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之道

作者: [英] 约翰·伯格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戴行钺 出版年: 2015-7 页数: 240 定价: 42.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约翰·伯格作品(广西师大2015版) —————— 【简介】
观看先于言语。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他人的视线与我们的相结合,使我们确信自己置身于这可观看的世界之中。而当图像终于取代文字,充斥于视线所及的一切空间,我们又该如何观看而不致再度迷失?
本书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方面,配以两百余幅经典图像,与BBC同名纪录片一起,改变了西方一整个世代的观看方式,也必将适用于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机屏幕和街边广告牌。从对视觉文化的深入探索和普及的角度而言,本书亦可与贡布里希爵士最杰出的著作互为补充。 —————— 照相机: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眼镜——我永远地把人类从凝固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我在不断地运动。我凑近各种物体,然后拉开彼此的距离。我在它们底下爬行。我同奔马的嘴巴并驾齐驱。我与人们同浮升降。这就是我,一台机器,在混乱的运动中调遣部署,在最复杂的组合中记录一个接一个的运动。 照相机复制图画时,即破坏了该画的独特性。结果,图画的意义也起了变化。或更确切地说,图画的意义增加并裂变成多重含义。 电视荧光屏播映一幅画作时,图画进入了每个收视者的家中 ,在那里,居室的墙纸、家具、纪念品把它重重围住。它进入了他的家庭氛围,变成家人的话题。它把它的意义借贷给了他们。 现在原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复制品的原作,而塔不复是那个以其影像打动你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它的首要含义也不再寓于它所表达的内容,而在于它今之所是。 至于图画,它的组成部分悉数摆在那里,供人在同一时间内一览无遗。观众也许需要时间细察图画的各个组成元素,可是一旦得出结论,整幅图画,巨细无遗地在同时等他推翻或印证自己的结论。图画保持了自己的权威。(独立的) 当我们不再以怀旧的心情去观察古代的艺术,艺术品也就不再成为神圣的遗像了—— 油画原作静谧而冷凝,在原作中,静谧冷凝直透画背(作画的实际材料:颜料),人们可以从中追溯画家当时挥笔作画的情景。它缩短了画家作画和我们看画之间的时间距离。从这一特殊意义上来说,所有油画都是当代的作品。从而也证明了油画具有直接性。 ★男子重行为而女子重外观。男性观察女性,女性注意自己被别人观察。女性自身的观察者是男性,而被观察者是女性。因此,她把自己变作对象——而且是一个极特殊的视觉对象:景观。 成功的裸像就是让别人观看裸露的身体,却是不由自主的。裸露的身体要成为裸像,必先被当作一件观看的对象。(拿它当对象观看,会刺激将它当作对象使用。)裸体是自我的呈现,裸像则成为公开的展品。 可是,观看女性的基本模式与女性形象的基本用途,仍无变更。“理想”的观赏者通常是男人,而女人的形象则是用来讨好男人的。 ★平庸之作不是笨拙或粗野的产物,而是市场需求比艺术要求更为迫切的结果。 天空没有表面,又是无法触摸的;天空不能变成一件物体,也不能量化。而风景画首先遇到的难题,便是如何描绘天空和距离。 ★广告并不生产梦,它所做的一切是提醒我们每个人:我们还没有令人羡慕——然而,我们是能做到这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