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太多蛋糕,却再也分辨不出爆米花的美丽
我最喜欢的《重庆森林》中的她,都说《重庆森林》中,她演的就是她自己;那是他们(金城武、梁朝伟、周嘉玲)都光芒万丈的时代,那是再也回不去的他们的黄金时代。 一如现在,吃了太多口的蛋糕,就再也分辨不出爆米花的美丽。
为了使自己的语气、笔触更加客观、冷静,12月30日晚,王菲在上海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开唱;而几天之后,我才提笔敢写这篇文字。

“幻乐一场”,终与观众见面。
观众,这里我说的是观众;因为我坚信,王菲真正的粉丝,是不会去听这场演唱会的。那满场的荧光棒,有几个是曾经的她的歌迷所挥?
除了12月30日晚的“幻乐一场”,31日晚,王菲在东方卫视的跨年晚会上唱了《人间》。电视上直播的时候,彼时我正在单位附近的一家小店内开展工作(没错当天我在加班,跨年结束下班的)---“天上人间,如果真值得歌颂……”声音从电视中飘出,这时,看店的阿姨从嘴里吐出瓜子皮,满是奚落地说了一句:
“走音王啊,又上电视忽悠人了……”
我在这家店里记录完东西就匆匆离开了;走在华灯初上的街头,冬夜的风扑在脸上有些冰凉。
其实这并不奇怪。“天价演唱会崩盘”的新闻在热搜上已经挂了很多天;如果不将她与那几位男士或她的两位女儿捆绑在一起,不知道娱记还会写她什么;也许在路人眼中,她也就是个唱歌走音吃老本卖绯闻圈钱的老歌手罢了,别说“天后”这个词本身早已烂大街,就是华语音乐本身也已是日薄西山了。
可是作为她的声音的粉丝,我又能反驳什么呢?
昨天闺蜜跟我说,王菲被黑的很惨;我回答:她真正的粉丝不会去听她这场演唱会的,她的嗓子早都不行了……
而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如今连酷狗音乐也很少打开的我,又是多么怀念,曾经的,有王菲的歌听的日子。
她如今的“车祸现场”有多么“惨不忍听”,我就有多怀念曾经的她的歌声,和有歌听的那些岁月。
除了“空灵”、“缥缈”,你还能说出什么?真的是碰巧搭上了香港唱片工业的黄金时代,外加绯闻加成,才造就了这样一位“天后”吗?
- ---关于王靖雯

据说有一些港台艺人的出身相当显赫,其家族前人在我国近代史上颇有分量,这个名单可能包括刘若英、庾澄庆、关之琳等艺人。王菲亦在此列,与李敖的合影,以及李敖书中所述其二姐曾与王菲父亲指腹为婚的往事即是明证。

她显赫的家世与她日后在娱乐圈的成功是否有关系,我们不得而知;而在内地还未改革开放的80年代末,王菲随家人移民香港;出了张模仿邓丽君的专辑但反响平平后,1989年,王菲在新艺宝唱片公司的包装下,以王靖雯为艺名出道。

直到1994年,《我愿意》大红。王菲用回了自己的本名,并在奔往天后地位的大道上一路高歌猛进。此时的她,除了唱歌,还在TVB的好几部剧集中“打酱油”,记得一位网友曾经这样评价过她在《壹号皇庭》中的扮相:真是谈不上漂亮,但还就是挺特别的。


没错,这就是王菲的风格:特别、个性。在我印象当中,王菲的MV中,没有过配角,全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红豆》、《人间》、《我愿意》、《矜持》……不像其他的MV,里面均要有主角、配角,要讲完、讲清一个故事;而王菲的没有。

在她的MV中,她随性肆意,发型前卫、神情慵懒,随着节拍任意挥舞着修长的四肢,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菲式唱腔”。如《半途而废》的MV,坐在过山车上的场景令画面切换极快,表情丰富令观众炫目;又如《当时的月亮》的MV,王菲合作的伙伴只有她自己---电脑合成的她自己。

