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

1. 那年夏天,我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一中。 身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小学毕业之前,几乎都是处在一个完全封闭落后的空间。除了课本上少量的知识能吸引我每天浏览之外,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泥巴就成为了我们整个小学生涯最大的乐趣。 你甚至可以想象,在上初中之前,我不知道美特斯邦威是什么。当本村的一个同学对我说他同桌穿了一个杰克琼斯的羽绒服的时候,我还在想着我什么时候能穿上一双青岛双星。 恩,没错。就是这么贫穷,就是这么落后,就是这么无知。 2. 然而就是在这么无知的时候,我遇见了王小可。 王小可和安然转来我们班的那天,也许就是我到现在为止,生命中最神奇的一天。仿佛在这之后的所有时光,都是我对这一天的总结,反思,以及延续。 记得那天上午的时候,老师说晚上会有两个同学转过来我们班。等到晚上上自习的时候,果然有两个同学被老师带着从后门走了进来。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留着时尚且个性的发型。虽然在现在看来是属于“洗剪吹”,可是在那个时候,没怎么见过世面的我,竟然十分的崇拜这位男同学。女生长头发,皮肤白皙,个子偏高,面目清秀,似乎还有些微胖。从班主任那里得知,男的叫安然,女生叫王小可。 升学以来我还幻想在小学时期的轻松状态里,对于这个班的状况可谓是一无所知。在燕雀能看见的世界里,我就像一只井底的青蛙,仰视着这个世界,狂妄的以为自己还能想以前一样随便学学就能傲然独立,就能天下无敌。结果就是全班同学都是从各地精选出来的尖子,很快我就被众人踩在脚下。于是在这巨大的落差和环境的骤变中,我荣幸的被老师单独分到了最后一排,开始了我的“自由”生活。 按照以往故事发展的顺序,王小可自然成了我的同桌,安然则坐在我的后面。我对于班主任安排不置可否,在我们互相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同桌生涯。 大概是王小可长得还算好看,转来没多久,就陆续收到了众多男生的情书。但是因为王小可平时的形象高冷,众多男生们只敢觊觎,却不敢亲口表白,就渐渐兴起了一股“情书热”。由于是同桌,并且平时喜欢看小说。于是我就成为了他们的“枪手”兼“邮递员”。按字计价,千字十元,送信两元,保质保量,童叟无欺。 3. 于是我每天的生活,除了看小说之外又多了一件事,那就是给王小可写情书。写完之后交给要表白的那个人,然后他们用信纸誊抄好再交给我,我把信用信封包上,再找机会交给王小可。 王小可每星期都会收到一封或两封我给她的表白信。大部分是匿名的那些,她只看了一眼,就把信随手扔给了我,我边翻边乐:“王大女神,你真是抢手的很呐!”她立刻投来鄙视的目光,将信重新夺回,转身扔进了垃圾桶。 有几个同学胆子比较大,就在信后缀上了自己的名字。王小可看了,就起身走到那个同学的座位旁,看着那个同学,把那封信放在他桌子上,用十分平静的语气说道:“这位同学,谢谢你信上的夸奖。不过我觉得你应该好好学习,以避免以后再写信的时候,一句话写出两个错别字。”我们这边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在一旁瞎起哄。 事后那位同学找到我,还要我退钱。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我仔细地研究了那封信,发现这家伙在抄写的时候,把我写的字都抄错了:“音容笑貌”写成了“音客笑貌”,“洁白无瑕”写成了“浩白无睱”…… 于是我严辞拒绝了该客户的退款请求,并且也教育他要好好学习。 4. 那段时间大概送了几十封信。为了避免被发现,我写的信件原版都藏在了桌屉的最下面。可是我也不清楚这些原版后来为什么找不到了。我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这些信虽然每封都不一样,但是表达的是一个意思,而且我自认为文采飞扬。 有时候是王小波: “王小可,我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说吧,和我好吗 ?” “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爱王小可就像爱生命》 有时候成了王家卫: “我听说有一种人是不能停止努力的,他只能一直往前走,走累了就在风里休息。这种人一辈子就只能爱一次,那就是他遇见对的人的时候。” ——《阿可正传》 “ 每个人都有失落的时候,而每一次我失落,我都会去跑步,因为跑步可以将你身体里的水分蒸发掉,而让我不那么容易流泪,我怎么可以流泪呢?在王小可心目中,我可是一个很酷的男人。” “我们最接近的时候,我跟她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57个小时之后,我爱上了这个女孩。” ——《一中森林》 有时候又成了周星驰: “现在,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一定要珍惜。