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石牛寨历史长河(下篇)


回望历史,品名人传奇故事。接《回望石牛寨历史长河(上篇)》
话说大明洪武登基,朝廷名声大震,元末乱世将军汤旷誓不臣服,带兵驻扎石牛寨称王。朱元璋闻知放心不下,召集文武谋士商议招安。苏尚书是当时的状元郎,学识过人,听说要派人去招安汤旷,便自告奋勇当此重任,领了圣旨带着随从离京登程。临行那天,朱元璋封他为钦差大臣,御宴饯行。送到京城外,苏尚书受此隆恩厚遇,拜别时立下誓言:不招安汤旷,誓不回京。出城后,他胸有成竹地日夜奔驰,几天后就到了石牛寨下。 苏尚书虽第读书人出身,但胆子去不小,他叫随从在山下等待,独自上石牛寨现说降汤旷。汤旷钦佩他的胆量和学识,敬他为上宾,二人面议谈判,商议以下棋来决定胜负,苏尚书说:“如我赢棋,汤旷你就无条件跟我到朝廷去,为朝廷效力,如你赢,朝廷就不再来征剿,任由你为这一方霸主。”苏尚书是个细心人,曾探知汤旷并非棋中高手,面他本人则从小熟知棋局,自出家门以来未逢对手,对付汤旷有必胜信心。 汤旷虽是武夫出身,但对布局定子也有所研究,只是从未以棋艺登过大雅之堂,特别是多年来的驾马飞枪,棋艺更是抛到九霄云外,自知不是苏尚书的对手,但他久经沙场,足智多谋,早有妙计在胸。他把决胜的日子定在一个大晴天,各自只带一个撑伞的随从。上棋盘石后,他命令其他人都在山下静候,二人席石而坐,开盘整局,各走玄机。两人冥思苦索,胸中都揣着胜利的欲望,一步一步,紧紧相逼。二人虽然脸上都带着客气的微笑,但心里都恨不得一口吞掉对方。一番又一番的角逐战斗,棋势翻云覆雨。苏尚书着法奇特,运子如神。汤旷渐渐招架不住,微笑也从脸上消失。一着又一着从太阳出山到日已中天,汤旷好象很难应付了,当时虽是晴空碧透但时近深秋,两人又坐在高高的石台上,轻风吹拂着,并不是那么热,汤旷却总是热汗如雨,衣衫尽湿。苏尚书仍然长衣长袖,风度翩翩,面上带着轻松的微笑,几个时辰过去了,棋的局势有了变化,但两人如痴如醉,送上来的饭不想吃,送上来的水也不想喝,似乎都已超然物外,随从和侍卫们都已站得腰酸脚软。太阳慢慢偏西,棋盘石上还在鏖战,你来我往变化万千。 苏尚书平时重文轻武,身体远不如汤旷和他的寨兵,从早上到午后,苏尚书身边撑伞的侍卫已换了六次,而汤旷那个撑伞的寨兵却丝毫没有一点倦意,自始至终直挺地站在汤旷身边。较量了一整天,棋移局易,情势颠倒,苏尚书慢慢地没有了先前的精神了,汤旷却越来越有劲头,不象上午那么怕热了。与他相反,苏尚书的额头上渗出了层层冷汗,棋势也慢慢地变得不可救了,当到最后胜负确定时,不知是心痛大势已去还是体衰力竭。这位尚书大人竟然栽倒在棋盘石上。次日,汤旷杀猪宰牛庆贺胜利,他要特别犒赏那位给他撑伞的寨兵。因为那个寨兵才是真正下棋的高手,他在伞上钻了一个小孔,用一束太阳光斑指点汤旷才赢了苏尚书。随后,汤旷派人去请苏尚书到山寨来签订和约,一时三刻之后,寨兵回报,苏尚书昨日从棋盘石上跳下山崖,取义成仁了,汤旷一听额上直暴青筋,一脚踢翻坐椅,跑到山下抱着苏尚书的灵柩痛哭,含泪叹曰:尚书伤体我伤肝,失利忘身志坚顽。先论忠耿唯有我,今见尚书亦似俺。独占九秋重朝政,凭棋决胜重文方。志向同谋各其主,忠烈浩气世无双。说后,命令其手下在棋盘石下建碑立庙,以表对苏尚书英勇和忠义的敬意,并书写着一幅“德义为尚,善恶必书”的对联。后来,老百姓把这地方称尚书社,尊苏尚书为社主城隍,供奉香火至今。 看完历史有什么感受?现今的石牛寨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处处显露出历史的印记,惊险刺激的玻璃桥和音乐玻璃栈道。雄伟壮观的百里丹霞会让你感受到无比真实的奇观美态,是疏离虚幻的古迹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