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哲学(四):神、科学只不过是人类一厢情愿的产物?(大卫・休谟)
![]() |
怀疑万物的过激派哲学家--大卫・休谟
(1711年-1776年)英国人,11岁进入爱丁堡大学,大二时退学,开始在家里研究哲学,晚年曾担任过大使秘书、国务次官等职务。
擅长怀疑论,主要著作《人性论》
“神、科学只不过是人类一厢情愿的产物”
----大卫・休谟
笛卡尔将“我怀疑我存在”当做绝对真理,将其作为哲学的第一原理。但是接下来人们会问:“<我>这个个体确实存在,在此基础上会构建什么样的哲学体系呢?”
笛卡尔并未满足于“我思故我在”,而是将其作为第一原理继续思索,得到了以下结论:
“我是确实存在的,所以我清晰地理解、认识的事物也是确实存在的。”
这些英雄请留步,我读书少你别骗我……笛卡尔你刚刚还在怀疑全宇宙,现在创造出了第一原理就突然放弃怀疑,更甚之,你还用神灵来论证“本我”认识是正确的。
“为什么我的认识是正确的,是因为神灵创造了我,所以我的认识也是正确的。”
即使是现代,能够认同笛卡尔以上想法的人也不在多数。笛卡尔的第一步踢的太过精彩、太过威猛,以至后来的黔驴技穷。
可想而知,笛卡尔的哲学成为众矢之的,但就在这批判如潮中,各种新哲学不断产生。笛卡尔原本的意图是希望将哲学统一,现在的状况多少有点讽刺。
对笛卡尔批判,促进了一个哲学体系的产生,那就是英国经验论。所谓经验论就是一种思想,认为“人类头脑中的知识、观念皆来源于经验”。大卫・休谟就是传说中完成了经验论,被誉为英国经验论的终极武器。
大卫・休谟针对笛卡尔的“我怀疑我存在”这一真理进行了反论:
“产生怀疑思想的<我>可能确实存在,但那样的<我>到底是什么?笛卡尔所谓的<我>听上去完全像是与肉体分离的灵魂一般,是一个精神实体,但<我>的存在原本只不过是<各种知觉的集合>。<我>只不过时而舒服、时而痛苦,不断出现各种知觉(经验)从而产生模拟性的感觉。”
经过如此反论,笛卡尔所谓的“真正的真理”含义范围被大大缩减。大卫・休谟说笛卡尔口中的“我”只不过是“经验(一种连续的知觉体验)”。
此外,大卫・休谟对笛卡尔提出的“我清晰认识的事物是确实存在的”也提出了异议。
“我清晰认识了某某。这个某某又是什么呢?我的这些想法都是根据经验得来的,没有任何证据可以保证这与现实相符。”
《对神灵的怀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常产生错觉。所以不论什么经验都不能保证与“现实”真正一致。
在这里,大卫・休谟展现了他的过人胆量。大卫・休谟说道:“所有的认识、概念都来源于经验,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经验>与<现实世界>是一致的。”他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神”、“科学”这些对于哲学家来讲十分忌讳谈及的事物。连怀疑全宇宙的笛卡尔也会让神灵三分,笛卡尔为了证明自己说法的正确性偶尔还会搬出神灵。
不去触碰神灵领域的红线,也是(大卫・休谟之外)经验论哲学家的共识。他们一致强调“人类头脑中的知识、概念都来自经验”,当被问起“那么神灵又是什么呢?”的时候,他们一般会答到“神灵是特殊的。神灵并非来自经验。”
他们基本是这么考虑的“人类知道完美神灵的存在。但是人类是不完美的,所以无法体会、感受到完美的神灵。那么为什么人类知道神灵的存在?那是因为对于人类,神是唯一的并非来自经验的事物”。
经验论虽然是现实性较强且较为合理的哲学体系,但否定神灵却是无人敢做的。大卫・休谟首先对神灵说了“NO!”。大卫・休谟认为神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概念,这种“想象中的事物”是“以往的经验组合叠加”产生的。比如珀加索斯(有双翼的飞马)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所以没人真正看见过珀加索斯。但是人们一提到珀加索斯,脑海里就会浮现双翼飞马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会想象出现实中不存在的珀加索斯呢?因为我们把以往看过的“马”与“翅膀”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形象。
大卫・休谟将这种“以往经验叠加形成的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概念”称为复合概念,认为人类的想象力也仅限于这种复合概念(有限的经验叠加)范围内。大卫・休谟认为“神灵”也同珀加索斯一样,只不过是一种复合概念。例如,我们没有见过神,但我们从幼儿时期自己父母那里获知“守护自己的人”“绝对不可反抗的人”等概念,所以可以理解为,人类想象的“神”其实就是上述概念的叠加产生的,这也能说得通。大卫・休谟明确表示“神只不过是来自人类以往经验的概念性的想象”。
接下来,大卫・休谟又将怀疑之刃指向了科学。他认为科学法则也只不过是经验叠加的产物,并非绝对与现实世界一致。虽然我们现代人也无法苟同大卫・休谟的说法,但他的主张在当时却有理有据。
举个例子,我们认为“火是热的”是确凿无误的科学法则,但大卫・休谟则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类触碰到火感觉很热”这一经验反复发生,结果人类就定义了“火→热”这样的因果关系,而这只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这个因果关系是否真实存在,人类无从知晓。即使我们有着“火很热”这样的经验,“火”与“热”之间也可能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虽然人类到目前可能经历了一百亿次被火烧伤的经验,即使这样也无法保证接下来的第一百亿零一次会发生之前同样的事情。或许之前人类经历的一百亿次都是喜欢恶作剧的“精灵”在人类触碰到火的时候将某种“热量”传递给了人类----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人类抓住了这个“精灵”,今后我们再触碰到火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热了。或许不是“精灵”在作怪,而是其他的“未知的物理现象X”的原因。所以我们触碰火感到热并不是火的原因,而是“未知的物理现象X”。
可能只是偶然间“未知的物理现象X”与“火”相伴,如果这个物理现象X消失,那么火也不会热了。
所以不论人类如何努力研究“火”及“热量”的原理,对于“热”的真正原因人类是无法知晓的。“处于某状态A时,某状态B就会发生”,人们反复积累这种经验,最终认为“<状态A→状态B>必然会发生,宇宙中存在这个法则”,其实这些都是人类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据这个观点,那么所谓的“科学”,也只不过是人类将自身积累的经验绝对化之后的结果。
----大卫休谟将怀疑进行到底,对“自我”“神”“科学”的绝对性不留情面地进行了破坏。至此,通过这位举世罕见“怀疑家”的努力,西洋哲学中的“经验论”初见形态,到达历史新高度。(其实比大卫休谟早2500年,释迦牟尼也提出了类似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