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害死观众-评《夜宴》
老文搬家>>>>>>>>>>>>>>>>>>>>>>>>>>>>>>>>>>>>>>>>>>>>>>>>>>>>>>>>>>>>>>>>>>>>>
如果问如今中国大陆的影迷们一个问题:“最近等着看啥片子呢?”大家应该都会说:“夜宴”。其实这并不是说明冯导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有着神一样的地位,而是因为从《甲方乙方》到《无贼》冯氏电影的确给观众们带来的很多欢笑。所以这次冯导转型拍文艺片观众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再加上世界杯时期央氏的大力推从,让人们似乎已经在潜意识里相信《夜宴》这部片子将成为一个里程碑,自此,中国观众也可以体会到一部国产影片结束后坐在影院里久久不愿离去的感觉了。然而,中央5的片花再次呈现出了一个美丽的骗局,这顿价格不菲的“夜宴”让我彻底领悟到了国产文艺片的“只宰陌生人,不拉回头客”的制片宗旨。下面我就谈谈我看过《夜宴》后的一些感受。本人不是专业影评人,只讲感觉,不求甚解,如有异议,欢迎拍砖。
《夜宴》我看完了,感觉一般,故事老套,人物刻画没有新异,主角个性模糊,唯一让人觉得单纯的青女也感觉有些没头没脑不够深刻。与其说这是一顿“夜宴”我更想相信它只是一顿“夜宵”。我觉得一部本应该让人细细品味的电影到最后搞得大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因为“夜宵”剧组把主角或者说重点描写的人物定得太多了,而没有突出。弄得每个人物都不饱满。至于冯导的“影片效果源于观众素质”之说我不敢苟同。很明显,他是想在有限的人物个性下挖掘出无限的表现形式。比如碗儿看似自私,却也对无鸾一往情深,可以为他铤而走险;再比如叔叔这个角色看似毒辣,却对腕儿死心塌地,真可谓要美人不要江山型。可惜这些人物个性过于复杂,而需要花时间花镜头去刻画的人物又过于冗索,以至于每个人物的个性都是不知不觉“形成”的,没有来龙去脉,没有明显过渡,甚至极端性格的体现也因为片长过短,人物过多而没有能够给予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总体感觉就是每个人物的性格变化都像“馒头”里的小无双到大无双那样突兀,让人看后仿佛吃了一个干巴巴的窝头又不给喝水一样难以消化。
至于演员与角色的吻合性和表现性,我觉得夜宴很失败。别的不说,光说叔叔这个角色就真不应该找葛优来演,第一他没有王者的霸气,第二他的那种坏劲是小人物的阴险而不是大人物的专暴,所以看起来那个皇帝倒像是个跑龙套的。我想如果让陈道明来演这个角色才真能演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女主角似乎倒是找对了角色,章子怡的妖和周迅的傻都可以被发挥到及至。可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影片中章和周的裸戏似乎更能吸引人,而演技嘛,几乎没看出来。或者应该说她们对于裸戏的把握得比展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戏来得更拿手。再有就是那个只会皱眉头的帅哥比吴谚祖表情还木呐,在影片中他的戏不算少,可是我至今只能想起他皱眉头的表情,如果让我想象一下他不皱眉头会是什么样子,恐怕说谁是他我都能相信。而吴从始至终好像总在梦幻中度过,仿佛是吸了K粉一样。让我不禁怀疑这个角色是不是在暗示着观众拒绝毒品的重要性?哈姆雷特在天之灵如果看到亚洲版的自己这服神态一定被活活气死。说实话,这部片子的演员在表演上论实力真赶不上“馒头”。比较一下“夜宵”中的“叔叔”和“馒头”中的“大王”,再比较一下“无鸾”和“雪国长跑冠军”,我们不难看出,“馒头”留给大家的是一个荒诞的“芯儿”,而“夜宵”留给大家的则是一些串了味道的“菜肴”。吃过“馒头”后我们企盼“夜宵”,“夜宵”品过后我们却又在怀念“馒头”,可唯一怀念的理由却是张东健或者真田广之的表演。这么说来这顿“夜宵”吃得比“馒头”更加荒诞!不过还好,这个片子的画面和音乐都很不错,也算能让观众饱饱眼福。不过如果只是因为这样的话,我宁愿去听谭盾的音乐会。看来我还是等着看“黄金甲”和“好奇害死猫”吧。
