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为何街上的肉餐馆如此泛滥?
韩国肉餐馆的数量之多,已达到了不计其数的程度,让人怀疑,是否还存在像现代韩国人这般热衷于烧烤料理的民族。无论是五花肉还是牛肋眼肉,在韩国几乎很难找到没有肉餐馆的街道。突然很好奇,那些创业的人们,在选择创业项目时,为何对肉餐馆如此情有独钟。
我原本认为“肯定是因为大家都爱吃肉”,但在亲身经历一年半的咖啡厅创业后,我感觉到的是,肉餐馆尤其多的原因,并不在于那些店的老板喜欢肉,或是大众对肉的执着。
其原因在于,肉餐馆的经营比较轻松容易。如果想要创办饭店,就会有很多不得不考虑的成功要素,如选择做什么料理,独家的食谱等。要是连卫生管理方面都做不好的话,反而会边做生意边赔钱。然而,肉餐馆却是这样的一种餐馆,只要食材新鲜,并且店主也具备优厚的服务精神,那就能够做到基本的保障。
而且也不需要专业的厨师。假设不是肉餐馆,只要是以肉类为主料的料理,就能按照顾客的意愿,制作成或强烈或刺激性的口味。
想象我是餐饮店的经营者,大概就能知道,为什么肉餐馆那么泛滥了。还有,从顾客的立场上来思考,在不想冒险的日子里,最安全也最能够对口味怀有期待的地方,就是肉餐馆了。
我一直在说肉餐馆的话题,并不是因为我是肉食狂热分子,只是想说,没有素食者值得一去的餐厅,也几乎没有合适的产品,不是因为素食者是少数派。
哪怕不是去餐厅,想自己亲手烹饪的时候,如果不放肉汤、鳀鱼、肉等等,要把基本的食物做得好吃,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像韩国料理这种经常要做出浓厚口感的料理,就更是如此了。个人的饮食生活都要这样了,更何况是做生意的人了,仅凭素食的材料来经营餐厅,获得收益,那就不得不做好倾注更多努力的心理准备与甘心接受失败的勇气。
如果只是一年中有几次,下了很大的决心做的料理,那还是有信心用素食做出美味的。然而,如果是每天的一日三餐,或要把料理卖给别人以此维持生计,那么作为素食料理的当事人,制作美味这件事就会接近于一种负担。
世界上有无数的素食食谱。然而,单凭那些食谱,像我这样的个体,或是想要经营餐厅的业主,是很难一天又一天地承受的。就像在JTBC播出的电视剧《锥子》中的话“结构上的问题,要由个体的努力来挽回的社会”,我觉得这种社会形态在素食中也是一样的。
我认为是否吃素这个话题,与其作为个体的优劣来讨论,不如从社会结构出发,即,建立一个让个体容易吃素的环境,以及让创业者有勇气单凭素食来打造食谱的社会。
我也有很多本料理书。其实,知道食谱只是烹饪工作中的一部分而已。真正最困难的部分是去市场。购买食材并制定出可以充分利用食材的计划,这是最难的。再加上,如果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菜单,还是要负责一家人饮食的人的话,那就近乎于艰巨的任务了。如果在繁忙的日常中,菜单计划失败了,剩下的很多食材都不得不扔进垃圾桶,负责的人就会自我责怪。与此同时,心情就每况愈下,也渐渐对素食生活失去了信心。对我们来说,需要的是更为亲民的素食信心。也就是那种,能在日常中得以实践的亲民的指导手册。只依靠素食食谱还远不能让一天又一天忙碌生活的人们进入素食生活。
哪怕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现在这个时期,还能鼓起很大的勇气,突出素食菜单,经营餐厅的人们,我要向你们表示感谢。
原文出处:韩国素食文化杂志Begun2016年11月刊
韩中图文版
【译者记】
忘了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真正会做菜的人,比如专业的厨师,是不收集食谱的。与其按照食谱上的指示去做菜,不如学会食材的搭配和基本的烹饪方式。就像服装的搭配一样,什么布料和什么布料可以搭配,什么颜色可以和什么颜色一起穿,学会这样的搭配原则,再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购置衣服,用心地保养现有的服装,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服装的不浪费。对于食物也是如此,也许食谱上的介绍确实很好,可是那里面用到的调料和食材并不是我家里常备的或经常吃的东西,那么我是选择冲动地出门买一堆只能用一次的材料,还是利用家里现有的资源,做出熟悉的味道呢?其实答案都在我们心里。
