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书笔记(page94-222)
《瓦尔登湖》 (美)亨利・戴维・梭罗 徐迟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书摘(page94~page222)
只读一些轻松的东西,让他们的官能放荡或单调地度过余生。
一个个村子应该是一座座大学,老年的居民都是研究生,——如果他们日子过得还宽裕的话,——他们应该有裕闲时间,把他们的余年放在从事自由学习上。
有时候,我不能把眼前的美好的时间牺牲在任何工作中,无论是脑的或手的工作。我爱给我的生命留有更多余地。
如果我们常常能够参照我们学习到的最新最好的方式来过我们的生活和管理我们的生活,我们就绝对不会为无聊所困。
在我前面的院子里,生长着草莓,黑莓,还有长生草,狗尾草,黄花紫菀,矮橡树和野樱桃树,越橘和落花生。五月尾,野樱桃(学名Cerasuspumila)在小路两侧装点了精细的花朵,短短的花梗周围是形成伞状的花丛,到秋天里就挂起了大大的漂亮的野樱桃,一球球地垂下,像朝四面射去的光芒。它们并不好吃,但为了感谢大自然的缘故,我尝了尝它们。黄栌树(学名Rhusglabra)在屋子四周异常茂盛地生长,把我建筑的一道矮墙掀了起来,第一季就看它长了五六英尺。它的阔大的、羽状的、热带的叶子,看起来很奇怪,却很愉快。在晚春中,巨大的蓓蕾突然从仿佛已经死去的枯枝上跳了出来,魔术似的变得花枝招展了,成了温柔的青色而柔软的枝条,直径也有一英寸;有时,正当我坐在窗口,它们如此任性地生长,压弯了它们自己的脆弱的关节,我听到一枝新鲜的柔枝忽然折断了,虽然没有一丝儿风,它却给自己的重量压倒,而像一把羽扇似的落下来。在八月中,大量的浆果,曾经在开花的时候诱惑过许多野蜜蜂,也渐渐地穿上了它们的光耀的天鹅绒的彩色,也是给自己的重量压倒,终于折断了它们的柔弱的肢体。
除了你自己的道路之外,条条路都是宿命的道路。那末,走你自己的路吧。
可是现在一个更阴郁、更合适的白昼来临了,就有另外一批生物风云际会地醒来,表示了那里的大自然的意义。
狗、猫、牛、猪、母鸡这些我都没有喂养,也许你要说我缺少家畜的声音;可是我这里也没有搅拌奶油的声音,纺车的声音,沸水的歌声,咖啡壶的咝咝声,孩子的哭声等等来安慰我,老式人会因此发疯或烦闷致死的。
大自然一直延伸到你的窗口。就在你的窗下,生长了小树林,一直长到你的窗楣上。
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我有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小世界。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叩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人或最后一个人
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形接近
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真正勤学的学生,在剑桥学院最拥挤的蜂房内,寂寞得像沙漠上的一个托钵僧一样。
社交往往廉价。相聚的时间之短促,来不及使彼此获得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在每日三餐的时间里相见,大家重新尝尝我们这种陈腐乳酪的味道。我们都必须同意若干条规则,那就是所谓的礼节和礼貌,使得这种经常的聚首能相安无事,避免公开争吵,以至面红耳赤。
我们生活得太拥挤,互相干扰,彼此牵绊,因此我想,彼此已缺乏敬意了。
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溶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我确实相信,如果所有的人都生活得跟我一样简单,愉窃和抢劫便不会发生了。发生这样的事,原因是社会上有的人得到的多于足够,而另一些人得到的却又少于足够。
湖是大地和天空之间的媒介物。
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过,我先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在一个夏天的上午,似梦非梦地醒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动了我,我就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那种日子里,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业,它的产量也是最丰富的。我这样偷闲地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因为我是富有的,虽然这话与金钱无关,我却富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我并没有把它们更多地浪费在工场中,或教师的讲台上,这我也一点儿不后悔。
入口是愉快的田野, 那里有些生苔的果树, 让出一泓红红的清溪, 水边有闪逃的麝香鼠, 还有水银似的鳟鱼啊, 游来游去。
我是不喝茶,不喝咖啡,不吃牛油,不喝牛奶,也不吃鲜肉的,因此我不必为了要得到它们而工作;而因为我不拼命工作,我也就不必拼命吃,所以我的伙食费数目很小;可是因为他一开始就要茶、咖啡、牛油、牛奶和牛肉,他就不得不拼命工作来偿付这一笔支出,他越拼命地工作,就越要吃得多,以弥补他身体上的消耗,——结果开支越来越大,而那开支之大确实比那时日之长更加厉害了,因为他不能满足,一生就这样消耗在里面了,然而他还认为,到美国来是一件大好事,在这里你每天可以吃到茶,咖啡和肉。
有时候我愿意粗野地生活,更像野兽似的度过我的岁月。
哪儿来的那么多家务,哪儿产生的那个愿望:要每天注意仪表,要穿得清洁而可敬,房屋要管理得可爱而没有任何恶臭难看的景象,要做到这点,花费很大。
对一个学生来说,淫欲是他心智懒惰的结果,一个不洁的人往往是一个懒惰的人:他坐在炉边烤火,他在阳光照耀下躺着,他没有疲倦,就要休息。如果要避免不洁和一切罪恶,你就热忱地工作吧,即使是打扫马厩也行。
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自寻烦恼?人若不吃不喝,可就用不到工作了。我不知道他们收获了多少。谁愿意住在那种地方,狗吠得使一个人不能够思想?啊,还有家务!还得活见鬼,把铜把手擦亮,这样好的天气里还要擦亮他的浴盆!还是没有家的好。还不如住在空心的树洞里;也就不会再有早上的拜访和夜间的宴会!
在森林之中,有多少动物是自由而奔放地,并且是秘密地生活着的
乌鸦会把最后的一颗玉米的种子再送往西南方,到印第安之神的大玉米田野上去,据说以前它就是从那儿把种子带过来的,那时候,野豆这现已几乎灭了种的果实也许要再生,并且繁殖了,不怕那霜雪和蛮荒,证明它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而且还要恢复古代作为游猎人民的一种主要食品时的那种重要地位和尊严了。