假如上天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愿意对你说,王小可,我爱你。假如非要给这份爱情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大话一中》 甚至,我还试图用鲁迅来拼凑: “再进一步,可就有些不安分了。那就是本人的思想,趣味,目下幸而未被所谓的正人君子所统一,譬如有的人专爱瞻仰皇陵,有的人却喜欢凭吊荒冢。无论怎样,一时大概总还有像我这样不顾一切的追你的人吧。只要这样,我就非常满足了。” …… 我不清楚王小可最后到底有没有看完那些信。但我相信她是看过了的。不然的话,后来的她,怎么变化那么大。 5. 我最喜欢上课睡觉,可是她不让我睡。每每我趴在桌子上的时候,她就开始了: “孙峰,咱们的语文作业是XXXX,数学作业是XXXX,还有政治作业是……” “孙峰,这节课特别重要。如果你没学会因式分解,那以后基本上所有的代数题你都不会了……” “孙峰,快醒醒,老师过来了!” …… 在我自习课上发呆的时候,她都会问我问题。在我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之后,她就把早已工工整整写好的答案递到我的面前。在我满脸的惊讶状之后,换来她温柔的目光。于是我悻悻地重新梳理问题,参考着她的答案,把题目重新做一遍。 在副科课堂上,我拿起抽屉里的小说看的时候,她就会默默的一边做作业,一边用肘轻轻地推我,顺带上“小心老师”的口型。我就轻轻的点头,用“你帮我看着”的口型来回复她。 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学习虽说进步的不算多,但是至少没以前那么糟了。 如果你说王小可是个外向的姑娘,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在班里她只对我和安然两个人这样。关于这一个千古难题,我和我们班的其他人都存在着同样的疑问。用安然的话说起来,那就是我学习也不好,又没什么特长,还他妈的贼丑……有时候在一块聊起来,连我自己也是很费解。 王小可是个极其认真的姑娘,学习起来一丝不苟,效率也很高。这是最让我服气的地方。我从来不喜欢认怂,可是当我在认真了解过王小可之后,我就投降了——我从来没在任何一科上的分数超越过她。 在从她做我同桌之后 的时光里,我整个人都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度过。谁让咱脸皮厚呢,况且还不是一般的厚,为此王小可曾经特意为我量化了脸皮的厚度:城墙拐角加十米防弹钢板加防弹衣,鸟枪打不烂大炮轰不透。 这让我深感自豪。 6. 安然跟王小可唯一像的地方,就是两个人学习都很好。除了这点,你找不到他们俩之间的其他任何相似之处。相比王小可的死学来说,安然的方法就很值得我赞同了。当然,我只是模式上学习,成绩上还是学习不了的。 我和安然都起得晚。每天早上,安然和我从宿舍出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赶上校领导在宿舍大门检查。于是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早上,我跟安然都是被检查的领导堵在宿舍门旁的“光荣区”里度过这些个“光荣”的早自习。 开始的时候,班主任还有点批评和抱怨。可是自从有一次被批评之后,安然对老班说了什么,老班就再也没有当众提过这件事。这让我感到跟惊奇。我去问安然,他笑着对我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就对她说:老师,第一,我们保证学习不拉下;第二,我们以后尽量起的早一些;第三,我要举报,孙峰跟王小可在早恋;第四,你明天去我家店里摇号的时候,我让我爸给你挑个最好的车牌……最后老师就让我走啦!” “你刚刚那个第三条说什么?”我几乎有点懵了。 安然又大笑起来:“傻逼,没有第三条,看把你吓的!” 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对他竖起了中指。 安然看的书比我多。什么古今中外,文史哲科,无所不看。大到四书五经,莎士比亚;小到秘闻野史,散文漫画。我看过的许多书都是从他那儿来的。 他上课也是基本不怎么听,但是做起题来却毫不含糊。记得有一次数学课,这货正在抽屉里捧着一本《黄金时代》看得兴味正浓。快下课的时候,还有一道压轴题没讲,就是特别难的那种。忽然讲台上传来数学老师的声音: “安然同学,请你上讲台来把这道题解一下。” 我们周围的人都惊呆了,瞬间石化,眼神瞟向还正沉浸在故事里的安然——似乎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尴尬场面。 他却一点也没有显出焦急的样子,反而慢慢地放下书,轻轻地起身,走出座位,微微一笑,向讲台走去。 他写得很仔细,稍微有一点不工整的地方,都会擦掉重写。他就那么一丝不苟地写着。我们所有人都在看着他。我,王小可,数学老师,以及其他所有人,都在认真地看着他在黑板上。 当他在讲台上将那道题的步骤完完整整的写下来的时候,下课铃响了。安然放下粉笔,轻轻的拍了拍手,掸去灰尘,朝老师示意,接着又缓缓地走下讲台。 数学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叹了一口气,离开了教室。 