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的爱情
我今天要说的是我们一直以为不存在的关于外公外婆的爱情故事。
01
2015年10月弟在达州结婚了。婚礼结束后,晚11点回到成都。忽然想我可以回趟老家,去看看外婆。于是就买了第二天回延安的票。
小时候,最爱的人就是外公外婆。动画片里有朵七色花,每一片花瓣都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我很想拥有一朵,不用想,每一个愿望都是要外公外婆永远活着。
小时候对于外公外婆的死特别特别恐惧。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想怎样才能让外公外婆一直陪着我。等他们老了时无数个夜里梦到外公去世,我哭着从梦里醒来后都能感觉到真切的生理上的心痛。
外公去世两年了,我经常心疼外婆一个人没有外公陪伴。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是绝望而孤独的。尤其是当带着对另一个人的思念时,那更是浩瀚无际的折磨。
也许是小时候对我爸去世后我妈的悲痛印象太深刻。所以我时常跟我妈感慨心疼外婆一个人。妈说不要把上一辈的婚姻想的太美好,他们在一起那么多年直到老的走不了路都在不停的争吵,早就受够了。所以外婆一个人也不会太难过,反倒轻松了,没人气她了。
至于爱情,那就更没有了。
02
这次回老家,外婆住院了,让我帮她在行李包里找身份证。
这些年,她和外公一直在几个儿女家里轮流住,所以她有一个随身携带的行李包。我从来没有打开过这个包。
黑色的布包,用的很旧,但是款式很新,应该是我的哪个姨妈给她的。不大不小,好多隔层。打开主包,里面是针头线脑,一个粉色的手工针线包,针脚很粗,应该是外婆近两年做的,还有两块很旧已经起球的花布。
大隔层里有一个手工的小布包,用松紧带缠着,构造像钱包,两边都可以放东西。一边放着一些现金,另一边是外公的三张1寸照,两张是外公最后的单人照,红色布底,外公笑得微弱,脸颊消瘦的凹了进去。那时候他已经病的厉害。另一张是黑白的,早些时候的,精气神还很好。
还有一个更小一点的布包,里面是一枚军功章。小隔层里是一个牛皮纸袋,四个角已经磨损破了。翻开,里面赫然整整齐齐的七八个证件。
从1950年核发的解放军兵役证一直到1984年发的医疗保险证。没有核发日期的党费证。以及我没来得及记住名字的证件。
这些证件详细记录了外公19岁入伍、从队员到少尉、再转业到地方的经历,甚至有参加的每一场战役名字,荣获的每一枚勋章,甚至是每一年所交的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党费。
这些证件每一个都很旧很旧,每一个的年纪都比我大,甚至比我妈都大,但是每一个都被保存的很仔细,没有折痕,没有破损,有的只是岁月的印迹。
我几乎是屏着呼吸看完这所有,外公的一生都浓缩在了这几个小小的证件里,从年轻到苍老。
第一次觉得证件上粘贴照片是多么合理又人性的一件事。它们放在一起就像是一本漫长的故事书。
03
他们年轻的时候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北京河南河北山东等等好多我可能还没有听他们说起的地方。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农村,颠沛流离。
后来身体不好了,跟随几个儿女轮流住。这些证件一直被外婆这样珍存着,直到外公去世后这几年。这些永远不会再被用起的证件仍然被珍存在外婆随身的包里。
这就是爱情吧。谁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的。
他们没有恋爱,结婚之前未曾见面,没有婚礼,甚至没有一个结婚证,但是却陪伴到白发老去。我坚信这就是爱。就因为这些被存了60多年的证件。
我不知道外婆会不会在某个清晨或傍晚用苍老的手指抚摸这些证件,也许会,也许不会。
那天我找的很仔细,没有找到外婆的身份证,但是却找到了我从来不知道的外公的一生,和他们的爱情。
04
延川县永平镇枣林湾是一条山沟。那条山沟很深,沟中段左手边的坡上有一棵很大的槐树,每年都会开很香很香的槐花。放进嘴里甜丝丝的。长大以后不管在哪儿遇到槐花都会让我瞬间回到了这棵大树下。
树的后面是一个院子,中间那孔窑洞就是外公外婆的家。
窑洞很深。靠门一侧是大炕,炕上铺着一张深绿色的油布,靠墙整齐的摞着铺盖。外公总是会靠着铺盖坐在炕上,穿着黄
绿色的退伍军装或是藏蓝色的中山套装,一条腿蜷起,一条腿展开。再往里紧靠着炕是一个偌大的锅台,墨汁和着水泥砌成,所以锅台黑而黝亮。锅台上两个灶口,一口非常大直径将近70公分的铁锅,用来蒸馒头,还有一个小灶口,用来炒菜。占用炕头的一个角平放一块超大的案板,用来和面擀面、切菜。
外婆双手有力的握着擀面杖,一下又一下的擀着面,发出沉闷且有节奏的咚咚声,扬起微微的面尘。外公时不时看一眼外婆,有时候嫌弃外婆面擀的不好,有时候笑着骂我,这狗儿的!
