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01701《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季凯帆)
读LAOK季凯帆的《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也正是自己对基金定投的调整摸索期。边读边感慨:无知的人才会迷茫。可惜自己因为懒于学习,乃至于空有6年投资经历却走了不少弯路仍是小白一枚。学习,才是解除迷茫的良方!
-------------------------------------------------------------------------------------------------------------------------------------------------
笔记备份:
投资观比投资实践更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只篮子。”这个篮子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好它---我的基金我做主。
很喜欢一个故事:如果你给每个英文字母A-Z相应的分数,A=1,B=2......Z=26,那么每个单词所有字母得分都可以得到一个总和。知识knowledge得分98,勤奋工作hardwork得分99,态度attitude得分才是100。
短期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长期则无风险,或者风险很小。 当然这是对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而言。股票是收益最大的,也是风险最大的,要降低风险,只有增加投资年限。这最好用来养老或者子女教育,要想在3-5里买房,最好还是债券型基金。
个人喜欢广发、上投和易方达。上投不怕净值高,不搞复制分拆分红来降低净值,甚至会封闭双息的申购来保护目前投资者的利益。
新基金不是好选择,个人不会选择。新基金在牛市涨得比老基慢(仓位低的原因),熊市跌得比老基慢(仓位低的原因)。新基的封闭期是为了建仓。
基金净值低的基金,尤其是累计净值低的基金,如果基本上发行历史相同,那净值低的就不是什么好基金-----选择累计净值排名靠前的基金。
国内的复制基金唯一的目的好像是降低净值而已---既然是一样的策略一样的股票,老就买老基。
采用一次性投入(在较短时间分批投入)和定投结合(日常工资)的办法。
证券市场上如何用资产组合来进行分散投资呢?---寻找互不相关或相关性很小的证券品种:股票和债券独立,大盘和小盘相关性不大,价值股和成长股相关性也小-----首先要决定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其次股票中应该尽量覆盖“晨星九方格”的全部。
再平衡很重要:比如你按照自己的投资年限和风险随能力制定了自己的股票和债券配置比例是7:3,一年后股票涨得快而债券涨得慢,比例变为8:2,则要卖掉股票买入债券,若再过一年,遇到熊市,股票大跌,比例变为6:4就要卖掉债券,买入股票,使比例重新回到7:3。----再平衡的综合效益要远高于不做再平衡的收益。----一般1-1.5年做一次再平衡。
每当想做波段操作时,就去读投资方面的书---抑制自己的贪婪和波段操作的诱惑。
基金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投资策略即会选什么样的股票(国内很难区分,交给基金经理吧),二是资产配置即一个基金中的股票和债券的比例。
即便是同种风险收益水平的基金,也不意味着同涨同跌,只是从长期来看,应该在同一水平上。
基于数字显示,个人最喜欢广发和上投公司,它们的老基金都是净值靠前的,晨星网是最喜欢的基金评价机构,够权威。晨星一年期评级主要考虑两个问题:过去12个月的收益和波动情况(即风险),是一个综合评级。
评价一个基金公司的好坏,可以看它所有基金的平均水平。
净值无高低。别患净值恐高症,相反,应该净值恐低。收益只和你的投资总额和单位基金的涨跌比率有关,和净值高低及份额没有关系。净值没有顶,股价也无顶,只是这个公司不停地赚钱,股价当然也就不停地涨(短期由于投资者心理和政策变化事业来的波动不算。)
基金拆分复制都是基金公司为扩大基金总份额玩的游戏而已,为了吸引“净值恐高症”的人。
搜狐的“基金天下”是不错的基金论坛,无论新手还是老手都可以有收获。
买基三步曲,一步一步来:1. 确定投资目标与风险承受能力;周期长,风险承受能力越高,就可选择激进的基金);2.选择基金(确定核心与非核心基金以形成投资组合);3.选择投资手法(选择定投、追逐波段、选时进场还跟随大盘?)
