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看到美好-2016看片总结
有些人选择看到这个世界上的丑恶,那些无秩序的混乱。我选择看到美好。
选择《西部世界》中的一段话作为2016年的导语,显得无比矫情,却是初心。
2016年全年,共看了269部作品,内容比较繁杂,既有电影、电视剧、动漫,也有纪录片、综艺节目。翻看过往记录,有些动人瞬间,从众多作品中呼唤着我。诚如应了导语中的那一句,我选择看到美好。这10部作品,那些闪光动人瞬间,每每回想起,便觉得心是满的,暖的。
自己不努力,反而去数落对方的缺点,妄图拉低对方身份,让对方和自己站在同样的高度,就是嫉妒。
这是一碗美味不腻的鸡汤,或说是炖菜。或是依据真实故事改编,有了个很好的结构将所有的曲折连接起来,尤其再加上几段落语的舞台表演,和具有时代气息的场景描绘,了无表演痕迹。演员、相声演员、导演和主持人多重身份的北野大爷,表演一气呵成,让影片可看性高了很多。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在日常的训练学习中,师父对徒弟从无好言相待,打骂只是小事,一言不合就斥其滚蛋。落语这门艺术,没有更好的捷径,除了天赋,还有超越一切的喜爱,是生活的观察家,是生活的杂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磨砺自我。
当徒弟历尽千万磨难,跨过高山峡谷,看得一片汪洋大海时,师父依然一副严厉的模样,勉励众人“不要输给其他蠢货”,并央求观众多多关照自己的徒弟。这份情,亦浓亦淡,皆化在那只言片语中,却一眼千年,旧时记忆一一浮现,是敲打,是关爱。
所谓幸福,都必须放弃一些东西后才能得到。
有些人,有些事,在生命中刻下的痕迹过重,果真是难以轻易忘记。举重若轻如树木希林奶奶看似轻描淡写地讲述50年在一起的生活,爱入骨髓如阿部宽叔跟踪关注前妻的感情生活妄图回到从前,一念释然如真木阳子对再也回不去的过往没了眷恋。

当一家三口于台风暴雨之夜,蜷曲在小区的儿童乐园里,妻子淡淡地对着前夫说“你也要努力向前哦”,已是一言胜千言。树木希林同儿女的几句对话,三言两语便道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比海更深”是个可怕的承诺。
在是枝裕和的故事里,或许,他要的不是相爱相杀,要的是爱没了、淡了,回归平淡生活,我们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活着便好。
如果养育一个孩子要靠整个村庄的支持,那侵害一个孩子整个村庄也脱不了干系。
美国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五月花”号上的一纸协议为美国打下了宗教信仰的烙印,从历届总统手按圣经宣誓就职可见一斑。重看本片,便能深刻感受到美国民众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尤其是波士顿这一在美国建国史上具有特别意义的城市。聚焦牧师娈童案,且由媒体挖出,更见本片的危机重重,亦让人思考何为媒体。

铁肩担道义,妙手写文章。环球报总编马蒂·巴伦面对众编辑记者的一番话,令人对这样的媒体肃然起敬,同样也开始反思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毫无作为的普罗大众,在这起事件中同是施害者。
媒体要做这样的一群“讨厌鬼”,能够随时地大声告诉表面光鲜亮丽的人们,“你今天怎么没穿衣服?”
永远保持真诚,保持高尚的品行。把每天过成你的最后一天,活得充实、不留遗憾,有冒险精神、要英勇,但也要尽情享受,因为人生本短。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关于教育,关于家庭,关于独立,关于人性,关于社会,关于亲情,看似一锅大杂烩,却在导演的手中捏合成一部给人在捧腹同时,深思的作品。以妻子离世为楔子,由父亲带领六个儿女前往参加葬礼开始了一段神奇之旅的公路片,这段结伴而行的过程中,家人之间的关系和理解也更近了一步。

