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行记4————撕裂的现代主义
走在伊朗街头这几天,慢慢发现伊朗人民有着一套完全适应当地的建造方式,而其本质是根植于材料的。
砖
比如伊朗大部分国土黄沙漫天,其砖建筑,夯土建筑绵延数千年的基础。欧洲亚洲消失的各种砌筑方式都能轻易的在伊朗街头找到,其水平高到难以形容。


铁(框架)
伊朗盛产富铁矿,钢铁工业发达。所以除了少量钢筋混凝土建筑外,大部分伊朗建筑直接采用钢型材而非钢筋,独特的“钢结构+砖填充”的方式很简易的解决了建筑抗震问题,直接反映了中国古建筑所谓“墙倒屋不塌”的传说。而且在加固改造方面,钢结构“可置入性”非常好,远比在农村推广“配筋砌体”方便可行。


重金属
伊朗拥有若干世界级大铜矿,而铜是制造高档蓝色瓷系砖的核心物质。所以很容易理解伊朗清真寺里那些“美得令人心碎”的蓝色瓷砖是如何而来。

石材
很难想象伊朗是世界第三大石材出口国,但这并不是最关键的。笔者第一次在伊朗见到了用“阿富汗玉”“缟玛瑙”“绿松石”等宝石石材作为建筑用材的做法,这只能“瞠目结舌”四个字来形容。但目前来看,伊朗远没有像意大利一样发展出一套基于“大理石”“石灰华”的建筑做法。


残酷的现实
从获奖的伊朗建筑很容易看出,少数伊朗建筑师已经探索出了一套基于建造的形式语言。但说实话,这与笔者在伊朗街头所见有着“天地之别”。伊朗一线城市绝大部分新建筑是国内曾经流行的欧式,铝塑板大波浪,以及各种极其恶俗不堪的建筑语言。伊朗二级城市跟中国新疆县城类似,充满了破败失修的夯土建筑。

这种矛盾首先意味着“现代主义”当然不只是风格,它还是一套面对工业生产的美学和建造方式。但是民众的审美如何,也决定着现代主义是否能够落地。有着比中国人民更加恶俗审美的伊朗人民,他们喜爱一切快餐式的纵欲美学:这包括快餐,迪斯尼式异域风情,韩剧,伊斯兰摇滚,中东杀马特,以及美国的一切。更加可悲的是:伊朗人民已经,并将继续被“义乌美学”强暴。
这一切都意味着审美的撕裂:伊朗有着少数能够获奖的建筑(电影),有着极其精英的各类传统设计(地摊),但这与伊朗普遍的美学水准没有关系。

任何审美撕裂的社会可能都需要能够缝合审美鸿沟的普通设计师,无论是产品,平面,还是建筑。但目前的情况是,伊朗虽然有强有力的国有经济和特权群体,但是普通大众的连最基本消费和就业都没法得到满足。在一个需要让男子55岁就退休以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的社会,大概是没有空间讨论设计的。
因为:“饱暖思设计”。
无解的局面
笔者本以为这种现实的需求能够催生设计师改变物质现实的动力,精英做做科普,平民提高修养,甲方多多让利,然后大家一起把鸿沟填平。但当笔者走访了德黑兰大学建筑系之后,现实的反馈让人很难预见到一种和解,因为大家想的是利用如何上升和出国来逃离自己的阶级。

德黑兰大学建筑系绝对是伊朗最高学府,其资源相对于国内“建筑老四校”的总和,学校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伊斯兰建筑研究室(单凭这个级别,就秒杀国内所有学校了)。学校学生跟我骄傲的说:“德黑兰大学门口的书店就是伊朗的出版中心,如果一本书在这找不到,那在伊朗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所以进入这个学校基本就等于完成了“阶级上升”。毕业之后,无论是“从事实践”,“继续读博”,“留校任教”靠的学校品牌。但当然了,如果想进入“石油部门”“革命卫队”那可能还是得靠别的。
所以相对来讲,“出国”反倒是一种更加公平的上升通道,所以满大街的雅思托福就不足为奇。现在伊朗人别说对海归了,哪怕对能说英语的崇拜都让人回想起国内80年代。一位小姑娘在伊斯法罕把我和朋友拦下来,一定要跟我们说英语以向她的父母证明她的英语能力,而她的父母在旁边录像,充满骄傲的神情。

参观了德黑兰大学建筑学,其课程设置可以看出Hooshang Seyhoun这类“又红又专”的布扎根基建筑师的深远影响,也能看出Kamran Diba代表的那种中东现代主义。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操练非常自说自话。当学校封闭到只能玩“上建筑系”这个游戏时,学生就只能用“斗图”“拼高分”“比逼格”等方式来消耗“求知上进的动力”。
伊朗学生可以使用google,但是他们对外界的无知让我大跌眼镜。可能在“波斯文明甲天下”和“我最聪明我最帅”的大氛围里,了解外界是毫无必要的吧。从这就能看出,“工具”和“信息”跟学生眼界可以说是毫无关系。看来“观念”和“求知欲”对学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另外我很关注他们如何学习伊朗传统建筑。他们做立面,窗花,结构。请问这跟国内“测绘图纸”“斗拱再现”“结构分析”有什么区别?这个在一个落后的艺术史研究框子下搞的所谓“学习传统”,最后指向的就是艺术史层面的鉴定,跟设计毫无关系。伊朗可以用一些瓷砖,一些拱,中国可以用点儿斗拱,用点儿大屋顶。

在失业率居高不下,上进和出国无门的困局里,这些已经相当世俗化的青年需要的发泄,叛逆。好几个伊朗年轻人对我说,如果可以,他们肯定会离开伊朗。他们用weixin约炮,用fb和ins上网,偷偷酿酒,还在冒死的玩着波斯摇滚。我想他们也一定有着自己的《一块红布》和《一无所有》。
不知道一旦制裁真的结束,伊朗会发生什么。希望不是一个托克维尔式的结局。
反正要去,就抓紧吧!

伊朗行记1————革命前夜的建筑
https://www.douban.com/note/601124038/
伊朗行记2————伊朗的吕彦直与贝聿铭
https://www.douban.com/note/601149628/
伊朗行记3————虚幻的地域主义
https://www.douban.com/note/601198244/

-
童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5-03 00:13:32
-
果丹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5-02 09:25:50
-
满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5-02 08:33:06
-
吃饭打豆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6-03 19:53:18
-
H口H口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01 17:37:41
-
倔强的蜗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05 18:39:56
-
˙Ⱉ˙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03 06:35:54
-
fuehjd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03 03:38:11
-
范十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10 20:35:42
-
❄雪贝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09 09:12:21
-
樹上的女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09 00:38:26
-
远古超萌武士 转发了这篇日记
最后一集,全剧终。。。我怀疑豆瓣用户不知道霍梅尼广场,倒石材生意,失业率高企,双轨制到底是在暗示什么样的社会气氛。。。anyway了,这不是“文章主旨”
2017-01-08 16:25:19 -
王小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08 15:25:28
-
OG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08 14:18:14
-
never her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08 14:08:38
-
yezz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08 12:30:46
-
想吃一个小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08 12:26:04
-
页 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08 12:03:52
-
拾贝岛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08 11:41:02
-
Stef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08 11:37:25
远古超萌武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说窗3——窗框:窗饰边,侧壁,窗楣,窗台 (66人喜欢)
- 说窗2——墙内窗位 (88人喜欢)
- 说窗1——标准窗 (112人喜欢)
- 突然想看看他们都在干啥 (28人喜欢)
- 2024年终盘点9——中国独立建筑奖结语(大结局) (2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