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韵表?
我做韵表的“手艺”是C学姐传的,之后又陆陆续续问过好多人。窃以为这是一个学习音韵学的好方法,可是很多概论书上都不说。考虑到做韵表可能是不太容易说的一件事,所以我想试试说一说。
基本工具,《宋本广韵》一本(可购买周祖谟《广韵校本》或余迺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省钱也可以凑合着用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宋本广韵》,但是苏教的这个是十行巾箱本,影印出来很不清楚;好处就是便宜,而且背后附有永禄本《韵镜》和《七音略》,南方人就是这么会过日子)。方孝岳《广韵韵图》一本。《韵镜》和《七音略》,可以用苏教版的《宋本广韵》后面附的永禄本《韵镜》和《七音略》。
第一步,抄一个韵的反切
比如说东韵这一页,先抄下来:
一東
然后抄顶上有一个小圆圈的韵。余迺永的校本是标了国际音标的,周祖谟的校本是小圆圈。
東 德紅切
(下面的書頁自己找吧)
同 徒紅切
中 陟弓切又陟仲切
蟲 直弓切
終 職戎切
忡 敇中切
崇 鋤弓切
嵩 息弓切
戎 如融切
弓 居戎切
融 以戎切
雄 羽弓切
瞢 莫中切
窮 渠弓切
馮 房戎切
風 方戎切
豐 敷空切
充 昌終切
隆 力中切
空 苦紅切
公 古紅切
蒙 莫紅切
籠 蘆紅切
洪 戶公切
叢 徂紅切
忽 倉紅切
葼 子紅切
蓬 薄紅切
烘 呼東切
㟅 五東切
檧 蘇公切又先孔切
第二步,系联反切下字
按下面内容抄:
反切下字:
1(就是第一類的意思). 紅(找出所有以“紅”為反切下字的字抄下):東 同 空 公 蒙 籠 叢 忽 葼 蓬;
(方法同上)2.中:忡 瞢 隆;
3.弓:中 蟲 崇 嵩 雄 窮;
4.融:戎;
5.戎:終 弓 融 馮 風;
6.空:豐;
7.公:洪 檧;
8.終:充。
现在很明显就能看出哪些是“同用”、哪些是“互用“、哪些是”迁用“了。
接着把可以系联起来的字抄下:
第一類:東 同 空 公 蒙 籠 叢 忽 葼 蓬;豐;洪 檧;
第二類:忡 瞢 隆;
第三類:中 蟲 崇 嵩 雄 窮;戎;終 弓 融 馮 風;
这一看就分出很明显的三类了,这就是反切下字的类。
第三步,做一个韵表模板
首先得先做一个韵表模板。我们在电脑上Excel做就可以,当然也可以自己用纸画好,再去复印。
首先是一个空的表格。横25列,纵5行或4*4+1=17行。
现在开始就要用《韵镜》《七音略》参考了。
参考《七音略》,把古人写在最上面的两行(前人有的认为这是“声母”,但是现在一般不这么认为,所以有的时候看书会晕,知识即美德,知道比较好)抄下来。S师说这样抄比较容易学习等韵学。
然后在最左边的一列,抄下来“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模板做好了,去打印咯~正反面都可以印,然后最好是把Excel的表格放到word或者pages的文档里,填满一页。再留一点白,之后可以在上面写备注。
第四步,填表
记不记得前面抄好的三类反切下字?
第一類:東 同 空 公 蒙 籠 叢 忽 葼 蓬;豐;洪 檧;
第二類:忡 瞢 隆;
第三類:中 蟲 崇 嵩 雄 窮;戎;終 弓 融 馮 風;
我们现在参(zhao)考(chao)《韵镜》和《七音略》,同时在填进去的字下面抄好第一步里的反切。
東 德紅切
我们可以参考唐作藩先生的《音韵学教程》里面第三章“广韵音系”中第三节“广韵的声母系统”后面附的“广韵反切上字表”(第三版112页)
里面写:
二十四、端【t】 圈圈32 都 丁 多 當 得 德 冬
所以“東”的反切上字“德”,是“端”【t】母下面的。
参考《韵镜》的填字,就把“東 德紅”填进去了。
这个时候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
我们前面整理出来的类是这样的。
第一類:東 同 空 公 蒙 籠 叢 忽 葼 蓬;豐;洪 檧;
填进表里去,基本上都是在一等。如果有一些例外啊,《韵镜》《七音略》的填字不一样的啊,我们可以记在备注里面。
反切下字第二类第三类的字基本上是同理的。
最后出来就是这个效果。(见方孝岳《广韵韵图》50~51页。)
做韵表这个方法可以经常用,比如说学习重纽问题的时候,我会做一下“支脂祭真,仙宵侵盐”这几个韵的韵表。
还有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可能就得去看一些书了,但是肯定跟以前看书不一样。
尾声:
刚开始做韵表的时候,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这跟抄书有什么区别?
其实做韵表就是要体验一下这种把字放到一个表里的感觉,用S师的话说,如果你没有做韵表,看很多音韵学的书都是雾里看花。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书上不说做韵表?
我觉得还是关注点的问题,我们没有学过做这种表的时候,对作者的韵表和关于韵表的话没有注意过。
举几个例子,《中原音韵表稿》中,王力先生写给宁继福先生的信里,特别强调了“做一个声韵调配合表的重要性”;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里则是首次出现了“韵表”这个术语;丁声树李荣先生的《汉语音韵讲义》里面,一开头就是一张表(然而当年不明就里的我对它是忽略的);唐作藩先生的《音韵学教程》里面也说了好多次表的重要性......例子还有好多呐。放眼音韵著作,几乎没有不做表的。寒假漫漫,做个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