影片结尾,当父亲带着六个儿女,围着母亲的“祭坛”,火焰燃起时,众人载歌载舞,以此方式送别母亲。这样的教育方式,定让人目瞪口呆。关于家庭教育,每个家庭都有一套方法。
放到今时今日的中国,这样的思考很有现实意义,“学区房”成为一个疯狂的存在。或许看完此片,能有些许启发,教育从来都不应是单纯的“只教不育”,家庭和社会也不是对立。也许,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主啊,求求你,帮我多救一个。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一部典型的反映美式主流价值观的反战影片,这是梅尔·吉布森又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勇敢而可爱的梅尔·吉布森对信仰二字的坚持,一如影片主角对信仰的坚持,并将其贯穿影片始终。影片后半段战争的惨烈画面,与前半段现实生活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唯有对生命的尊重,才能勇敢和死神赛跑。

影片主角是个虔诚的教徒,看似一些矛盾的教义在他这儿被一点点拼凑起来,尤其在众人因为破碎的世界放弃了曾经坚信的东西时,他坚持了下来。在别人的眼里,他是怪胎,却也是英雄。
上帝说,要拒绝杀戮。于是,他拒绝拿起枪。当身边朋友纷纷上战场,他也选择参军,因为“他们为我而战,我不可以坐视不理。”当战友质疑他是懦夫,他对自己说“如果我不坚守信念,我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自己。”他是个纯粹的人,有着坚定信仰的人,在战场上不只救下战友,也为敌人施救。因为他坚持的信仰,让他在面对这个世界时——
当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我只想一点一点把他拼凑回来,这总归不是什么坏事。
拉下操纵杆扭断你脖子的人,只会是一个冷漠的人,而这份冷漠,正是正义最核心的本质。如果缺失了这份冷漠,正义就会很难得以伸张。
和以往的昆汀·塔伦蒂诺相比,这次似乎变身伍迪·艾伦了,对话部分不只是多,还有显得稠密,吧嗒吧嗒地十多个人碎嘴嘟囔了近三个小时,以对话的形式来铺垫情绪显得过于冗长。简单说来,便是前戏太长,差点在高潮来到之前打了瞌睡。好在精彩的高潮,没让等了那么久的时间和情绪浪费掉。

西部片特有的味道,虽粗糙却直接,所有人的情绪都处于亢奋状态。尤其这还是个“千里追凶”的故事,比《大地惊雷》幽默,比《荒野猎人》亢奋,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简单逻辑。尤其酒馆里的对话,很黄很暴力,但影片的魂传递出的信息是正面的。
“如果被你所杀的人的亲属或者爱人现在就在门外,他们会破门而入,把你拖到雪地里,绞断你的脖子,这就叫边缘化的正义。那么,边缘化正义的好处就是,它非常干脆爽快,而坏处就是,它很容易被误解为暴行。 ”
很古龙,很热血,也很柔情。
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你会为他挡下全世界的子弹。
影片让人看到,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竟如此脆弱,哪怕是多年好友抑或夫妻。当成长之后,成年人渐渐地戴上面具,背上厚重的外壳,变得貌似可靠,而不再像曾经那般可爱。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彼此之间不再真诚真实,带着假笑和假装的一切面对人世,或许这便是人成长之后的代价。本片撕下面具、卸掉外壳,原形毕露。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比较片面,有人说可爱,有人说可怖。可爱、可怖都是这个世界,区别的只是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它。成年人的世界是苍凉的、现实的,即使遇到再“丑陋”的一面,也能转身便淡忘掉,因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未来会有更加丑陋的东西在迎接你。一个人只要心中藏有秘密,便不再是少年。
至于那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美好愿望。不过,你一定会遇到那个愿为你挡下世间所有子弹的人,那个愿为你掩盖世间一切丑陋的人。相遇时,请一定好好珍惜。
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是我们每个人使彼此变得更坚强。
尽管一个温情的影片,甚至很多时候的色彩基调也极为明亮,但投射在内心却是麻绳一般的纠结扭曲。不由得想起休·杰克曼的《囚徒》,同是囚禁的你我,始终无法走出内心设置的“room”。本片前半段的战战兢兢,和后半段的小心翼翼,在孩子的世界里被慢慢融化。将所有的赞誉送给主演,这是一幕悲伤的童话。