整个班级都沸腾了。 从此,安然在年级里一战成名。 7. 后来安然对我说,他是从南方的一个省城的著名学校转来的。他之前上的是竞赛班,早就把我们该学的课程学完了。每天的生活比我们现在苦多了,压力也大得多,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儿。教练天天讲着各种千奇百怪的题型,安然却并不厌倦,每每解出一道难题,就像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新大陆一样兴奋。在这样的兴趣爱好和精神刺激带来的愉悦中,安然像一只出笼的苍鹰,翱翔在充满魅力且浩瀚无边的数学天空里。 梦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 竞赛梦在安然的心中已经扎根地太久了。可以说在那个时候整个支撑安然精神的动力就只有他热爱的数学了。在教练的鼓励下,在爸妈的期望里,在那些做过的厚厚的试卷中,安然还是安然地迎来了他的失败。这是第一场失败,也是最后一场——他没有机会了。 由于他参加竞赛最终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再加上他父母工作的调动,于是来到了我们这里。 我对他的经历十分吃惊,并为他的竞赛梦感到遗憾,觉得他太亏了,唏嘘不已。他却很淡然地对我说: “阿峰,这个世界并不是完全公平的。也没有人的生活是容易的。以前我在竞赛的时候,看到别的竞争者,总是这样的心态,老子学习才是最好,你们都是垃圾。其实这种心态和你刚才的那种心态都只是两个极端。参加了这么多年竞赛,我也算是对外界有个清醒的认识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我的思想陷入了更大的旋涡里,久久不能自拔。 8. 时间过得快极了。眨眼儿的工夫,时光已是到了初三的盛夏。 大家似乎已经早已疲倦了每天反反复复地做题,同时也习惯了每天“朝五晚十一”的日子。虽然是一整天都在坐着,但是成摞的卷子还是会给身体造成巨大的能量消耗。尽管没人说累,可从大家的眼神里,还是可以看出那种泛着疲惫的光芒。 大家都在努力地迈向自己的梦想。当然,除了安然。 也许是胸有成竹,也许是曾经沧海。他还是每天慢悠悠,不紧不慢地过着他在初中的最后时光。 有时候王小可会问他一些问题,他总是还没看题,就以戏谑的口吻逗她:“这都不会,上课怎么听的。”王小可并不生气,直接拿着题放到他面前,等待着他的解。安然倒也算仗义,就三下五除二把过程干净整齐地写下来给她。她一把将答案拿走,扭身继续做题。 我们三个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尽管我算是学习最差的,可是他们两个平时都很照顾我。因此我也算能擦线上个高中,不至于无处可去。 9. 在毕业典礼上,王小可问我和安然:“我们还会再见面吗?” 我和安然同时答道:“会!” 王小可说:“孙峰你别嘚瑟,那些信都是你写的吧?” 我先是一惊,随后从耳朵到脖子,一片通红。 她又接着说:“你不要把别人都当成傻瓜。不过你写的还挺不错的,有点意思。我收藏哈。” 随后她从书包里拿出两叠旧旧的信纸——一叠是我代写的那些信的原版,另一叠则是抄的那些。 她把那叠抄写的还给我。又转身对安然说:“你天天不好好学习,自己没事,反而把孙峰带坏了。” 安然反驳:“那跟我有什么关系,是他自己跟着我学的。” 王小可又说:“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要颓废呢。我觉得你实力还是很强的,要加油啊,不要整天跟看破红尘了似的。这才哪儿到哪儿啊,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路也多着呢。” 安然只是笑眯眯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我想象中的离别,一定会伴随着巨大的痛苦。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但是事实跟我想象的一点儿也不一样。 伴随着班主任的“下课”和熟悉的铃声,我们每个人缓缓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没有人哭出来,也没有人不能自已。 我打开了王小可给我的那叠信,在最上面,是她给我的回信,上面写着: 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试图喜欢一个人,就想知道在一起久了怎么样。我很想告诉他,可能在一起过之后,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还是不在一起更好。——《东峰西毒》 我抱着那叠书信,走在回家的路上。傍晚的云霞,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无比的鲜艳靓丽。这些晚霞就像扔在水里的泡腾片一样瞬间炸裂,随即弥漫整个天空。远处的红色树林的叶子随风飘荡。路上的车和行人都显得很和谐愉快,并没有人随便的闯过马路或者车子驶过红灯。一弯新月此时正在东边缓缓升起。好像在告诉人们,夜幕要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