- ---关于林夕
除了特别的唱腔、前卫的扮相、慵懒的表演,使得歌迷着迷的还有那些年,王菲唱过的林夕的词。
杨千嬅是林夕的“一块肉”,王菲是他“无名份的夫妻”。2009年获得金针奖的林夕,用自己的笔及细腻的笔触,为歌迷捕捉城市森林深处的丝微情绪。而遇到王菲,林夕的灵感进一步爆发,从《无奈那天》,到《胡思乱想》、《讨好自己》,再到《浮躁》,直到后来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唱着林夕所作之词的王菲在演绎后现代都市爱情方面愈加精准,林夕也通过一句句歌词,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林夕风格”也最终形成。
而到《只爱陌生人》、《当时的月亮》,林夕将情变后王菲的心情表达的隐晦含蓄;在王菲新千年后发行的专辑《寓言》和《将爱》中,林夕将都市男女的心情解构支离破碎,又用自己的独特的话语体系建构出一套“不断演变的海岸线”。
“大风吹,大风吹,爆米花好美……”

如今还听得到她的歌声,却再也体会不到第一口蛋糕的滋味了。
- ---关于窦唯
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写这一段。但说起王菲在音乐上的成功,似乎就逃不开也避不掉她生命中如此中重要的这位曾经的丈夫。
我高中的时候,曾经有一对很有意思的同桌和邻桌。与我同桌的女孩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王菲的脑残粉;而邻桌的男孩则是窦唯、黑豹、唐朝的忠实拥趸。
在那个用爱华、索尼随身听放卡带的年代,所有的娱乐新闻来自《当代歌坛》的年代,为了节约电池的电量,同学们都掌握用圆珠笔倒带技巧的年代。记得彼时他们离婚的新闻刚出不久,窦靖童尚在襁褓之内;我的同桌每天哼唱《红豆》、《笑忘书》的时候,却被邻桌喜欢窦唯的男孩鄙夷----两个人经常隔空为了自己的偶像吵架,中间夹了一个我;也许直到现在,双方的粉丝还能掐个一百年。而当时的我,除了劝架,还有个小福利,就是他们俩拥有的王菲的卡带和窦唯以及曾经的黑豹的卡带,我都能听。听着MP3长大的孩纸们,你们能体会到正版卡带当年有多珍贵吗?

然而,所有的流言和恶意的评论,都抵不过我---一位彼时的吃瓜少年对《誓言》的喜爱。空灵飘渺的笛子,将民乐融入编曲,结尾处的哼唱,窦颖轻轻飘飘的和声……这一切的一切,都太经典了。直到N年后的现在,再次点开武道馆“唱游大世界”的视频,我仍旧泪流满面。
那时的王菲有多任性?也只有王菲,当年能推出那样任性的一张EP:整张卡带只有3首歌,两面曲目相同:Eyes on me、《红豆》和《色诫》。彼时的我正值青春年少,最喜欢情情爱爱的缠绵悱恻,最喜欢的就是红遍大江南北、传唱度最高的红豆,两面曲目相同,听完一面翻过来,连倒带都不用,就又能听一遍《红豆》了。
而如今,满网络上,都是对她演唱会走音的讥讽,从专业态度到临场发挥,批的一塌糊涂;一如我在前文中所提,一位嗑着瓜子的路人阿姨,也会为她给出“走音王”如此简单的三字评价。
而那些所谓的娱记小编呢?31日上午我点开一个微信推送看了下,小编盘点了当天演唱的几首歌曲的发挥,说:“到了小编最熟悉的《匆匆那年》,画风变成了这样……”
What?王菲最为人所熟知的曲目,是《匆匆那年》?
可能说到此,很多年轻人会跳出来说我脑残粉,说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光靠卖“情怀”,能有个什么劲呢?
是啊,她的时代,可能真的已经过去了。
2004年在上海的演唱会上,王菲突然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唱歌了,请大家忘了我……”曾经让无数歌迷唏嘘;但事实上,她后来还是出来了,直到今天这场让路人都能来踩两脚的“崩盘”演唱会。


可是,这些和以前那个如日中天时的她,都是她;一如我最喜欢的《重庆森林》中的她,都说《重庆森林》中,她演的就是她自己;那是他们(金城武、梁朝伟、周嘉玲)都光芒万丈的时代,那是再也回不去的他们的黄金时代。
一如现在,吃了太多口的蛋糕,就再也分辨不出爆米花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