对于母亲来说,这是一件囚室。对儿子来说,却是整个世界,是只有自己和妈妈的世界。当儿带着妈妈重新回到那个美好和噩梦并存的“世界”时——
“再见盆栽,再见椅子一号和二号,再见桌子,再见衣柜,再见水槽,再见天窗…妈,和房间说再见吧。”
儿子的喃喃自语,令人心酸,在母亲视为噩梦的记忆,于他却是一生最温暖的时光。
我不喜欢当王,也不喜欢权力,我希望的这是父亲您一个温柔的眼神,亲切的一句话。
宫廷父子戏,十足的男人戏,感情梳理却非常地细腻,让人击节赞叹。根据史实改编,宫廷之内的父子亲疏不比寻常百姓家的严父孝子。前者要的是先君臣后父子,而后者则更纯粹,没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套束缚。表面看的是父子,其实看的是君臣,众人都逃不掉那根无形的线。离弦之箭虽飘忽,却自在。

当这一句从父亲的口中说出时,纵是寻常人家的孩子,其内心的苦痛与煎熬也是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形容。普通人家的父子关系,于太子是种奢侈,却也道出了朝鲜王朝时期的封建思想正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套桎梏,还将继续钳制这个国家许久,也将继续伤害一个个渴望父爱身居宫廷的少年。
父王:如果一国之君没有学好习,就算系歪一个裤脚,也会被臣子蔑视,学习和礼法就是这个国家的理念。 儿臣:您知道为什么我当天晚上没有杀你直接回来的吗?是先有人才有学习和礼法,学习和礼法怎能成为管制人的国家理念。我不喜欢当王,也不喜欢权力,我希望的这是父亲您一个温柔的眼神,亲切的一句话。
这样的对话,也不过是妄想。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朴素,这是观影的最大感受。不由得想起陈建斌的《一个勺子》,同样地关注底层,万玛才旦的《塔洛》多了一些悲伤和无奈的东西,讲的是一个失去的故事。失去自我,失去身份,失去“爱情”,黑白影像的粗粝质感令藏区不只是苍凉,还有一丝孤独和迷惘。

这是一部难得在院线上映的国产佳作,尤其在年底夹在众多进口大片和国产大片之中,排片少加上题材不讨喜,然而,全国票房仅为103.1万。作为选单中的唯一一部国产片,《塔洛》的存在既是难能可贵,却也透着悲凉,一如影片中的主人公,一直生活在孤独的荒原之上与羊为伴,也一直以自认为的好人感到骄傲。洋洋洒洒地背诵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一脸的神气,彼时他是个纯粹的人。当漂亮姑娘伸出手时,他慌神了,动心了,他开始向往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生活,那样的生活里没有《为人民服务》,没有可爱的羊羔和狼群,也没有他那“好人”象征的小辫子。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的巨大冲击下,都面临着对自我身份的疑惑。塔洛,藏语“逃离”的意思,在这大千世界之中,又能逃往何处。影片中镜面的设计,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也是泰山与鸿毛之争。 或许还在设想另一个平行世界中的我们,此时又在做些什么?
“ 有人选择看到这个世界上的丑恶,我选择看到美好。但美好是种诱惑,我们被困住了,一辈子活在这园中,惊叹于它的美好,不曾意识到它的秩序。它的目的就是困住我们,美丽的陷阱存于我们心底。因为它就是我们自己。”
以这段话来结束2016年,很矫情,却真诚。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选择美好的一面,总归不是什么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