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直在学习,却没有成长
微信里有很多订阅号,从著名的逻辑思维,到沟通/演讲/管理/技术/心理学/互联网各个领域的知名不知名大号,多的根本看不完。当然这些也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慢慢积累起来的。刚开始时,订阅号还比较少,每天都会看完所有更新的文章,也觉得绝大部分文章都讲的特别对、特别鼓舞人心,自己也受益匪浅。那段时间自我感觉很好,很充实,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成长。
这样大概过了十来个月后,忽然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订阅号里没看的文章越来越多,看过的文章里面也觉得有些在讲相同或类似的道理,甚至自己都知道该怎么讲这些道理。但是(一个重要的但是),我还是没有把任何一个道理付诸于实践,哪怕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再到后来,忽然看到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韩寒《后会无期》电影海报的标语),觉得说的真贴切。知道很多的道理,只是过好这一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那到底为什么一直在学习,知道的道理也越来越多,却依然没有成长呢?
01 成长是需要理论加实践来共同推动的。一直在学习,往往一直学习的是理论知识,而没有践行这些理论,成长是会有很大局限性的。所以这种片面的学习,很难促成有效的成长。一味的追求知道更多,只追求理论上的巨人,会养成一种“爱看能说知道的多,手低眼高实干的少”的习惯。
02 一直学习更多的道理反而会阻碍实干,进而阻碍成长。首先理论的学习会给人以满足感,这些满足感的获得远比实干来的容易快捷。而实干往往都是需要大量付出,收效慢且不一定保证确实有期望的结果。就像“好好工作,努力付出,一定会成功/晋升”。这道理谁都懂,但真这么去做的能有多少?人人都希望能有一个付出少见效快的方式,所以人人都努力去挖掘学习成功人士讲的大道理,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捷径。殊不知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他们那些脚踏实地、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无论是快乐的付出还是艰辛的付出),而不是他们因为他们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大道理。没有捷径,只有付出。当然有一些道理,可以帮助你更顺利的实施一些行动。像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情感理智行动是如何配合的等等。但这些的前提都是你要去开始做。
03 仅学习理论知识是很难深入下去获得道理背后的和深处的东西,所以也很难促成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人生的理论往往都是来自于实践,没有实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又会促进理解吸收理论,绝知此事要躬行。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了可以用来影响他人的“互惠原理”。《影响力》一书给出了很多互惠原理的例子,没有实践,我们就会觉得,请人吃个饭,就可以让人帮个忙了。理论水平就会停留在这里。然而这水平远远没有房产中介高,因为如果别人不吃你的请,你可能就束手无策,但中介会有更多手段(当然脸皮也更厚,这里是褒义词),会时不时的拜访一下,带些小水果小礼物,帮忙做些小事而杂事来拉近感情。其实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其他影响力理论了。带着这些实战经验,如果中介也去过《影响力》,那么他对互惠原理的体会更深,他可能会体会到互惠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耍些伎俩,让别人按照你的意志行事,而是你真心实意的理解别人、替别人着想,从双赢的角度去推进事情,让别人自己愿意去做你想推进的事。这层次比之前就又高了些。
总结,想要成长,要理论实践相结合。一直学习,一直实践,知行合一。
这样大概过了十来个月后,忽然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订阅号里没看的文章越来越多,看过的文章里面也觉得有些在讲相同或类似的道理,甚至自己都知道该怎么讲这些道理。但是(一个重要的但是),我还是没有把任何一个道理付诸于实践,哪怕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再到后来,忽然看到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韩寒《后会无期》电影海报的标语),觉得说的真贴切。知道很多的道理,只是过好这一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那到底为什么一直在学习,知道的道理也越来越多,却依然没有成长呢?
01 成长是需要理论加实践来共同推动的。一直在学习,往往一直学习的是理论知识,而没有践行这些理论,成长是会有很大局限性的。所以这种片面的学习,很难促成有效的成长。一味的追求知道更多,只追求理论上的巨人,会养成一种“爱看能说知道的多,手低眼高实干的少”的习惯。
02 一直学习更多的道理反而会阻碍实干,进而阻碍成长。首先理论的学习会给人以满足感,这些满足感的获得远比实干来的容易快捷。而实干往往都是需要大量付出,收效慢且不一定保证确实有期望的结果。就像“好好工作,努力付出,一定会成功/晋升”。这道理谁都懂,但真这么去做的能有多少?人人都希望能有一个付出少见效快的方式,所以人人都努力去挖掘学习成功人士讲的大道理,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捷径。殊不知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他们那些脚踏实地、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无论是快乐的付出还是艰辛的付出),而不是他们因为他们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大道理。没有捷径,只有付出。当然有一些道理,可以帮助你更顺利的实施一些行动。像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情感理智行动是如何配合的等等。但这些的前提都是你要去开始做。
03 仅学习理论知识是很难深入下去获得道理背后的和深处的东西,所以也很难促成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人生的理论往往都是来自于实践,没有实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又会促进理解吸收理论,绝知此事要躬行。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了可以用来影响他人的“互惠原理”。《影响力》一书给出了很多互惠原理的例子,没有实践,我们就会觉得,请人吃个饭,就可以让人帮个忙了。理论水平就会停留在这里。然而这水平远远没有房产中介高,因为如果别人不吃你的请,你可能就束手无策,但中介会有更多手段(当然脸皮也更厚,这里是褒义词),会时不时的拜访一下,带些小水果小礼物,帮忙做些小事而杂事来拉近感情。其实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其他影响力理论了。带着这些实战经验,如果中介也去过《影响力》,那么他对互惠原理的体会更深,他可能会体会到互惠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耍些伎俩,让别人按照你的意志行事,而是你真心实意的理解别人、替别人着想,从双赢的角度去推进事情,让别人自己愿意去做你想推进的事。这层次比之前就又高了些。
总结,想要成长,要理论实践相结合。一直学习,一直实践,知行合一。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