除非投机而不是投资,投机首先考虑的才是手法。
关于分红:1.开放式基金的分红分的是自己的资产,不产生任何额外收益。分红会导致净值下跌,分得越多,跌得越狠。现金分红申购时手续费不退还。分红和基金拆分一样,把钱从右口袋放到了左口袋而已。分红并非落袋为安,真要落袋,直接赎回好了。建议红利再投资。2.封基的分红是利好,因为封基分红后会导致折价率的升高,从而增加投资价值。3.股票的分红对持有人是好事。分红后折价率加大,产生填权行情让折价率回到合适的数值(基金价格分红时陡降然后再回升,回到折价率和分红前相当的程度)。但也可能不出现填权行情,但此时封基更有投资价值----要想抓住分红行情,应在分红公告出来前买封基。
晨星“风险评估”:1.平均回报,越大越好;2.标准差是基金增长率的波动情况,越小越平稳;3. 夏普比例=收益/风险,越大越好,负则说明落后于大盘; 4.阿尔法是基金跑赢大盘的程度,越大越好;4. 贝塔是相对大盘的波动情况,若指数基金那就是1,比1大则说明比大盘波动还要大,比1小则说明比大盘波动小;5.R平方代表和大盘的相关性,1则说明和大盘完全相关。-----要在同类基金中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牛市买激进基金,熊市买稳健基金:看股票的仓位定是否激进。
克服贪婪,定点买卖:10%涨跌理论---纪律性投资。严格的纪律必然会失去一些机会,却保证了大多数情况下不犯错误,纪律保证了心理的平衡。---波段操作是无纪律的产物。买卖的判断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平衡贪婪和恐惧,更多是看心理承认结果而非技术指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核心式”基金组合(看自己的投资风格决定):拥有三个基金以上时,核心实际上是用来保证最终投资目标实现的核心部分(老黄牛角色,不会暴跌暴涨)。最好的核心基金理论上应是一个(可以是几个,如由一个中盘平衡基金、大盘成长基金、大盘价值基金组成)大盘、价值和成长平衡型的基金,即在晨星投资风格箱里第一行的中间格。核心和非核心部分可以采用再平衡。----核心式资产组合不限制在基金投资上,其实所有的投资都可以遵循这种思想。
糊里糊涂买基金是非理性的。巴菲特:投资主要在于避免做好愚蠢的决策,而不丰于做出几个非凡的英明决策。
不要预测市场!风险大则选择平衡性基金,万一下跌则转换到激进的股票式基金。
所谓的长期投资并不是长期抱着一个基金不放,而是不以波段为目的,通过整个市场的增长来实现一个长远的目的。也就是说,若发现持有的基金出现问题时,就转换到另一个基金(货基除外)进行长期持有。在长期持有的思想下,这种转换是不需要考虑大盘涨跌的,在高点抛出这个基金,同样在高点进入另一个基金或在低点抛,低点进,都和大盘基本无关。
卖出策略:1. 投资目标了需要改变投资组合,如接近退休需要稳健投资组合;2. 基金公司发生变化,基金经理变化可静观,因为中国基金多数采用集体作战的形式,经理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一环;3. 发生自己犯错,会立刻改变错误,而不用顾虑是否亏损;4. 晨星评级下调;5. 不因基金的绝对涨跌而决定买卖,也不设置止损线,看重的是相对评价,因为涨跌大多由大盘决定;6.若一个基金出现问题,则选择一个替代品转换过去,这种转换不会受大盘影响,高到高,低到低而已。-----不预测市场,主要看基金公司的基本面。
别和基金谈恋爱。要勇于承认错误并进行转换。
论坛对于新手是不错的学习环境,但对于一个有想法的投资人,天天泡论坛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媒体的目标不是帮咱们赚钱,他们是为他们自己赚钱。他们会找他们喜欢的、能吸引大众眼球的东西去散发。很多财经记者越来越向娱乐记者靠拢,用对看明星绯闻的态度去看那些评论可能更恰当点。
QDII和债基可被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
关心一下债基:债券基金的分类还是采用晨星的分类,持有70%以上债券的基金称为普通债券型基金。首先弄清债基的股票持仓规模。股票持仓越高,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而且用他来平衡股市风险就更没有意义。
分散风险,核心是看投资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越小,风险越能分散。
且慢:基金组合平台,通过一个自己构建的组合,或者一个已有的、由他人构建的组合来投资基金的平台。一个组合里面,可以是一只,也可以是N只基金。但持有人关注的是总体组合的收益和亏损,而不是组合里面的基金个体。这个也很对我的胃口。无论买的哪只基金,都是我们自己的钱。持有彼此互补的基金,才能平衡风险,不要指望所有基金都在涨。当然我们能看到组合的细节,不仅仅是业绩,包括各种专业性数据分析。“且慢”不是给“小白”的, 而是给有基本的基金知识和投资理念的人,以及更多的是给机构投资,银行理财师,大客户经理的那些“高档”的用户准备的,但我觉得如果“小白”能好好去体会这个网站,去跟着牛人投基金, “小白”很快就会有颜色的。不过,重要的一个建议是,如果你跟着一个组合走,就不要再自己去自作主张了。这样,也许更容易做到长期持有。
投资组合,绝对做不到那种井喷式的收益,也不是抓涨停板,而是慢慢地去积累自己的财富。
定投的品种没有必要从一而终。定投的品种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来进行调整。这并不和定投的原则相违背。定投的基本原则只有两个,一个是不预测市场(定时),二是强制性积少成多(定额)。至于把这个钱投入到什么方向,这取决于你的资产组合,除非你只定投一只基金。你在一个基金上定投了一段时间,又到另外一个基金上定投一段时间,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只要你清楚地知道为什么你转换的原因。
定投基金要:1. 选择业绩好的基金,而不是选择波动大的基金。2.在牛市卖出。指数基金在牛熊几个转换下来,普遍不如主动基金的,建议采用分散投资主动基金办法,以力求达到主动基金的一个平均水平,而这个平均水平在长期投资中是好于指数基金的。(中国行情决定)。---建议是避开指数基金。
© 本文版权归 ritaisasid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