如果问如今中国大陆的影迷们一个问题:“最近等着看啥片子呢?”大家应该都会说:“夜宴”。其实这并不是说明冯导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有着神一样的地位,而是因为从《甲方乙方》到《无贼》冯氏电影的确给观众们带来的很多欢笑。所以这次冯导转型拍文艺片观众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再加上世界杯时期央氏的大力推从,让人们似乎已经在潜意识里相信《夜宴》这部片子将成为一个里程碑,自此,中国观众也可以体会到一部国产影片结束后坐在影院里久久不愿离去的感觉了。然而,中央5的片花再次呈现出了一个美丽的骗局,这顿价格不菲的“夜宴”让我彻底领悟到了国产文艺片的“只宰陌生人,不拉回头客”的制片宗旨。下面我就谈谈我看过《夜宴》后的一些感受。本人不是专业影评人,只讲感觉,不求甚解,如有异议,欢迎拍砖。
《夜宴》我看完了,感觉一般,故事老套,人物刻画没有新异,主角个性模糊,唯一让人觉得单纯的青女也感觉有些没头没脑不够深刻。与其说这是一顿“夜宴”我更想相信它只是一顿“夜宵”。我觉得一部本应该让人细细品味的电影到最后搞得大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因为“夜宵”剧组把主角或者说重点描写的人物定得太多了,而没有突出。弄得每个人物都不饱满。至于冯导的“影片效果源于观众素质”之说我不敢苟同。很明显,他是想在有限的人物个性下挖掘出无限的表现形式。比如碗儿看似自私,却也对无鸾一往情深,可以为他铤而走险;再比如叔叔这个角色看似毒辣,却对腕儿死心塌地,真可谓要美人不要江山型。可惜这些人物个性过于复杂,而需要花时间花镜头去刻画的人物又过于冗索,以至于每个人物的个性都是不知不觉“形成”的,没有来龙去脉,没有明显过渡,甚至极端性格的体现也因为片长过短,人物过多而没有能够给予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总体感觉就是每个人物的性格变化都像“馒头”里的小无双到大无双那样突兀,让人看后仿佛吃了一个干巴巴的窝头又不给喝水一样难以消化。
至于演员与角色的吻合性和表现性,我觉得夜宴很失败。别的不说,光说叔叔这个角色就真不应该找葛优来演,第一他没有王者的霸气,第二他的那种坏劲是小人物的阴险而不是大人物的专暴,所以看起来那个皇帝倒像是个跑龙套的。我想如果让陈道明来演这个角色才真能演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女主角似乎倒是找对了角色,章子怡的妖和周迅的傻都可以被发挥到及至。可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影片中章和周的裸戏似乎更能吸引人,而演技嘛,几乎没看出来。或者应该说她们对于裸戏的把握得比展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戏来得更拿手。再有就是那个只会皱眉头的帅哥比吴谚祖表情还木呐,在影片中他的戏不算少,可是我至今只能想起他皱眉头的表情,如果让我想象一下他不皱眉头会是什么样子,恐怕说谁是他我都能相信。而吴从始至终好像总在梦幻中度过,仿佛是吸了K粉一样。让我不禁怀疑这个角色是不是在暗示着观众拒绝毒品的重要性?哈姆雷特在天之灵如果看到亚洲版的自己这服神态一定被活活气死。说实话,这部片子的演员在表演上论实力真赶不上“馒头”。比较一下“夜宵”中的“叔叔”和“馒头”中的“大王”,再比较一下“无鸾”和“雪国长跑冠军”,我们不难看出,“馒头”留给大家的是一个荒诞的“芯儿”,而“夜宵”留给大家的则是一些串了味道的“菜肴”。吃过“馒头”后我们企盼“夜宵”,“夜宵”品过后我们却又在怀念“馒头”,可唯一怀念的理由却是张东健或者真田广之的表演。这么说来这顿“夜宵”吃得比“馒头”更加荒诞!不过还好,这个片子的画面和音乐都很不错,也算能让观众饱饱眼福。不过如果只是因为这样的话,我宁愿去听谭盾的音乐会。看来我还是等着看“黄金甲”和“好奇害死猫”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