大铁锅里的水沸腾了,大面条子下进去了,腾起的水蒸气让这一个画面很有温度。
05
这就是我想起外公外婆时第一时间跳出来的画面,娴熟的已经无需刻意回忆。那时候外公外婆还很年轻。我还很小,还不知道爱情这个词语。
感谢这个漫长的等着洗车的午后,让我静静的完整的回忆这一切。
感谢人类可以回忆这个能力,我好像又靠近了一次我最爱的外公外婆。他们70多年的婚姻和这些被保存了60多年的证件让我相信,这就是他们的爱情。
平淡但坚韧。
01
2015年10月弟在达州结婚了。婚礼结束后,晚11点回到成都。忽然想我可以回趟老家,去看看外婆。于是就买了第二天回延安的票。
小时候,最爱的人就是外公外婆。动画片里有朵七色花,每一片花瓣都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我很想拥有一朵,不用想,每一个愿望都是要外公外婆永远活着。
小时候对于外公外婆的死特别特别恐惧。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想怎样才能让外公外婆一直陪着我。等他们老了时无数个夜里梦到外公去世,我哭着从梦里醒来后都能感觉到真切的生理上的心痛。
外公去世两年了,我经常心疼外婆一个人没有外公陪伴。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是绝望而孤独的。尤其是当带着对另一个人的思念时,那更是浩瀚无际的折磨。
也许是小时候对我爸去世后我妈的悲痛印象太深刻。所以我时常跟我妈感慨心疼外婆一个人。妈说不要把上一辈的婚姻想的太美好,他们在一起那么多年直到老的走不了路都在不停的争吵,早就受够了。所以外婆一个人也不会太难过,反倒轻松了,没人气她了。
至于爱情,那就更没有了。
02
这次回老家,外婆住院了,让我帮她在行李包里找身份证。
这些年,她和外公一直在几个儿女家里轮流住,所以她有一个随身携带的行李包。我从来没有打开过这个包。
黑色的布包,用的很旧,但是款式很新,应该是我的哪个姨妈给她的。不大不小,好多隔层。打开主包,里面是针头线脑,一个粉色的手工针线包,针脚很粗,应该是外婆近两年做的,还有两块很旧已经起球的花布。
大隔层里有一个手工的小布包,用松紧带缠着,构造像钱包,两边都可以放东西。一边放着一些现金,另一边是外公的三张1寸照,两张是外公最后的单人照,红色布底,外公笑得微弱,脸颊消瘦的凹了进去。那时候他已经病的厉害。另一张是黑白的,早些时候的,精气神还很好。
还有一个更小一点的布包,里面是一枚军功章。小隔层里是一个牛皮纸袋,四个角已经磨损破了。翻开,里面赫然整整齐齐的七八个证件。
从1950年核发的解放军兵役证一直到1984年发的医疗保险证。没有核发日期的党费证。以及我没来得及记住名字的证件。
这些证件详细记录了外公19岁入伍、从队员到少尉、再转业到地方的经历,甚至有参加的每一场战役名字,荣获的每一枚勋章,甚至是每一年所交的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党费。
这些证件每一个都很旧很旧,每一个的年纪都比我大,甚至比我妈都大,但是每一个都被保存的很仔细,没有折痕,没有破损,有的只是岁月的印迹。
我几乎是屏着呼吸看完这所有,外公的一生都浓缩在了这几个小小的证件里,从年轻到苍老。
第一次觉得证件上粘贴照片是多么合理又人性的一件事。它们放在一起就像是一本漫长的故事书。
03
他们年轻的时候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北京河南河北山东等等好多我可能还没有听他们说起的地方。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农村,颠沛流离。
后来身体不好了,跟随几个儿女轮流住。这些证件一直被外婆这样珍存着,直到外公去世后这几年。这些永远不会再被用起的证件仍然被珍存在外婆随身的包里。
这就是爱情吧。谁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的。
他们没有恋爱,结婚之前未曾见面,没有婚礼,甚至没有一个结婚证,但是却陪伴到白发老去。我坚信这就是爱。就因为这些被存了60多年的证件。
我不知道外婆会不会在某个清晨或傍晚用苍老的手指抚摸这些证件,也许会,也许不会。
那天我找的很仔细,没有找到外婆的身份证,但是却找到了我从来不知道的外公的一生,和他们的爱情。
04
延川县永平镇枣林湾是一条山沟。那条山沟很深,沟中段左手边的坡上有一棵很大的槐树,每年都会开很香很香的槐花。放进嘴里甜丝丝的。长大以后不管在哪儿遇到槐花都会让我瞬间回到了这棵大树下。
树的后面是一个院子,中间那孔窑洞就是外公外婆的家。
窑洞很深。靠门一侧是大炕,炕上铺着一张深绿色的油布,靠墙整齐的摞着铺盖。外公总是会靠着铺盖坐在炕上,穿着黄
![]() |
关注亲爱的汐~ |
绿色的退伍军装或是藏蓝色的中山套装,一条腿蜷起,一条腿展开。再往里紧靠着炕是一个偌大的锅台,墨汁和着水泥砌成,所以锅台黑而黝亮。锅台上两个灶口,一口非常大直径将近70公分的铁锅,用来蒸馒头,还有一个小灶口,用来炒菜。占用炕头的一个角平放一块超大的案板,用来和面擀面、切菜。
外婆双手有力的握着擀面杖,一下又一下的擀着面,发出沉闷且有节奏的咚咚声,扬起微微的面尘。外公时不时看一眼外婆,有时候嫌弃外婆面擀的不好,有时候笑着骂我,这狗儿的!
大铁锅里的水沸腾了,大面条子下进去了,腾起的水蒸气让这一个画面很有温度。
05
这就是我想起外公外婆时第一时间跳出来的画面,娴熟的已经无需刻意回忆。那时候外公外婆还很年轻。我还很小,还不知道爱情这个词语。
感谢这个漫长的等着洗车的午后,让我静静的完整的回忆这一切。
感谢人类可以回忆这个能力,我好像又靠近了一次我最爱的外公外婆。他们70多年的婚姻和这些被保存了60多年的证件让我相信,这就是他们的爱情。
平淡但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