我就看到三两株小枫树的树叶已经红了,隔湖,就在三株岔开的白杨之下,在一个湖角上,靠近着水。啊!它们的颜色诉说着如许的故事。慢慢地,一个又一个星期,每株树的性格都显露了,它欣赏着照鉴在湖的明镜中的自己的倒影。每个早晨,这一画廊的经理先生取下墙上的旧画,换上一些新的画幅,新画更鲜艳或者色彩更和谐,非常出色。
阅读感想
跟随着梭罗文字游走,就像走进了一幅动态的画中一样。绕着瓦尔登湖,和各种动物植物亲密接触。百年前的人仿佛知道每一种鱼、每一株花、每一种鸟、每一棵树的名字。
梭罗的生活真的闲得让人羡慕:钓鱼钓到夕阳西下,看红黑蚂蚁打架,双手捧着雏鸟观摩,捡栗子,摘葡萄,吃越橘,打猎,散步,望湖.....
但另一层面,这种生活是极其的孤独的,如果没办法将注意力投射到身边的一切,想必人也是会发疯的。以至于文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类魂魄似的人物,诡异。在网上看到清华学子po的瓦尔登湖的实照,第一感觉就一个字:静。

书读到一半,恰好听到两位音乐家的作品,特别适合当这本书的背景音乐。自然配乐师Dan Gibson的《Forest Piano》和神山純一的《FOREST GREEN 6 ― The Field》


一路读来,感觉自己的生活观和梭罗太像了,所以看到某些有共鸣的语句和观点,内心默默点赞。终身学习,远离频繁的社交,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物欲,远离家务,简单生活......最深得我心的是这句
有时候我愿意粗野地生活,更像野兽似的度过我的岁月。
-
Ranzan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23: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