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
昨晚在“一块听听”上听张妮旎的直播《如何让孩子在未来更有竞争力》,有一些收获,特来做个笔记。但是首先要说一些题外话:其实这个题目起的有点俗,一众妈妈群、公众号里,都充斥着“10个技巧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孩子叛逆怎么办”等等诸如此类的文章,一开始抱着学习的心态点进去看看,里面各种方法论。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该管;怎么跟孩子讲道理,语气如何、表情如何、动作要如何;兴趣班该不该报,怎么报;电视能不能看,要看看多久,看什么内容……刚开始还觉得“嗯嗯,好有用”“不错不错,这个方法我要拿个本本记下来”,但真的有了宝宝之后就会发现,按照你们这些“专家”、大神们说的来做可操作性不强,我的宝宝不买账,还有我根本记不住或者记住了懒得这样做,麻烦!无趣!没时间!!!
也许你看出来为什么了,就好像“听了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即使大声告诉你“这么养孩子绝对能养出个天才儿童,保证让他/她考上哈佛!!!!!”我们先不讨论打造天才和上哈佛该不该作为目标,我就说你就有那能力照搬吗?你有吗?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估计你都达不到标准。
所以我现在开始反感有任何功利性色彩的文章标题,越是标题党越不想看。因为我知道了,你讲的也许都对,可是我打从心眼儿里懒得这么做,我不具备那样高级的操作系统,给我最好的软、硬件我也运行不起来啊!看了不是白看?
当然我并不是自甘平庸,我也想装上顶配飞速运行呀!谁不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更多的美好?我只是明白了,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升级操作系统!世界观不改变,方法论值几毛钱?
前面要说的是我只想看能改变我世界观的文字,方法这东西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因材施教,需要我自己开发。张旎女士的这个标题我本来不会点开,但是幸而她的推广平台是李笑来老师的公众号,李笑来老师一贯主张的就是操作系统的更新,所以我就点开看了一看,发现果然还是有料的。以下是官方的个人简介:
张旎/三个孩子的妈妈/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儿童博物馆协会中国大使/中国儿童博物馆研究中心创立人/过去十年间在中国研究和推广儿童博物馆教育,先后参与创立豆豆家、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呼和浩特市儿童探索博物馆等几家儿童博物馆。致力于将100多年前起源于美国的儿童博物馆教育带到中国,希望儿童博物馆教育站在教育变革的前沿所倡导和实践的教育内容惠及更多的儿童和家庭。”

节目介绍里有这样一句话打动了我 “父母的思维局限,注意并不是财富,决定了孩子起跑线的位置。”曾经想过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买很多书给她?禁止看电视?多去图书馆?最后告诉自己 “ 行啦别瞎折腾,你和他爸都爱看书孩子还能有跑?” 其实我想小孩子的性格、习惯,可以说百分百是继承自父母。父母带她/他做什么,她/他就更有可能喜欢什么。而孩子看待事物的态度,他们小时候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养成,都是父母的思维和行动左右的,我们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创新前行,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成长开拓,可不就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嘛!

所以我听直播完全是奔着打破自己育儿方面的思维局限去的,当然,仅仅这一句话就已经让我受益了。现在来给大家转播下张旎女士大概的直播主题:
1、不要为孩子做规划,因为怎么规划都有你的思维局限在
2、全球竞争力可不仅仅是全球找工作的能力,需要有能力、有意愿理解全球重要问题,并能够付诸行动。
3、玩儿是最高形式的学,但是家长要会指导玩儿才行(就看家长的思维了)
4、文化自信很重要,你真的懂中国文化吗?你要如何传承?
5、创新的能力有关思维体系,注意,没有创造力的你很可能扼杀孩子的创造思维!
6、艺术可以帮助人表达自我,但更重要的是艺术思维可以对人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方式产生影响。

听完了还是挺为宝宝担心的,因为我和他爸文化底蕴和艺术思维都是不忍直视,更不敢奢谈高的格局。所以孩子,抱歉啦!不过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希望我们共同进步!
其中的“【声明】文章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我觉得大可不必,多条转载多条路嘛,注明出处就好啦~~~免费导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