总有人认为治理雾霾和发展经济是冲突的!冲突在哪儿呢?工厂安装了排污系统就降低生产效率了吗?还是说治理了雾霾,口罩和空气净化器的生产商就要倒闭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治理雾霾要关停一些排污超标的企业,该关停的还是得关停。
在经济发展和身体健康这两者之间,我相信所有人,都会选择保护自己的生命。身体健康都没有了,还要钱干什么?
政府很早就承诺治理雾霾,为什么到如今雾霾反而越来越严重?为什么从来没有有效的政策颁布出来呢?难道非要重蹈伦敦的覆辙,等到因为雾霾而大批大批的死人,才开始采取强硬的治理措施?既然那一步迟早要迈出,为什么不防患于未然,为什么要等到一切都不可挽回时才去亡羊补牢?
有朋友说,你还是少谈论雾霾为好,你看六神磊磊,写了篇雾霾的文章,号就被封了7天,你作为小v,更要小心为妙。
可是,如果我们不说,还等着谁来说呢?等富商来呼吁治理雾霾?还是等企业家呢?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赚钱,工厂不排污,是为了省钱。污染项目不关停,是为了赚更多钱。雾霾来了有什么大不了,他们可以躲到安装了昂贵的新风系统的房间,享受着新鲜空气,或者干脆搭个飞机飞往天气好的国家度个假。实在在这片土地无法生存,大不了移民呗!所以最终受害的是还是普通百姓。在这个有毒的世界,只有我们这些普通屁民才是牺牲品。
面对雾霾,我们沉默不语,就只能坐以待毙。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柴静在《看见》里就写过山西的雾霾,那里重污染区很多人得各种奇怪的病死去。人们沉默,于是在沉默中死去。
如果我们不愿意成为雾霾的牺牲品,那么我们就要不断地呼吁发声要求治理雾霾,我们的声音很小,但很多人的声音汇合在一起,相信总会被人听到。
希望这有毒的世界早日变成清天朗日,希望我们的声音让我们不会成为这个时代的牺牲品。希望我们还能爱,不会一心想要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