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书笔记
1、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2、只有对当下是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3、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
4、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总是将着眼点放在如何保管物品上,而断舍离则是以不断地循环代谢为前提,让居住空间永远保持着变动流转的状态。
5、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
6、断舍离的任务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费掉的这一切。你要先分析自己到底被这些物品夺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为,实现自我完善。
7、在买东西的时候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这就是断舍离的最终阶段。
8、让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既留下适度的量,又确保留下的都是精挑细选过的,那么就会将物品的丢弃程度降到最低。
9、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10、断舍离认为,只要能除掉那些破烂儿、垃圾、灰尘,就能消除停滞运和腐朽运。
11、在断舍离中,比起凌乱,堆积了聚焦于过去和未来的物品才是问题。
12、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13、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14、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15、提高收拾动机的方法:
(1)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以此提高动机
(2)根据目的选择不同的场所
16、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17、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减少、分类、收纳”
18、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入手
(1)垃圾的三大分类:一般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扔东西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跟那些被你扔掉的东西说说话,做个告别,可以让人更快地整理心情。
(3)把东西送给别人时,要说“请收下” 这东西在我这里没办法物尽其用,但是我觉得你会爱惜地使用它的,所以能不能请你收下它呢?
(4)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
(5)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从空间里限制物品数量(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五成 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空间放一成)
19、自动整理机制
20、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21、村留下的物品是自观的途径。(不断地进行断舍离之后,剩下来的东西可以分成两种:从一开始就很珍惜 东西,以及回过神来才发现留下来的东西)
22、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