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心堂纸
过年临蔡襄。此人原来也纸控。
“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 ”
据<<徽州府志>>记载: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澄心之号,后者长达50尺为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徽有龙须山,多奇峰怪石,植被丰茂,瀑布流泉,云海霞光。山有龙须草,制作佳笺,古称龙须纸,后因南唐李后主珍爱此纸,并建堂藏之,亲自监制,取名曰:澄心堂纸。诗人梅尧臣为之作诗,诗曰:“澄心纸出新安郡,触月敲冰滑有余;潘候不独能致纸,罗纹细砚镌龙尾。”此纸倍得到宫廷和名家的喜爱,每逢岁贡,必不可少。明朝的书法家董其昌得澄心堂纸时,叹曰:“此纸不敢书。”李公麟的传世之作<<五马图>>、欧阳修的起草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以及拓印的<<淳化阁帖>>等,均取澄心堂纸作。
澄心堂纸质量极高,但传世极少。后世对澄心堂纸屡有仿制。宋代制墨家潘谷,亦是著名造纸家,曾仿五代澄心纸制作纸品。潘谷所造宋仿澄心堂纸,纸质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绝一时,苏东坡因之与其结下了“翰墨因缘。” 清廷内府“如意馆”,也曾仿制。
年前去上博讲座,提起澄心堂纸。据说仿制之难,非技不能达,而是无物可仿。其实即使成功,仍是仿品,万不至千金难得不敢下书,更不能冠以澄心堂之名。
不如让传说还是保持传说罢。
![]() |
“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 ”
据<<徽州府志>>记载: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澄心之号,后者长达50尺为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徽有龙须山,多奇峰怪石,植被丰茂,瀑布流泉,云海霞光。山有龙须草,制作佳笺,古称龙须纸,后因南唐李后主珍爱此纸,并建堂藏之,亲自监制,取名曰:澄心堂纸。诗人梅尧臣为之作诗,诗曰:“澄心纸出新安郡,触月敲冰滑有余;潘候不独能致纸,罗纹细砚镌龙尾。”此纸倍得到宫廷和名家的喜爱,每逢岁贡,必不可少。明朝的书法家董其昌得澄心堂纸时,叹曰:“此纸不敢书。”李公麟的传世之作<<五马图>>、欧阳修的起草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以及拓印的<<淳化阁帖>>等,均取澄心堂纸作。
澄心堂纸质量极高,但传世极少。后世对澄心堂纸屡有仿制。宋代制墨家潘谷,亦是著名造纸家,曾仿五代澄心纸制作纸品。潘谷所造宋仿澄心堂纸,纸质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绝一时,苏东坡因之与其结下了“翰墨因缘。” 清廷内府“如意馆”,也曾仿制。
年前去上博讲座,提起澄心堂纸。据说仿制之难,非技不能达,而是无物可仿。其实即使成功,仍是仿品,万不至千金难得不敢下书,更不能冠以澄心堂之名。
不如让传说还是保持传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