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超市不蒙圈,一周食材买这么多就够啦

俗话说,you are what you eat。翻译成中文也许是“胖从口入”?自从号称要减肥以来,如何健康合理地吃好每一餐,一直都是让我最头疼的问题。
最近入手了一些美貌的日本厨具,做饭的兴致空前高涨。可无论关注了多少美食大V,幻想着自己的厨艺有多么高超,每次真的进了超市都还是蒙圈的。
尤其是靠近肉档。黄油油的灯光照亮猪牛羊不知名的部位。刚想凑上去对着价签一探究竟,档主就会极其热情的招呼你,甚至举起明晃晃的刀,立刻就要切给你。每每此时,尴尬症发作的我只能落荒而逃。或者我会弱弱的告诉他们,给我来一顿的量。手起刀落...于是,一个月前买的牛腩,现在还在冷冻室待着。
╮(╯▽╰)╭...

就是这样!买多了不新鲜,要不就浪费啦。买少了青黄不接,又得为了芝麻绿豆的事情跑一趟超市。搬砖很辛苦啊,我真的不想每天都去超市啊!
为了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入手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时常健身或者关注保健品的亲们可能都知道他的大兄弟《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这个中国版呢,是结合中国的食物供应情况和国人习惯,由中国营养学会编著,卫计委官方发布的。Well,也不知道是出于信任(?)还是鼓励,反正我是买了。科普版的,很薄。
初略翻了两次,除了老生常谈的“膳食均衡”“多吃蔬菜”“少油少盐”“多喝热水”,干货也还是有一些。不废话,分享张图先。

这就是砖家们费尽心思整出来的研究结果了。这张图清晰地建议了各大类食物的每日平均摄入量、运动量和饮水量。需要指出的是,图表里的数字是代表“一段时间”内日均水平。“一段时间”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个月等等。
这张图对买菜有什么意义呢?
一般来说,油盐、大豆、坚果、谷物、杂豆,这类食物包装至少在500g以上,也就是说采购一次可以吃很久。所以每周采购的重点,也就是奶制品、畜禽肉、水产品、蛋类、蔬菜、水果、谷薯类,这些生鲜啦。
比如我需要采购接下来5天的食材(周末都会外食嘛~~)。下面就是我的购物清单:
• 鲜奶250ml*4袋,酸奶180g*6袋,每天喝两袋。低温巴氏鲜奶的保质期比较短,可能只有3天;酸奶保质期就比较长啦,可以有18天。当然,也可以买常温UHT奶解决,更加方便~
•鸡胸肉300g,虾200g,每天100g。
•鸡蛋其实5枚就够啦,不过超市也都是整盒卖。
•各种蔬菜共2000g,每天400g。茎叶类的菜保质期比较短,放在前面吃。茄果类、根菜类等保质期会相对长一些。
•奇异果80*5个,橙子200g*5个。
•紫薯400g,玉米粒360g,作为主食,前3天每天250g。后两天吃杂粮饭。
•葱姜蒜辣椒若干。
蔬菜、薯类,买回来单个都用保鲜膜裹好,放到冰箱的保鲜格,可以延长保鲜时间呢~当然啦,每周采购两次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本书里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比如牛奶,指南给出的建议水平是每天摄入300g。作为一个爱喝奶的孩子,这点量怎么够?我表示很怀疑。结果书中就解释啦,因为中国牛奶摄入总体来说比较低,如果能达到300g就好惹。
他还列举了一些其他国家的建议,比如澳大利亚是750ml,美帝是720ml,瑞士是600ml,法国是450ml,咱们的邻居日本是200-300ml,韩国是200ml。这么多来...多喝一点总没有问题~

另外,指南还针对孕妇、儿童、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量的人群,分别给出了膳食建议。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翻翻看哦~
买好了一周的菜,我会把他们安排进每天的食谱,还尽可能把菜都提前处理好。这个就下次再说吧。毕竟到了“每逢佳节胖三斤”的当口,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好惹,我要去做旅行攻略了!吃和远方是不变的主题…