我原本认为“肯定是因为大家都爱吃肉”,但在亲身经历一年半的咖啡厅创业后,我感觉到的是,肉餐馆尤其多的原因,并不在于那些店的老板喜欢肉,或是大众对肉的执着。
其原因在于,肉餐馆的经营比较轻松容易。如果想要创办饭店,就会有很多不得不考虑的成功要素,如选择做什么料理,独家的食谱等。要是连卫生管理方面都做不好的话,反而会边做生意边赔钱。然而,肉餐馆却是这样的一种餐馆,只要食材新鲜,并且店主也具备优厚的服务精神,那就能够做到基本的保障。
而且也不需要专业的厨师。假设不是肉餐馆,只要是以肉类为主料的料理,就能按照顾客的意愿,制作成或强烈或刺激性的口味。
想象我是餐饮店的经营者,大概就能知道,为什么肉餐馆那么泛滥了。还有,从顾客的立场上来思考,在不想冒险的日子里,最安全也最能够对口味怀有期待的地方,就是肉餐馆了。
我一直在说肉餐馆的话题,并不是因为我是肉食狂热分子,只是想说,没有素食者值得一去的餐厅,也几乎没有合适的产品,不是因为素食者是少数派。
哪怕不是去餐厅,想自己亲手烹饪的时候,如果不放肉汤、鳀鱼、肉等等,要把基本的食物做得好吃,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像韩国料理这种经常要做出浓厚口感的料理,就更是如此了。个人的饮食生活都要这样了,更何况是做生意的人了,仅凭素食的材料来经营餐厅,获得收益,那就不得不做好倾注更多努力的心理准备与甘心接受失败的勇气。
如果只是一年中有几次,下了很大的决心做的料理,那还是有信心用素食做出美味的。然而,如果是每天的一日三餐,或要把料理卖给别人以此维持生计,那么作为素食料理的当事人,制作美味这件事就会接近于一种负担。
世界上有无数的素食食谱。然而,单凭那些食谱,像我这样的个体,或是想要经营餐厅的业主,是很难一天又一天地承受的。就像在JTBC播出的电视剧《锥子》中的话“结构上的问题,要由个体的努力来挽回的社会”,我觉得这种社会形态在素食中也是一样的。
我认为是否吃素这个话题,与其作为个体的优劣来讨论,不如从社会结构出发,即,建立一个让个体容易吃素的环境,以及让创业者有勇气单凭素食来打造食谱的社会。
我也有很多本料理书。其实,知道食谱只是烹饪工作中的一部分而已。真正最困难的部分是去市场。购买食材并制定出可以充分利用食材的计划,这是最难的。再加上,如果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菜单,还是要负责一家人饮食的人的话,那就近乎于艰巨的任务了。如果在繁忙的日常中,菜单计划失败了,剩下的很多食材都不得不扔进垃圾桶,负责的人就会自我责怪。与此同时,心情就每况愈下,也渐渐对素食生活失去了信心。对我们来说,需要的是更为亲民的素食信心。也就是那种,能在日常中得以实践的亲民的指导手册。只依靠素食食谱还远不能让一天又一天忙碌生活的人们进入素食生活。
哪怕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现在这个时期,还能鼓起很大的勇气,突出素食菜单,经营餐厅的人们,我要向你们表示感谢。
原文出处:韩国素食文化杂志Begun2016年11月刊
韩中图文版
【译者记】
忘了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真正会做菜的人,比如专业的厨师,是不收集食谱的。与其按照食谱上的指示去做菜,不如学会食材的搭配和基本的烹饪方式。就像服装的搭配一样,什么布料和什么布料可以搭配,什么颜色可以和什么颜色一起穿,学会这样的搭配原则,再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购置衣服,用心地保养现有的服装,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服装的不浪费。对于食物也是如此,也许食谱上的介绍确实很好,可是那里面用到的调料和食材并不是我家里常备的或经常吃的东西,那么我是选择冲动地出门买一堆只能用一次的材料,还是利用家里现有的资源,做出熟悉的味道呢?其实答案都在我们心里。
© 本文版权归 Sunny_Hh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